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095|优等生、奇人和猛人:斯坦福商学院动招什么人》
保持多样性是该有多重要。
如果自然界只剩下几百种动植物,估计很多人都该生无可恋了(极端了);如果一个公司只剩下了能力超群的决策者,应该也走不了多远;如果人们都是属于价值观特别正的人,那一个人看到谁都跟看到自己一样,确实也没有必要走出家门去认识其他人了......包括一个人自己本身,也需要多样性,否则每天见同样的人,吃同样的食物,去同样的地方,欣赏千篇一律的景色,物质再极大丰富,再长寿,也只不过是把一天复制了很多遍而已。所以,我特别认同李笑来提出来的七年一辈子,其实无论今年一辈子都 没有关系,至少,一个人可以在有限的能喘气儿的日子里活成不一样的自己。以几年为一个阶段,不断尝新、试错、验证,再寻找下一个目标。人生是否可以丰富多彩,取决于一个人内心的多样性和行动的敏捷性。
如果我看书,不学习,不认识很多爱智求真的小伙伴,我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可以如此丰富多彩;如果我对感情、婚姻没有深刻的观察和思考,我真的不知道我可以遇见一个人,和我各方面都很合拍,一颗平常心谦虚谨慎工作认真,而且还上进,和我一样,希望自己可以越变越好;如果我没有利用所学所思所想和父母敞开心扉地沟通,我真不知道我和自己的父母可以如此融洽,原来所有以为的沟通不畅、互相不理解只是因为沟通不到位;如果我没有坚持发罗胖60秒的语音,我真的觉得自己根本坚持不好一件事,真不知道自己一点点上进优秀之后会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真的可以遇见未知的自己;如果我不知道断舍离和消费升级,我应该不会花几百块钱买一个电动牙刷,让我知道真的不是我的收入翻番之后,我的生活质量才可以被显著提升。
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多样性,但是主流一定要受到把控,可以非主流,但是比例要适当。即使斯坦福商学院的招生非常注重多样性,但是优等生还是占到了绝对的比例,而且特长生和“提供多样性”的人也是为了使优等生更优等,毕竟它照顾到的还是大部分人。
如果我是一个优等生,当然希望身边是有不同背景的同学,这样我可以更好地从不同的人身上吸取到更多的养分,使得自己生长得更快更好。而在以前,我学习知识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逻辑导致我毕业后用了几年的时间去补上多样性这一课。习惯了在单维度的成绩评价标准中生存,毕了业整个都不适应,到了现在才算是开始着重培养自己的多维度优势。但是,还好,什么时候想明白都不晚不是吗?
只谈分数的时代已经消退,全面向雷达图时代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