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都是在豆瓣上叨逼叨...但是,也很久没写了。看多了鸡汤文,看多了趁早的女王大人们。觉得,还是应该要记录点什么。
那啥,我今年一月开始跳槽出大平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从一月到九月。我很“艰难”的承认,我算创业失败了。
所以,为了不是永远的失败,我决定开始在简书上书写自己的工作经验和阅读小记。
之前这2/3年的失败总结为:自大以及懦弱。
自大:我们的团队都是从狐狸团队出来的,虽然,每个人都有从零到一的经验。但是,大家都没有失败的经验。所以,我们干的最蠢的事情就是根据大公司的架构来搭建创业团队。
那个惨烈...不言而喻。我们在第二次调整产品的时候,居然拿出了18万投框架媒体广告。呕买嘎的,我们自己就是做媒体出身的,居然还那么NC的干了!就这样干了!结果...还不如头2万的微信朋友圈广告,那叫纯属满足自己的内心存在感...而且还失败了。
懦弱:说的是我自己。虽然,说是创业,但是我上头还有一个大BOSS,大金主。于是,业务第一线的我尿了...老板说什么都是好的。老板有天开视频会,调侃我:潘潘啊,你能不能改掉,什么都是‘好的,王总。’的习惯。我很尿的回了句:好的,王总。......
大家都猜到了,不管是喷子还是同情我的,都猜到了小阶段的结局。我是业务第一线...我却是个尿贼!所以,不管老板有多英明...我们的产品还是改了又改...
目前,停留在第四次改变上....我是否会成功,看后面的调整速度和调整状态了。
---------------------------------------------------------------------------------------------------------------------------------------
部分是自己的思考,部分是摘抄
9.26的阅读
关于UGC
诞生于1900年的米其林手册的逐渐动摇。大众点评网的草根评选慢慢付出水面。基础传统UGC模式的内容运营。如果在UGC的水平和层次上无法做出自己的划分和标签。如潮水般的UGC对于广大用户来说意义也是打了折扣的。因为,所有的用户在上面没有归属感,我不知道哪些人是和我类似的,ZB一点的说——我不知道谁的level和我是一样的....
为屋自己做UGC,关于VIP认证方面也是需要慎重考虑,不要去思考是否可行,先思考我们要什么,如果我是USER,我需要什么。
微信小应用
微信针对第三方应用登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放,意味着我们的APP以及其他的移动互联应用变得越来越轻。希望自己的公司不要画地为牢,硬逼用户去下载、去注册。对于大平台,关联注册虽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风险。换位思考,如果是一个平台公司,对于开放和稳定始终会是优先级别在前的事情。
在别人家平台玩,首先得研究清楚对方欢迎什么样的人。从微信官方对外公布的信息来看,小程序是奔着服务提供者角色去的,这也符合微信一直以来「连接人与服务」的诉求。
高频且重要的应用不会也不需要接入,因为使用频次高,而且用户对体验的要求也很高。而我们为屋自己在做的确是低频,重要级别还没有做出来。用户对于体验的要求会放在后期,前期对于用户的吸引还是直接的利益。而对于那些低频、非刚需场景的长尾服务提供者的创业项目而言,由于需求通常较为简单,使用频次低,撑不起来一个独立APP,「寄生」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这样可以缩短研发迭代成本,对于早期的创业公司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轻启动,小步快跑才有机会活下来。
对话《认知盈余》作者克莱·舍基:无论改革与否,传统媒体无药可救
内容的转变已经发生了!没有人再能够划分自媒体和专业媒体的界限。一个青少年分享度假照片和电视新闻转播,这两者完全不同,但是两者之间都不再有清楚的分界线。这种变化意味着,当你观察媒体的形式,你会发现,和九十年代,甚至10年前大不一样,专业和业余人员已经很难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