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暗香清影
01 第一次记住郑渊洁这个名字是20多年前,有天,我在一位亲戚家看到了一本翻的破烂不堪的书——《儿童文学》。 我好奇心大发,打开随意一看,竟被一篇文章给迷住了,身心完全沉浸在文字之中,外界的任何纷扰都打扰不到我。 不知大人催我吃饭的喊声重复了多少遍,我愣是一声也没听见。后来被妈妈揪着耳朵拽到了饭桌前,我才感觉自己重回了凡间。 因为这一次,我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郑渊洁,也深深记住了一本书——《儿童文学》。 后来参加工作,早已长大的我,总会挤出微薄的工资偷偷订阅《儿童文学》,一期都不曾断过。 偷偷订阅,是因为这书的名字貌似不适合我这样年龄的人读,就像一个成年人天天看动漫台,别人会怀疑这人的智商是不是还停留在孩童时期。 不曾间断是因为这书里有我喜欢的郑渊洁,还有和郑渊洁一样的作家写出的温暖新奇的文字。 然而我的地下工作做得还是不够扎实,突然被同事发现了,他们笑得前仰后合,直问我几岁了,我一时愣在原地不知做何回答。 正囧得满脸通红,突然想起封底上的一句话:适合9~99岁的人阅读,哈哈,终于找到了救命稻草! 女儿出生后,我常常暗自嘀咕,快快长,我要给你读郑渊洁的童话呢。 一眨眼工夫,女儿就四岁了,《童话大王》是我第一个订阅给她的礼物,四岁的孩子显然还没到能读《儿童文学》的时候。 没想女儿竟是痴迷上了《童话大王》,这一订就一直到她小学毕业,作品里有纯真,有童趣,有与外界完全不同的美好与纯净。 直到几年后的某一天,我才弄清楚,《童话大王》这本杂志(月刊),竟是郑渊洁一人所办,他是唯一的撰稿人。 到2017年,这个一个人写的期刊《童话大王》,他一直坚持了31年,至今仍是世界记录的保持者! 这真是一个奇迹! 一个人的专注所创造的奇迹!
02
近日,郑渊洁来到了央视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的舞台上,我第一次亲眼见到了这位给几代人的童年带去美好的作家。 他头发稀疏,我突然想到的第一个词语是“聪明绝顶”,那是怎样的一颗充满智慧的大脑啊,里面尽是千奇百怪的故事,只要一张嘴,故事就像泉水一样源源流出。 我现在看他重新记住他,不再是儿时那样因为欣赏他的故事,而是因为他的专注、坚持和不同寻常的做事理念。 《童话大王》一(月刊)这本杂志从1985年5月开始至今32年,仅他一人供稿。 且他坚持一条道走到黑——专精于儿童文学。这种持续的努力和专注非常人所能及。 写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所有的文字都是你情感和思想的流淌,寂寞、枯燥且费神费力。 别人K歌蹦迪玩游戏,你只能青灯孤影来码字。 他的专注与努力如今得到了岁月丰厚的馈赠。 《童话大王》在这32年间印刷数量超过2亿册。 2011年联合国评出的世界十大图书中,郑渊洁的《皮皮鲁总动员》名列全球第四。近年不断登上作家富豪榜榜首,甚至力压郭敬明、韩寒等人。 郑渊洁用他的行动告诉人们,专注于一件事,长期坚持下去,在时间与才华的某个契合点,就是成功。当你成为专业型人才时,别人才不会轻而易举替代你,金钱、名誉或是其他,都会不请自来。 其次,成才与学历有无必然联系?家庭教育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次老师布置了命题作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不料郑渊洁将作文改写成《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这种叛逆和另类思维给谁都会不忍俊不住哈哈大笑,但,终归还是挑衅了老师的尊严,这何异于给传统教育啪啪打脸啊,老师批评他时,他竟然据理相争,老师竟然争论不过,无奈使出了维护师道尊严的杀手锏—罚站,还让他面对着全班同学自己一直喊一句话“郑渊洁,没出息”。 既然你敢挑衅师道尊严,那我就让你好好打自己的脸! 我不知道站讲台上对所有人说自己没出息,还要喊那么大声的郑渊洁心里有多屈辱,有多不甘!况且下面还坐着一个他心底暗自喜欢的女孩子。 故事的发展却又是那么喜剧,趁老师不注意,他竟然从兜里摸出十几个小鞭炮一下子点燃,顿时,教室里严肃的批评教育会瞬间转换成了狠锤桌子的狂欢节。 结果,大家都清楚,这书肯定是念不成了,也许,从站上讲台喊自己没出息的第一声起,小小的郑渊洁就决绝的要离开学校了。 一下子就没了学业,小渊洁很茫然,很恐惧,不知如何向爸爸交代。他掏出皱皱巴巴的作业本,开始给父亲写信。 信,也不是平时的书信,更象一篇小故事,有开头有结尾,中间还有悬念,情节竟然深深吸引了爸爸。 局促不安的小渊洁静静等待漫天大火从头而降,不料爸爸看完竟然哈哈大笑:“不念就不念了,爸爸来教你!” 所以著名作家的郑渊洁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被开除后,爸爸是他后续学习中的唯一老师。 说到学历,想起中国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莫言,他只有小学五年级的学历。他的老师就是母亲,他母亲不识字,教育儿子的教材就是生活。 还有一个人,近现代作家沈从文,他和莫言的文凭相当,后来成了文学大师和北师大著名教授。 他俩都是家庭教育成功的范例,有人说,大学可以教出学者,但教不出作家和大作家。 再次,郑渊洁另类的教育观。 郑渊洁被学校开除后,他爸爸没有责骂,而是温情地说了一句:“爸爸来教你。” 无独有偶,发明大王爱迪生当年被老师嫌弃太笨,影响班级和其他学生的学习,辍学回家后,他妈妈说了同样的一句话:“妈妈来教你。” 这不能不让人思考,在教育子女方面,父母该如何去做。 无论郑渊洁还是莫言、爱迪生,辍学并不意味着学习旅程的结束,而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 只是学习地点由学校变更为家庭,导师由学校老师变更为家长,且持续性地、耐心地教导。 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只上完小学就辍学了,郑渊洁非常支持儿子的决定,自己欣然接过教育儿子的接力棒,他说,只要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就够了。 如今,郑亚旗创办《皮皮鲁》杂志、“皮皮鲁讲堂”、《郑亚旗摄影工作室》、“北京皮皮鲁科技有限公司CEO”、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合作开发第一款少年儿童普法网络游戏《皮皮鲁和419宗罪》…… 郑亚旗也成功复制了父亲郑渊洁的人生。 郑渊洁的成功,给我们正在成功的路上进发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模板:专注一个方向,坚持不懈一定会受到命运的垂青。 无论是当前倡导的21天形成一个习惯,还是一万小时定律,都是强调坚持的魅力。要想在某个方面有所成就,专注一个方向,就像钻井,把所有的努力集中朝向一个点、一个领域,专、精、深,猴子掰玉米,朝秦暮楚最不可取。 郑渊洁的自身经历,给我们做父母的也提供了一个模板:教育永远比学习知识更重要!与其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死磕,不如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情和蓬勃的好奇心。 郑渊洁的人生,就像一个特立独行的旅行者,这条路上,仅他一人。我不知道有没有后来者踩着他的脚印继续前行,但至少,读别人的人生,我们知道哪里才是自己的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