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约翰·多恩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可以自全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整体的一部分
如果海水冲掉一块
欧洲就减小
如同一个山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为你而鸣
约翰·多恩的诗中写到“没有人一座孤岛。”马克思哲学中也曾提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里所谓的“孤岛”更偏向人在整个人类社会中的定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对此,我们都心照不宣的表示认同。
直至今日,互联网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却使人们的关系变得疏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到“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而这里的“孤岛”,我个人认为是人情感上的孤独。
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孤独的话题。有人害怕孤独,试图找到缓解孤独的办法;有人享受孤独,认为在独处的日子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但什么是孤独呢?每个人的理解又不太一样。
当我生活充实时,是很少思考孤独的问题的。孤独,在生活中,似乎是一瞬间的感受。
有一次,我在家边独自散步,想到有个老朋友在附近超市的收银处打暑期工,顺路就去看望一番。她见到我,第一反应是说“你看起来好孤独啊”。我有些惊讶,因为我当时并不觉得自己孤独,相反,独自散步让我内心十分平静与安然。我一直很喜欢假期傍晚独自散步的日子,在行走中,听着耳机里的喜欢的歌,我可以思考很多平时无暇深思的事情,一路上,也能够看到新奇有趣的人与事。卢梭不也在散步中构思出了《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么?好吧,朋友的一句话,让我突然怀疑当时的我是否的确是孤独的。《遐思》是卢梭最后一部作品,不知道最终出版的名字是不是他自己取的名字,如果不是,是谁觉得他的人生是孤独呢?如果是,他是从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孤独的呢?
在更久之前,我跟母亲说了一个积压在心中很久的事情,在诉说的时候,心中的委屈一下子涌到泪腺。而母亲听完,却无动于衷,过几天转而当做谈资在她多年的姐妹前取消我。那一刻,我才真正知晓人与人之间的悲观并不相通,最亲近的人也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当然,我还是爱她。毕竟,我有时也无法完全做到理解她的心情。这方面,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在此之后,我接受了这个事实,不再寻求完全的理解,对恋人、朋友都宽容了许多。我依然需要他们,因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需要情感的交流与温暖。我也接受每个人是一座孤岛,无论如何,我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语言传达到另一个人,他通过他的三观、经历解读接收到的信息,与我原本的意思必然不会相同。不过,信息的交流间,对方给了我反馈,或好活坏,我已达成倾诉的目的,剩下能做的,就是包容之间理解的差异。
要我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孤独怎么来?与人相处的期望落差中来,岂不依旧没有离开人类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