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名画】月亮的背面:后印象派大师高更(未删节暗黑版)

郑重申明:本文系原创,删节版以《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为名首发于人民美术出版社《美少年》期刊2022年某期, 几天前也在简书发过。

碎碎念:由于删节版面向中学生读者,占原文一半以上篇幅的暗黑内容已经被净化了。本文恢复了这些负能量内容,只为还原大师作为凡人的一面, 带你领略一下月亮背面的风景。

翻唱的《蜉蝣》这首歌是齐秦三十几年前的第一盘卡带里收录的一首老歌。蜉蝣是一种具有古老的形状特殊的昆虫,生命短暂到只有一天。

生命如此短暂, 你会选择哪一种方式度过一生?

正文:

高更, 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名字。

在一些人眼里, 他是后印象派大师,是天才,像明月一样高高在上。他为了艺术和理想抛弃了一切,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在另外一些人眼里, 自私自大、荒淫无耻、恋童癖、瘾君子、梅毒、渣男、种族主义者、抄袭者, 这些都是他的标签。 很多人甚至认为对于梵高的死, 高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高更?

拍卖出三亿美金的《你何时结婚?》高更 1892 

很多人都读过《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这本名著是英国小说家毛姆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描写了19世纪末,一个曾经拥有高薪工作的股票交易员斯特里克兰德为了追求艺术抛妻弃子,最终自我放逐到原始的太平洋岛屿上, 完成了自己艺术生命的永生和个人生命的涅槃。

小说问世一百年来, 在高悬的明月和庸俗的六便士之间的抉择, 一直是对艺术和人生有着高尚追求的人的精神指向标。

毛姆虽然从来没有明示过,但是小说主人公的原型就是法国后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高更也因此被很多人奉为为了追求艺术不顾一切的楷模。

《月亮和六便士》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高更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百年的时间过去, 伴随着那些伟大的画作,高更被投射了《月亮与六便士》主人公的斯特里克兰德的投影, 形象变得模糊。 在一些人的眼里, 他是为了艺术舍生的伟人, 在另外一些人眼里, 他是一个逃避家庭责任的自私的恋童癖。 可以说, 高更的人生比斯特里克兰德更奇葩,更精彩, 也更悲催。

画面回到1897年太平洋上远离文明社会的塔西提(大溪地)海岛的丛林里, 一个男人刚刚喝下了一瓶毒药。 他在痛苦中挣扎, 在意识渐渐模糊的时候,他在想:

我从何处来?我是谁?我往何处去?

这个男人, 就是法国后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

塔西提的丛林

这几个问题,人类祖先们在刀耕火种的时候就懵懵懂懂地发问过。千百年来,人类繁衍生息,朝代更迭交替,这样振聋发聩的拷问一刻也没有停歇。直到今天,科技高度发达,人类已经飞向火星,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学习人类的思维方式,这些问题非但没有明确的答案, 反而让人们产生了更多的困惑。

高更自画像 1889年 收藏于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1848年, 高更在法国巴黎出生。那个时代的法国, 正在经历巨变。  

在高更一岁多的时候,他的记者父亲为了躲避政治迫害带领全家逃亡秘鲁,却不幸在长途的海船上染病身亡。

高更的幼年在秘鲁度过。

高更母亲的家族在秘鲁身世显赫。他们一家到了秘鲁虽然寄居在亲戚家里, 生活条件却是相当优越。

那时候的秘鲁, 原始尚存, 殖民者带来的奢华也为人崇尚。 加之热带风情和南美洲的神秘, 这交织的独特风情,在幼年的高更心里留下了极为深刻烙印,为他青年时期选择航海生涯, 一直到中年的遁世嫉俗、最终回归原始埋下了一粒生命力强大的种子。

1855年,秘鲁政局动荡,高更的母亲只得带着高更又回到了法国。进入青年时期的高更无法适应天主教学校的严苛,不久就逃离了学校。在17岁到23岁的六年时间里,他加入过海军,当过海员, 周游世界。

