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知观的构成要素
1、认知观与行为观的比较。学习的认知观是将学习视为一种获取、记忆和应用知识的主动心理过程的取向。从学习的行为主义转到认知观点,这意味着“把学习者和他们的行为看作环境刺激输入的结果”转变为“把学习者看作是计划、意向、目标、思想、记忆以及情绪的来源,从而注意、选择与建构来自刺激与经验的知识和意义”。当然,传统的认知观强调知识的获得,而新近的认知观则强调知识的建构。与行为研究者研究几种普遍的,能应用到所有高级有机体的学习规律不同,认知心理学家研究更为广泛的学习情况,因为他们关注个体的认知和发展差异,所以他们对普遍的学习规律没有太大兴趣,这也是没有单一的认知模型或学习理论可以概括该领域研究的原因之一。
2、脑与认知学习。研究发现,观察与想象可以支持学习,因为大脑可以自动的做出反应,这是因为人类的反射镜系统。就是大脑既能在知觉别人行动时被激活,又能在自己进行行动时被激活的区域。显然,无论何时,只有有学习发生,就会有大脑卷入。大脑塑造认知加工活动,同时也被认知加工活动所塑造。在神经中枢水平上,即使孩子没能成功地加工信息,几分钟后新的突触也会形成。所以,即使是不成功的信息加工过程,也能促进大脑的发展。随着大脑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额叶前部皮层的成熟,孩子更加能够将过去经验与先前经验整合起来。很多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大脑变化都涉及知识,这是认知观众的一个关键要素。
3、知识在认知中的重要性。认知观认为,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个体带着什么样的原有知识进入新的学习情境。我们已有的经验,是建构所有未来学习的基础与框架,已有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注意什么、感知什么、学习什么、记忆什么以及遗忘什么。研究表明,认知观中的知识包括专门领域的知识(数学、历史、足球等)和一般的认知能力,如计划、问题解决和言语理解,因此,知识具有不同的类型。一方面,有些是特定领域知识,适合于特定的任务或主题。另一方面,有些知识是一般的,适合于很多不同的情境。
二、记忆的认知观
虽然有多种记忆理论,但常用的是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早期的信息加工观点以计算机进行模拟,如下图:
保持复述 →编码
输入→感觉登记(声音、图象等)→注意→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反应 ←提取
大量研究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但也是不完整的,因为信息在记忆系统内传递不会都是单向传输的,研究表明,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互动和联系,同时,该模型也无法解释意识之外的记忆或知识是如何影响学习的,以及几个认知过程是如何同时发生的,因此,有了新的信息加工系统模型,如图。
工作记忆:既是语音环视和视空间模板中的短时储存,也是由中央执行系统引导的加工——它是有意识思维的工作台。
认知负荷(包括内在认知负荷、外来认知负荷和关联认知负荷):指认知资源的容量,包括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觉、注意和记忆。这些资源不仅用于组织和理解任务,而且也应用于分析解决问题方法以及忽略无关刺激。如果认知负荷过重,就会降低甚至抑制个体执行任务的能力。
保持性复述:通过重复保持工作记忆中的信息。
精细性复述:通过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建立联结而保持工作记忆的容量。
组块:将单个的信息组合成有意义的较大的单元。
由于干扰(新信息加工干扰或阻碍了旧信息)或衰退(随着时间衰退,信息的激活水平变弱并降低到最低)的作用,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可能丧失。但事实上,遗忘是有用的。没有遗忘,人类的工作记忆很快就会出现认知负荷超载,学习也将停止。
三、长时记忆
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有许多不同。信息快速地进入到工作记忆,但要使信息进入到长时记忆,则要花更长的时间和努力。一旦信息被牢固地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就能得到保持。长时记忆系统的内容,一般认为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自我调节知识。陈述性知识即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既是怎么做的知识,而自我调节知识就是知道如何管理学习的知识(策略性知识)。多数认知心理学家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种,即外显记忆(可被回忆、有意识思考的长时记忆的知识)和内隐记忆(不能有意识回忆的知识,但却可以无意识影响我们的行为或思考),原来认为这些不同类型的记忆与大脑不同部分的脑区有关,但近来这种观点受到质疑,有人认为这些并不是两个不同的记忆系统,而是一个记忆系统负责的不同类型的任务。
记忆可以是外显的(语义的或情景的),也可以是内隐的(程序、经典性条件作用或启动)。在长时记忆中,大量的信息通过命题网络或表象和图式的形式储存或相互关联;概念是用来把相同时间、观点、物体或人进行分组的类别,它将组别内成员的多样性组织起来,人们经常用原型(理性样例)和样例(代表性记忆)来表征概念。长时记忆中包含了概念,可以使人们鉴别并识别小组成员。我们经常用图式来组织命题、表象和概念。图式是一种有组织的信息的基本结构,可以让我们表征大量的复杂信息、做出推论以及理解新的信息。
如何改进长时记忆呢?首先,第一次学习知识时所用的方法,会强烈地影响该知识所能回忆的程度。其次,当你建构理解时,需要将新信息与已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整合起来。在这里,精细加工、组织、形象化以及情境发挥着重要作用。记忆的另一个观点是加工水平理论,该理论认为信息的回忆量取决于它是如何被加工的。也就是信息加工越完全,回忆起来的机会就越大,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对事物本质进行多角度的联系,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而要在长时记忆中有小提取信息。需要通过激活扩散,重构来实现。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时的复习与考试、精细的反馈、设立高标准、掌握学习、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都是有效促进长时记忆的有效策略。
四、成为有知识的人:一些基本原则
影响长时记忆的主要个体差异时知识,因此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老师如何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长久保存呢?
发展陈述性知识的三种方法。将新信息与已有理解整合起来,陈述性知识就得到发展。因此,最有效、最有用的学习和记忆的方法是理解和使用新信息,所以将要记住的信息意义化很重要,而且通常这也是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其次,记忆术对记忆是由帮助的,包括位置法、缩写法、连锁记忆和关键词法。再次,一个强有力但有局限性的方法是机械记忆法,这个可以通过部分学习和分散学习来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发现程序性知识的基本方法有自动化的基本技能和专门领域的策略两种。自动化技能的发展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认知、联结和自动化。而要达成这个结果,必备的前提知识和带有反馈的练习,有助于学生顺利通过这些阶段。而专门领域的策略是人们有意识地运用能组织思想和动作以达到目标的技能。为支持这种学习,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在许多不同情境下练习和应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