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很久的时间,终于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看完,繁花落尽,家族终结,看到最后,竟然有种《红柳梦》中,“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感觉。但是《百年孤独》其实是有它自己独特之处的。在此,想简单写一写自己读文之后的感想。
1、热闹的家族与长久的孤独
读文的时候,一直感觉闹哄哄的,仿佛耳边就有布恩迪亚家族的种种谈话声、喊声和干活的种种声音,尤其在乌苏拉尚未老去的时候,在菲南达没有执掌家族的时候,勤勤恳恳、热情洋溢的乌苏拉总是有办法把家里弄得热热闹闹,门户大开,迎客进来。其实布恩迪亚家族总是不缺少人和吵闹声,女人一个接着一个,孩子一波接着一波,加上马贡多时局不断变化,故事的发展让人眼花缭乱,却也是在这种喧嚣中,反而可以看到有种更深的孤独感,一直伴随着这个家族。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家族里,总是会有外向的、热情洋溢的孩子,他容易出走,容易招惹朋友(无论男女),也会有一个内敛、寡言的孩子,沉浸在工作间,与世隔绝,这点突出地表现在霍塞·阿卡迪奥第二和奥雷良诺第二这对孪生子身上,最开始,两个人的性格对比其实比较强烈,不过到后来,原本内敛的奥雷良诺第二后来也变得热烈、纵情,沉迷于情欲、娱乐之中。不过这种配置,在子孙后代中,也会重复。
然而无论是纵身在各种热闹的派对或爱情的欢乐中,还是沉浸在工作室的孤寂之中,布恩迪亚家族从未远离过家族“原生”的孤独。其实尽管生活在一起,家族人之间的交流、了解,却寥寥无几,没有谁真的了解谁,也似乎没有谁真正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孩子们总是莫名其妙地出走,然后在多年之后又莫名其妙地回来;乌苏拉永远搞不懂丈夫和孩子在工作间做的事情,也不愿去了解,她的全部热情都投放在料理家务和制作糖小兽上;菲南达将自己在娘家接受的修女式的生活强行推行在家族中,一切繁文缛节、清规戒律都要执行,而她和丈夫之间的关系,名存实亡;奥雷良诺上校发动起义,并不是为了正义和公平,或许只是处于自己的傲慢心态……这个家族的每个人都似乎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或疯疯癫癫、或糊糊涂涂地过着,一直等到命运带他们到最后的终点。
2、轮回的命运与家族的内耗、灭亡
书中有一句话,很贴切地描写出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轮回之感:这个家族的历史是一架周而复始无法停息的机器,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这只齿轮,要不是轴会逐渐不可避免地磨损的话,会永远旋转下去。
从相似的名字、相似的长相到相似的人生轨迹,以及最为明显的,相似的孤独的神情(这种神情总是能让人一眼识别出他们属于统一家族),家族的烙印在布恩迪亚家族后代的生命中越来越清晰、深刻,如果说第一代创始人和他们的儿子们还只是带着自发的意愿过着生活,那么他们的儿子、孙子们,则是在兜兜转转之间,又不断重复着祖先们的命运。就像总是会有独立于家族生活之外的人,沉迷在第一代布恩迪亚和奥雷良诺的银匠工作间里,将自己封闭在羊皮纸卷之间,离群索居。就像家族中总是会有偷情和私生子的存在,甚至连最后,第六代的奥雷良诺和姑姑阿玛兰塔·乌苏拉的孩子生出猪尾巴,也和家族第一代创始人的命运相同。
当然,我们看到布恩迪亚家族在重复中受到了磨损,最后趋于消亡。这种磨损,一方面来自家族内部固有的孤独、淡漠、与世隔绝,家族中最有声望的奥雷良诺上校最后选择遁世,在工作室中度过孤寂的晚年;阿玛兰塔拒绝所有向她求爱的青年,孤独终老;俏姑娘梅雷苔丝一直以来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最后飞升上天。另一方面,这种消亡,可能也来自乱伦、冲突、斗争等家族的内耗,阿玛兰塔对雷贝卡的嫉恨,让上帝带走了年轻的梅雷苔丝;而奥雷良诺和阿玛兰塔·乌苏拉沉浸在乱伦的爱情中,失去了现实感、时间概念,失去了日常饮食起居的节奏,与外界失去了所有联系,最终生出了最后一代,却是个畸形儿,而阿玛兰塔·乌苏拉也因难产而死。
当然,与之相匹配的马贡多从繁华到衰败的历程,也加速了家族的衰落。战争时代以及它的后遗症,让奥雷良诺上校的十几个儿子纷纷丧命,工人罢工后的大屠杀,让霍塞·阿卡迪奥第二深受刺激而变得疯魔。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兜兜转转间,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人生画上了终点,而从此以后,不会再有布恩迪亚家族出现,仿佛一滴水,蒸发在马贡多炎热的空气中,无人记起,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更深的孤独?
最后,还想谈谈马尔克斯独特的叙事技巧,把一个冗长的家族史,用魔幻主义的笔调写出来,历史感与趣味感并存,其中营造的荒诞感,更让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孤独感之深、之浓,偏偏是最疯狂、最不现实的时候,瞥见的孤独感最强。这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诺贝尔奖的作品。
当然,作者在书中展现的那种强烈的命运轮回之感,我并不十分认同。无法否认原生家族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后天环境下的改变,或许也是能够冲淡一些原生家族元素的吧,尤其是价值观冲突明显的当下社会,一起,真的不好说。
以上为《百年孤独》浅见,写于10月16日雨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