这时候的高更,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大英俊的青年, 加上他天生聪明, 年纪轻轻就已经跨越过大半个地球, 所以特别招女人喜欢。 按照史料描述, 他的船到达巴西的时候, 他成了热情的女郎争抢的对象(“through themselves at him)。 在航海生涯里, 他工作过的一条船的船长的情妇甚至抛弃了船长要和他私奔。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

在同龄人还在上高中和大学的时候, 高更已经过了好几年这样放浪不羁的生活。

有一天, 他的船到达加勒比某个海岛, 一封电报告知他母亲在巴黎过世了。母亲对他虽然严厉, 确实他心里真正唯一挂念过的亲人。他悲伤不已, 第一次开始真正的思考人生。

高更根据旧照片为母亲画的肖像 1894

1871年,23岁的高更弃船登岸回到了巴黎。他在母亲生前的情人,也是高更的监护人阿罗萨的帮助下进入了证券交易所,从事证券业务。

“高更天资聪颖,证券经济人生涯非常顺利。 短短时间, 他的年收入达到了惊人的三万法郎。”

这是很多文献里语焉不详的描述。

从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在17世纪初的荷兰开始被交易, 到了二百多年之后的1871年, 证券业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由于报酬丰厚, 这个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是很高的。 高更把别人学习的时间都用来吹海风和泡妞, 他是怎样秒速掌握了赚钱的秘笈的?难道是得了股市的葵花宝典?!

要知道年收入30000法郎在当时绝对是个天文数字。作为比较,高更后来的好基友梵高一生唯一卖出的一幅画售价是600法郎。而这几百法郎已经足够维持梵高在阿尔勒创作和生活几个月的时间。

翻阅了一些枯燥无趣的档案记载后,发现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高更在证券公司的职称并不是股票交易员, 他的入职记录显示, 他从事的是股票交易完成以后的清算、薄记和交割工作。这个工作接触到了股票公司里每个大宗股票交易的情况。在那个时代, 证券监管并不完善, 掌握这些数据的人, 就好像是股票经纪公司大户室的操作员,时刻掌握股神大鳄们的每一笔交易。 只要无脑跟投, 就能获得和股神一样的收益。这样看来, 高更的发家致富就顺理成章了。反正如果现在这样做, 妥妥地会被定性内幕交易,不但会被证监会约谈, 免费牢饭都早就有的吃了。

这也同时解释了高更其实并没有证券行业的专业技能。在离开证券行业以后, 即使在很窘迫的时候, 他宁可去当推销员甚至从事繁重的重体力劳动, 却再没有回到证券行业。

所谓英雄不论出处。不管怎样, 这时候的高更完成了从风流海员到金融界高富帅的华丽转身。在1873年,高更结识了来自丹麦的富豪家族的大家闺秀梅特,两人坠入爱河, 很快结了婚。后来十年陆陆续续有了5个可爱的孩子。

高更的太太梅特和5个孩子

如果是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王子公主欢度余生的童话故事, 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 哪里知道, 渣男艺术巨匠的战斗机人生才刚刚拉开序幕。

高更的监护人阿罗萨, 是高更母亲多年的情人。 他爱屋及乌, 情人去世以后, 他对情人的儿子高更关怀有加。 不但一路引领高更成为了高富帅, 也把他带上了艺术道路。

阿罗萨是个富豪, 也是个造诣颇深的收藏家。在他的影响下, 钱多到花不完的高更开始收藏当时的名家作品。很少人知道, 高更在早期就收藏了很多早期印象派大师的作品。 那些大师在当时不过是在蒙马特漂泊的一群流浪艺术家, 很多人兜里连买一杯咖啡的钱都没有。这些作品到了现在也都是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了。那真是一个奇妙的大时代。

那时候有钱人收藏艺术品, 出入艺术品沙龙和画廊甚至提笔作画, 都是比较时髦风雅的爱好, 好比北上广有钱人买个高尔夫俱乐部会员。

阿罗萨在巴黎艺术圈人脉很广, 经他介绍,高更认识了许多前卫的印象派画家。

高更经常和印象派前辈大师毕沙罗在一起。 毕沙罗可是大大的有名, 他的画作在众多的印象派大师里并不能排到最前列, 但是他对整个印象派甚至美术史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果没有他, 印象派绝不会是后来的样子。

