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互惠?
考古学家理查德-李基认为:正是因为有了互惠体系,人类才成为人类。由于我们的祖先学会了在“有债必还的信誉网”里分享食物和技巧,我们才变成了人。
文化人类学家泰格和福克斯认为:“欠债网”是人类的一种独特适应机制,有了它,人类才得以实现劳动分工,交换不同形式的商品和服务,让个体相互依赖、凝结成高效率的单位。
我认为: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孝顺”,孝顺的本质就是一种“互惠”。父母在儿女小的时候精心照料,儿女在父母老了的时候也得悉心服侍,这是一种最基本的信用。(我现在对于不能陪伴父母的亏欠感,我认为多半是“互惠机制”所致,虽然这听起来过于功利,不近人情)正是这种得以人类赖以生存的信用,才有了后来族群间的信用,我们才敢把自己的野猪拿出来给你家,因为我知道,这种给予不是打水漂了,总有一天你会还回来的(即使你不还,我仍然能得到你“内心的亏欠感”和我自己的优越感)。后来人类有了货币、银行、乃至我们整个商业的信用体系,我们现在才是我们。
互惠机制的应用
定期地持续给人提供帮助,会获得不错的回报。干装修的时候,首先要邀约客户到店,最主要的一个办法就是扫电话单子(我现在每天深受其害,天天有人给我打电话问我装修不),一开始找不到门路,就是挨着打电话,打10个能有一个能耐心听就不错了,其余的都和我现在的口吻差不多,不装,房子卖了,不考虑,语气里掺杂了不耐烦和牛逼哄哄。后来自己调整了策略,使用了个小技巧,效果显著。拿到电话单子后,先挨个扫一遍,把“意向客户”重点做标记,等到找出了所有的意向客户,就开始发短息(那个时候微信还不盛行),关键就在于短信的内容,我从网上找了“100条装修小常识”,每天按顺序给这些意向客户发一遍,并且是在固定的时间,发是发,但是根本就没有回应。但是到第10天左右的时候效果显现了,一个每天都收到我装修小常识的客户,给我打电话了,并且成交了装修订单。
在那个装修公司干电话销售只是个小兼职,干了不到半个月就撤了,客户签单的事还是后来同事告诉我的,我还挺诧异的,这招居然管用了,我觉得我要坚持用这招,我得成那个店的销冠。我一直都不太明白那招的心理机制在哪里,直到今天重读影响力,才恍然大悟。其实,《浪潮时发售》中的先免费,后收费;罗辑思维的“得到”付费订阅;互联网免费产品的逻辑,无不是用了“互惠”这个心理机制。
其实归结一句很简单的行动指南:要想别人对自己好,先对别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