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文化这一章作了深刻阐释,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人类的历史充分证明,一个民族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缺少了凝聚力和创造力,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一个民族,选择了什么样的文化,就选择了什么样的命运;创造了什么样的文化,就创造了自己怎样的历史与未来。我国是唯一历经五千年而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不论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秦汉的统一强盛,唐宋的繁荣富足,还是清代中叶以前的经济发展,都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中华文化的光芒。中华文化既能使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之中,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坚忍不拔、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又能在和平繁荣的时期,通过自律、仁政、爱民等价值理念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中国诞生之际,毛泽东曾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这个预言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变为现实,我们迎来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但当前西方话语仍居强势地位,“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我们该如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给出了答案,“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坚定文化自信,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价值和文化理想。文化的力量可凝炼成不朽的精神,熔铸于一个民族的血脉当中。作为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披荆斩棘、意气风发迈向未来的强大文化支撑。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更要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更加磅礴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