受他的影响,高更从收藏开始转向绘画的学习。一拿起这支画笔, 高更人生的新篇章也开始了。

一个人无论在平凡,也会有他的过人之处。 绝大多数的人的悲剧是穷极一生都没能找到自己最适合去做的事情。 在平庸的生活里纠缠于炒米油盐和鸡毛蒜皮, 最终一事无成, 无声无息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留不下一丝痕迹。 而那些幸运的人, 一旦发现了自己的方向, 就执着一生去追求。 或是飞蛾扑火, 或是功成名就。 无论如何, 如果能够无怨无悔, 此生也算是值得了。

高更的天赋就在拾起画笔的这一刻爆发了。 此前从没有经过正统绘画训练的高更进步惊人。只过了短短的两年,在1876年, 他的作品居然入选了很多职业画家梦寐以求的沙龙展!

维罗夫莱的风景 高更 1876年 丹麦哥本哈根 新嘉士伯美术馆

这个沙龙画展在整个西方艺术史上都是赫赫有名,在那个时代代表了绘画的最高水平。 多少画家以作品入选沙龙为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整个印象派的诞生就是由于一大票天才的画家多年无法入选沙龙展, 愤而把入不了沙龙的作品送去参加了一个“沙龙落选作品展览”,才最终引起世人的注意,印象派正式宣告诞生。而高更从零开始, 学画两年就入选了正统高尚的沙龙画展!

不得不承认, 至少在艺术领域, 天才是存在的。 他的最早期流传下来的作品就惊人的成熟, 仿佛根本没有经历过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他的作品不但被传统画派接受,同时也被离经叛道的印象派所喜爱。虽然高更入选沙龙多少让一些印象派画家有点酸, 比如莫奈就强烈反对过高更画作参加印象派画展。但是从1876年以后,高更还是连续参加了最后4次印象派的画展, 是参展次数最多的画家之一。

这时候的高更, 已经彻底放飞了自己的艺术天分。虚度了小半生的时间, 高更仿佛刚刚意识到什么才是他生命中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股票交易员不是他的梦想,他要当一个画家!

这时候他还只是个业余的绘画爱好者, 但他心中的绘画理念已经开始形成。高更对以雅克.路易.大卫、安格尔为代表的追求极致写实的学院派虽然喜爱却并不追随,对如日中天的印象派也觉得不过尔尔。 学院派精致却毫无活力,印象派貌似前卫,但是过于追求现实世界的光影变化这些表面现象, 本质上依然是对客观存在的简单表述。真正伟大的画作, 应该是有思想的, 不为现实中的光影色彩所束缚, 应该能够直接反映出人类的感情和对世界的认知。

对于绘画已经痴迷的高更,业余的时间对他已经完全不够用了。 

到了1882年, 一场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金融市场, 高更所在的经纪公司也遭受沉重打击。按照毛姆的描述, 《月亮和六便士》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为了艺术辞去了高薪的工作。发生在高更身上的实际情况是, 公司和整个行业不景气, 他被辞退了, 而且再也找不到这样的美差了。

他失业了。

在事业成功的时候, 高更一家住在CBD豪宅里,生活堪称奢侈。据说连衬衫的钮扣都是定制的。 梅特本就是富家千金,自然也是每天出入沙龙和派对, 或者忙于购物。

失业以后, 这种生活自是难以维持。 自恃画画天分颇高的高更索性顺水推舟, 决定一心一意地画画, 成为一名职业画家。

然而这条路却是荆棘密布。

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人人自危。艺术品市场比股票市场下坠的还快, 成名成家的大作都卖不出价钱,高更的画更是根本卖不出去。他们不得不辞退了佣人,从豪宅搬出搬进了小房子,最后不得不搬到了丹麦哥本哈根高更的太太的老家,靠梅特的有钱的家族供养。

由于生活所迫, 高更则开始从事各种类型的工作,甚至做过防水材料推销员和猪肉批发商。一个外国人, 不说丹麦语, 又如何做得好推销员呢?

