你是否也这样训斥过你的孩子?大庭广众抑或在家里,骂他笨。其实,孩子的智商高低主要取决于母亲。
爱迪生8岁的时候被老师说成“低能儿”撵出校门,只因为他提出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之类的问题老师无法回答,于是强迫他把教科书上的一切完整记下来。
母亲南希说“默记教科书内容?见鬼去吧!那样学习一点用都没有,活的教材不是遍地都是吗?”
南希暗暗发誓:“要给儿子绝不输给其他孩子的教育”。
从此妈妈开始了对爱迪生的家庭教育。
她把家庭教育办得生动活泼。春天,树木抽出嫩枝时,她和儿子坐在屋门前,边晒太阳边上课。
夏天,密密麻麻的星星,庭院里一片葱绿,她和儿子来到高高的瞭望塔上,一面纳凉儿,一面读书。
到入了秋,爱迪生又念上了《鲁滨逊飘流记》,《悲惨世界》这一类古典文学作品。
冬天,天寒夜里,她又与儿子在一起围火授课。她讲地理,如同把爱迪生带到世界各地周游,穿洋过海,登山探险;她讲英文,又非常注意打下良好的基础。
爱迪生说母亲是真正理解他的人:“我早就知道妈妈对我有多好。当学校教员叫我笨蛋时,她来到学校为我极力辩护,就从那时,我决定要给她争脸面,不辜负她对我的期望。她实在是真正理解我的人。”
当南希发现爱迪生好奇心重、对物理、化学特别感兴趣时,就给他买了有关物理、化学实验的书。爱迪生照着书本,独自做起实验来。可以说,这就是爱迪生搞科学发明的启蒙教育。
爱迪12岁时生因为意外事故听力失聪,南希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对他说:“稍微有些听不清,没有关系呀!你还有健康的身体,长着漂亮的眼睛和鼻子。如果振作精神继续学习,前面的道路一定很开阔。你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啊!”
母亲的鼓励,如暖流,温暖了孩子的心。爱迪生没有因生理的缺陷陷入自卑,在日记里留下这样的话:“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有母亲为我支撑着,所以才会有我的今天。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只有母亲体谅我任性。无论多么痛苦,我都能坚持下来,想让母亲高兴。我的一切都是托母亲的福。”
对爱迪生来说,南希既是母亲,又是老师,也是朋友,与母亲的交流对爱迪生的人格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失去母亲后,爱迪生的心灵深处还一直与母亲对话,快乐的时候,寂寞的时候,痛苦的时候,爱迪生都会在心里与母亲交谈,抚慰自己的心灵,尤其是当研究走入绝境,接连遇到挫折而烦恼时,他就会怀念母亲的笑脸,在母亲的笑脸和无言的鼓励中得到安慰。
在爱迪生发明灯丝失败了一万次的时候,助手们想放弃,投资人想撤走剩余资金,他陷入了绝境,他沮丧地快要挺不住了,就在这天晚上,他梦见了妈妈,听到妈妈的笑声,“妈妈”爱迪生扑上去,妈妈紧紧地将他抱在怀里,爱迪生像孩子似地哭个不停。
第二天早晨醒来时,他耳边响起妈妈的声音:“再试试看”。爱迪生又继续废寝忘食地投入实验,仍然是一次接一次的失败,一直到一万四千次实验时,他成功了,用钨制成的灯丝达到了理想中的一千小时。
很多人读爱迪生的故事,眼角都会湿润,这是多么智慧伟大的母亲!如果每位母亲都像这位妈妈,那孩子该有多幸福。
所以不论环境怎么辛苦,母亲正向乐观的态度,是造就孩子拥有信心与信任的最大因素。只有父母能够无条件地爱孩子时,你才会不在意孩子的分数,你才会接受孩子的一切。父母不要小看自己的孩子,找出他的长处,肯定他,他一定是最优秀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