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在起跑线现在提的人更加少了,然而很多人的做法仍然是不肯让孩子输。以前说的不是不能输在了起跑线,后来有人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段跑得好没用。这好像说的有道理,也有人听进去了,于是就变成了每一段都不能输在起跑线。身边有些朋友,从幼儿园开始就尽最大的努力提供最好的给孩子。然后是小学初中高中的学区房,上奥数班等各种成绩提升的以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种兴趣班都要去上。在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认识越来越多之后,发现这些做法仍然是局限在比赛上面了。很多人仍然把人生当成了唯一的尺度比赛,考高分上好学校是最大的需求。
这种做法有些什么问题呢?我想人生是多维度的,就好像你不能说一个跑马拉松的就一定比一个举重的人更加厉害。人活着,有很多维度可以追求,并非一定要是马拉松这种超过别人的比赛。人生也可以是合作去挑战不可能,做成更大的事情。不管是用起跑线还是用马拉松来类比,都限制了我们的思维,只有一个方向,只有一个终点。当毕业工作多年以后,我发现大家过得是否好,和成绩的相关性并不大。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道路,只要达到一个超过平均值的点,多数人都可以过上比较好的日子。而最后能走大哪儿,和一个人的性格、选择的方向以及运气都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对于孩子,我们除了选择抢跑以外,还能做什么呢?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的是教会孩子一些品格,保留他们的好奇心,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国内很多提放提倡素质教育,讲究玩中学。然而也有专家跳出来说,国外很多精英教育里面,其实也是压力非常大的,和国内一样参加各种专项班级,为的只是上名校。只是并没有证据表明那些国外的精英教育就没有讲求素质,就忽视了玩乐。现在很多唯考分至上的家长,周末全部在补课,暑假也在努力参加各种班,对于孩子成长为一个正常的人来说可能并不好。现在很多去参加各种班和活动的做法,其实是用钱把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外包出去,对于孩子的成长可能是负面的作用。
如果真要把人生比成马拉松,除了跑得快以外,一直跑可能更加重要。而能应对跑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如在跑错后回到原来的路上,受伤后如何恢复,如何找到终点,如何补充水份和营养,都是需要孩子掌握的。这些很多都是父母言传身教教给子女的,并非是参加一个兴趣班、补习班、拓展营能提升多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