高更受到梅特整个家族成员的鄙视, 矛盾不断激化。最终的结果, 完全不是像小说那样描写的,“ 艺术家为了追求理想抛弃了妻子和儿女”, 事实的真相是,丢了工作又没有一技之长的高更被他的妻子和妻子富有的家族像扫垃圾一样扫地出门了。

高更在他这时候的日记里写到, 他憎恨这些人, 憎恨所有的丹麦人。 

五花马千金裘的高富帅这时候已经变成了身无分文的穷画家。 

他对这个喧嚣的社会的憎恨一天比一天强烈,他迫切的想找到一片属于他自己的地方, 逃离让人窒息的大家庭生活, 逃离让他难于呼吸的经济压力, 和“亲人们”鄙视的眼光的包围。

除了去画画, 他还能去做什么呢?

他离开丹麦,只身来到了法国布列塔尼地区一直保持着传统风俗的阿凡桥, 和聚集在当地的一群艺术家组成了“阿凡桥”画派。在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作品, 这个时期代表作就是《布道后的幻像》(又名:《雅各与天使摔跤》)。

《布道后的幻象》高更 1888年 收藏于爱丁堡苏格兰国立画廊

画面里, 身着传统服装的布列塔尼妇女刚刚结束了礼拜。 她们依然沉浸在牧师的布道里, 仿佛看到了雅各和天使在红色的大地上搏斗。

此时的高更, 渴望着逃离尘世, 逃离束缚他的家庭和世俗的生活,心中却是对无力抚养家庭的愧疚。 他心中的天使和魔鬼每天都在搏斗,在折磨着他的灵魂。妻子家族对他的鄙视使这种纠结很快就有了结果。多数记载中, 在月亮和六便士中间,高更心中向往艺术的那一方胜利了, 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画家的道路,再也没有回头, 从此世界美术史多了一位可圈可点的大师。事实上, 他毫无纠结地选择了绘画,一方面是对艺术的热爱, 另外一方面, 其实那没有任何其他的选择。 

《布道后的幻像》这幅作品脱离了对现实世界和虚幻的宗教场景的描绘, 描绘的正是他心中的虚无和挣扎。

绘画第一次成为反映人类思想活动的窗口。在颜色运用上, 高更大胆地使用了对比强烈的黑白红蓝的巨大的色块, 完全忽视了透视和光影效果。对边缘的勾勒和鲜明的色块产生了一种拜占廷镶嵌画似的效果, 又有几分日本浮世绘的影子。

这幅作品体现了分离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特征。由于高更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复杂性,后人又称之为综合主义。他强烈的个人风格还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纳比派和野兽主义,间接地影响了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

在布列塔尼的这段时间里, 高更开始放飞自我。 他绘画风格开始形成,脱离了束缚的他生活上也恢复了浪子的野性。 相比金融才俊, 这个心中狂野的艺术家才是高更的真我。 然而他的作品依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经济状况丝毫没有改善。

就在这个时候,艺术品经纪人提奥.梵高, 也就是文森特.梵高的弟弟,开始注意到高更的作品。 

这是在1888年。这一年,艺术生涯更加不顺利的梵高因为不适应巴黎的气氛而来到了法国南部阿尔勒。 他给堪称他偶像的高更寄去自画像,他一次次热切地邀请高更到这里来,和他一起开创一个艺术新天地。高更还没答应他, 他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画了一幅又一幅的向日葵用来装点高更的房间。

梵高和高更的自画像

高更终于同意了去阿尔勒找梵高。这倒不是他也看重梵高的才华, 或者是因为梵高的热情所打动了他。 原因其实很简单, 就是为了钱。这时候的高更, 处于人生最低谷。在这之前的一年,为经济所迫,高更还去巴拿马运河当过苦力,其间感染了严重的疟疾差点送了命。他来到阿尔勒加入梵高则仅仅是因为提奥提供了路费和不菲的报酬, 并且许诺他在阿尔勒的画作会被放在画廊里出售。这是高更的救命稻草。 

