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和热闹的游船码头相比,这里显得有些冷清,只有几个黄头发的老外坐在棚子里,四周只有风扇卖力吹出得呜呜声,没有马达得轰鸣和人群的喧闹,人也变得放松下来,连孩子们也好奇地等待大象的出场,没有打闹嬉戏。
来这里不是我的主义,如果是我,大概率也不会来,不过孩子们想看大象,我当然不会反对,但没想到价格这么贵,半天看大象的价格竟然比三次海岛浮潜价格都高,所以以为这个“大象公园”一定内容非常丰富,可能是骑大象丛林冒险之类的,结果到了一听介绍,查了字典,才知道这里不叫“大象公园”而是“大象庇护所”,用姥爷的话说,就是“大象养老院。”
怪不得只有我们这几个中国人。
想想也是,大象去动物园看就能看,跑这么远来旅游,怎么会来看大象,听救助大象的故事呢,这样的事看看新闻,感叹一下也就够了。
到了开始游览的时间,有来了几家人,都是老外。和昨天像回到国内的情景相反,我们成了另类。
妻子说老外是看重这里的教育意义,没看他们多带着孩子吗?我很怀疑。这么走马观花的看一圈,小孩子能记住多少。虽然很多人都买了纪念品,甚至往捐款箱里投了钱,但我认为那更多的是来自孩子父母长久的影响,而不是这么一次的参观。
就像我们家这个小家伙,除了看到大象兴奋了一会儿,问他今天感受到了什么,他的回答是完全没有。参考他对环保的理解,我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环保方面的知识,学校一直在讲,还鼓励孩子们动手做,我们给他买的书里也多有涉及,这几年下来也算“深入他心”,但最后的除了他经常往家里捡被人扔掉的玩具,喝完的塑料瓶都不让扔之外,浪费水,浪费纸张的习惯一直没改过。“环保”,“浪费”,和怎么才能环保完全没有联系起来。对他来说,”让所有人都不再开车“和”更愿意打出租而不坐公交车“是完全不冲突的......
这或许还需要时间的积累,他们会比我们更早明白,或许这次他潜移默化地知道要保护大象,希望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