梵高执着, 偏执, 但是质朴善良。 高更天赋异禀,却高傲自私, 骨子里瞧不起任何人。

有一点他倒是和梵高相同的, 两个人虽然都是贫穷而且默默无闻, 但是他们心里都坚信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画家, 自己的作品终将流芳百世。

试想一下,两位同属美术史上最伟大行列的大师的生命交集是多么激动人心。 确实, 这短短的数十天对双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被后世的人们一遍一遍地重温, 但却绝不是高山流水一类的故事。 相反, 这段生活却充满了争论, 冲突, 最后以极端的暴力收场, 最终导致了梵高的人生终结, 也促成了梵高生命最后时间里大量名垂千古的作品的问世。

高更和梵高住过的著名的黄房子

刚到阿尔勒的高更虽然潦倒, 但是他永远不缺乏自信。每天两人的对话都是从高更居高临下批判梵高的作品开始。高更毫不喜欢梵高为他画的任何一幅向日葵,对此他毫不掩饰。他时刻都在向梵高灌输他的绘画理念, 希望梵高能够追随他,用作品反映内心的世界而不是停留于光影和色彩。

梵高虽然崇敬高更, 但是在艺术理念上却丝毫不向他妥协。两人一起做画, 同一个场景, 同一个描绘对象, 作品却风格迥异。

两人也一同去咖啡馆。 木讷内向的梵高并不招人喜欢, 极度孤独的时候他甚至付钱给女招待就是为了让她陪自己说话。高更却天生是个讨人喜欢的家伙,    无论走到哪里, 身边总是围绕着女人。这一点也让梵高羡慕嫉妒得发狂。但梵高也知道, 自己永远做不了这样的人。

接下来的故事广为人知:在黄房子里,两个绝世天才经历了62天的心灵碰撞,从争论到争斗,最后在酒精和毒品,剃刀, 鲜血, 半个割掉的耳朵中画下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句号。这短短的62天为整个美术史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作为当事人的梵高和高更,这段时间留下的全是无法痊愈的伤痛的贯穿余生的阴影。

《画向日葵的画家》 保罗高更 1888年 收藏于梵高博物馆

高更从阿尔勒仓皇逃离后则回到了阿凡桥。高更在阿尔勒的这段时间, 让梵高从迷惑到狂躁, 又恢复到失落和失望,到后来精神崩溃。事实上,梵高在高更离去以后,余生已然无多。在此后短短的一年多里, 他创作出《鸢尾花》《星夜》《麦田乌鸦》等等最著名的作品。在放射出了生命中最后的辉煌之后, 在1890年,他在麦田里开枪自杀了。

《扶手椅上的向日葵》1901 高更   

梵高对高更的影响没有那么明显。高更离开之后对这段经历讳莫如深。他此后的画作里却开始出现了许多拯救类的题材, 比如头戴光环的自画像,《黄色基督》,《绿色基督》等等。一次一次地描绘救世主, 不知道他究竟觉得自己是在等待一个拯救者的降临, 还是希望自己一个拯救者?

收到梵高自杀的消息, 他目光呆滞, 没有任何反应。他没有去参加梵高的葬礼。在多年以后, 他在大溪地, 他托人给他带去向日葵的种子, 开始种植向日葵。他还创作了一幅自己的向日葵,厚重, 萎靡, 不失艳丽。没有人知道他那时候心里在想什么。 

《与黄色的基督在一起的高更自画像》高更 1890年收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

经历了这一段插曲,怀着对幼年时期南美的异域风情的向往, 青年时代浪迹天涯的回忆和对繁忙喧嚣的工业时代的痛恨,高更决定彻底离开尘世去寻找他心中的乐土。1891年, 高更拍卖了自己三十幅作品,这次他筹集了一些资金。 在历经数个星期的航海后, 他第一次来到了远在太平洋上的法国殖民地塔希提岛(大溪地)。

相对巴黎这个纸醉金迷的世界, 大溪地的充满原始气息的山川、河流、蓝天、碧海,尤其是岛上淳朴的土著姑娘,都让他着迷。

高更的一生里, 情欲一直是他的追求, 也是他生活的原动力。

欧洲中产和上流社会女子的装腔作势让他厌倦。他在大溪地遇到的女子, 确切地说是女孩, 让他重新感受到了生命中蕴含的无尽的力量。他重新振作了起来, 开始了新的创作。

高更的作品变得纯粹, 新颖, 神秘,还有一些堪称野蛮的异域气息。

当地的土著对白人殖民者有一种天生的崇拜。 本地的习俗, 一旦一个女孩发育成熟,就可以结婚生子。 在这里,高更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他和年轻的女孩发生关系, 娶了一个14岁的土著女孩塔哈马纳。几年以后他第二次回到大溪地的时候,塔哈马纳已经再次嫁人。他什么也没耽误,立刻又娶了一个同样是14岁的幼女, 并且后来生下了两个孩子。

他在大溪地的这种生活方式在不同的时代不断地被人们拉出来批判: 

……

“高更无疑利用了他的西方人特权,从而充分享受他所得到的性自由。”

“直白地说,他是一个傲慢、过誉、居高临下的恋童癖和殖民主义者”

“他的这些行为, 在任何社会背景下都是不可接受的”

“卑劣的自我炒作者”

……

这样的批评声一浪高过一浪。 当他的画展在伦敦举行的时候, 甚至有人非常严肃地提起了一个话题:抛开艺术价值不讲,高更的作品充满了让人恶心的元素, 人们应该停止欣赏他的作品了。

《塔哈马纳的祖辈》1893 高更

再看一下高更, 他真的是看破红尘一新追寻心中没被现代文明污染过的天堂吗?

其实不然。 大溪地期间,他从未间断地把作品寄回巴黎, 他没有一刻不想在他的家乡出人头地, 成名成家。

他在大溪地所创作很多赤裸以及穿着原始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当时大溪地的真实存在, 而来源于历史记载和他本人的想象。在他的画中出现的黄色的田野环以装饰着骷髅的篱笆的景色在当时的大溪地并不存在。 他的很多作品, 实际上是为了迎合巴黎人对神秘之地的印象而虚构的, 也许只是为了吸引艺术收藏家的注意。

 “高更虽然没有直接地在市场上推销他的作品,但(他所有的作品)都是着眼于市场的需求进行创作的。” 。换言之,高更是一位十分擅长自我炒作的画家。他在1897年出版了一本关于大溪地游记《Noa Noa》,这本书重印了很多次, 现在还很容易可以在亚马逊上买到。这本“著作”记叙了许多令欧洲人感到新奇的趣事。高更说这些故事都是他听他的一位土著情妇说的。事实上,书中大部分内容都抄袭自一位荷兰人类学家的著作《Voyage aux les du Grand Ocan》。

亚马逊上的《NOA NOA》一书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 他把多幅作品寄给了他在丹麦的原配梅特。 对于老公以小三、小四为模特的裸体画,原配梅特也丝毫不含糊,她把这些画和高更其他大溪地题材的作品办成展览在丹麦和法国展出。

女人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啊!正是通过这些展览, 人们开始关注高更的书和他的画作,注意到这个舍家弃子远赴他乡的画家。他的作品开始被人们关注,坊间也开始流传关于这个神奇的画家的故事。

感觉到了一点点成功可能的高更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刻抛弃了14岁的土著妻子, 回到了欧洲。 他把继承的一笔遗产全部用于举办个人画展, 还造型夸张地企图吸引媒体注意。 

不幸的是, 这一次他又失败了。在巴黎和阿凡桥逗留的不长的时间里, 他开始自暴自弃,纵情声色。 他从妓女身上染上了梅毒。在阿凡桥的一次酒醉后的斗殴中, 高更还被当地人用坚硬的木屐踢坏了脚踝, 落下了终生的残疾。 跛足染病的高更又一次被世界抛弃。

他只能再次离开了巴黎, 启程前往他的精神家园,遥远神秘的大溪地。

他还能去哪里呢?

他启程的时候, 留下了眼泪。这是各种史料里唯一一次记载高更流泪。 他在感伤什么呢?是思念自己最心爱的女儿?怀念当年奢华的生活?因无法照料家人而愧疚?还是感伤自己无法成为一个被世人承认的画家?

回到大溪地的高更,梅毒开始发作, 不得不服用吗啡镇痛, 因而又染上了毒瘾。吗啡并不能将他治愈,渐渐严重的疾病让他视力也下降的很厉害,双腿也开始溃烂。

他的创作没有停歇。经过了对生命的深刻地思索,他开始创作这一幅巨作,堪称他的生命总结, 这就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高更 1897-1898 收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画面从右到左, 从一个刚刚降生的婴儿, 到行将就木的老妇,昭示了一个人的一生。

画面里的人们, 或是交头接耳, 或是忙忙碌碌。画面中间的人伸手采摘一个充满寓意的苹果, 而画面中间偏后张开这双手的神明, 则冷漠俯视着人世的一切生老病死和悲欢离合, 仿佛昭示着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创作这幅作品时候的高更, 走遍了天涯, 经历了人情冷暖,仿佛已经参透了人生。 然而, 当远方他最心爱的女儿的死讯传来, 旧事前尘让他无法再淡定,他终于还是崩溃了。他喝下了毒药, 走进了茂密的树林……

万幸的是高更并没有死, 他只是在死亡的边缘徘徊了一圈。 经历了这个轮回, 高更挣扎着坐回画架前,终于完成了这一幅作品。

对于这幅作品, 没有人再纠结这是否源于大溪地的风景。 这幅画真正表达了高更对人生的思考, 风景的真实性一下变得完全不重要了。

但是他是否找到了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后悔抛弃了家庭和亲情,是否后悔为了绘画而放弃了一切?如果让他再做一次选择, 他会不会选择不一样的人生?

在1903年5月8日, 孤独,贫困, 被毒瘾和梅毒折磨得几乎失明的高更终于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死去的小屋, 并没有像《月亮和六便士》描写的那样画满了惊世的画作, 最后被付之一炬。他在大溪地的作品大部分被寄到了梅特和经纪人那里。梅特的结局倒是和毛姆的描述相去不远。在高更死后, 他的作品渐渐被人承认, 人们也开始颂传这个画家独特的人生故事。 梅特也成了传奇画家的遗孀, 出入艺术沙龙。在那些当年极端鄙视过高更的梅特的家人资助下,大部分高更的作品被保存了下来。

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 高更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天价。 《你何时结婚》一度以三亿美元占据榜首, 2022年11月的拍卖中, 并不出名的《母性II》也拍出了超过一亿美元。

《母性II》高更 1899 2022年11月以超过1亿美元售出

和梵高一样, 高更至死都相信自己是伟大的画家,却都没能活着看到作品被世人承认的那一天。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 高更跨越了大半个地球来到的心中的天堂, 那个因为原始和荒蛮才美丽的世界, 现在已经变成了高更追随者的旅游目的地。

高更号游轮

当地不但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豪华游轮,还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博物馆,市镇, 街道, 以他为噱头的旅游景点也是比比皆是, 街上的商店里到处可见印着高更作品的纪念品。衣着时髦的游人因为高更来到这里, 他们看到的是同样碧绿的丛林和同样蔚蓝的天空, 但是原始和荒蛮已荡然无存。这个大溪地已经彻底地被“文明”覆盖,  而高更也早已变成了一个品牌符号。

高更不是斯特里克兰德, 他不是天上的皎洁的明月。月也有阴晴圆缺,月亮的背面则是不能见人的阴冷和黑暗。

高更一生被旺盛的情欲驱使,纠结坎坷的岁月里他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他执着的艺术理念, 纠结的人生追求, 他的迷失, 他悲惨的结局, 死后的盛名, 还有对他的人品的无休止的批判,都会和他的作品一起流传下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839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543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116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7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84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1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16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5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5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07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1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56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2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1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3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78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77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