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有闲读书,如沐暖阳,如抱暖炉,为灵魂增温。读书一乐,在于分享,近日忙里偷闲,读了些好的书籍和文字,再次向朋友们分享:
季羡林 《人生漫谈》
季先生可以说是我的半个老乡,同是来自齐鲁大地中的鲁地,因而在读其关于家乡的文字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感。《人生漫谈》一书的重心不在佛家的“禅”而在于“趣”,季先生在佛学研究上颇有造诣,然而在这些小文当中,他却剑走偏锋,向我们呈现他赏花逗猫的日常趣味生活,古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而这本书的文字多半是季老先生望九之年的作品,读来更像是黄发闲来弄棋,小儿调皮垂钓的意味,特别是对在德国求学十年的经历,读来让人心生暖意。
董桥 《立春前后》
董桥的字里行间带着一股淡淡的雅气。他的文字,淡而不淑,贵而不豪,用其中的一篇文字做比喻《平儿是玉兰》便可,平儿不似王熙凤版招摇喧闹,给我们的印象一直是淡淡的,但是适当的时候又会给人不可或缺的印象,一如玉兰,朝暮相对,清香撩人忘忧,香风细细,入心田。他的文字,通过董桥式的方式,淡淡的讲给你听,让你感受到文化的优雅和高贵,把这样精装的布面书拿在手里,内心便会升腾出一股浓浓的暖意。
斯托 《汤姆叔叔的小屋》
把这本书放在这里,让我自己觉得稍有些不合时宜,之所以分享,源于朋友圈一个朋友的给我的分享:一天,一个小僧问师傅,信仰到底有什么用;师傅笑了笑,指着湍急的河流上的狭窄的木桥说,你看,桥上是有扶手的,这个扶手你在过桥的时候会扶着它吗?小僧摇摇头。师傅再次笑了笑,你不扶,我们把扶手去掉如何?小僧脸色大变:师傅不可。师傅诧异说:既然不扶,要它何用?小僧回答:当然有用,没有栏杆护着,掉下去怎么办?师傅说:可是你并没有扶栏杆呀。小僧吃吃的说:可是,可是,没有栏杆,我会害怕。或许,这个栏杆,便是信仰的力量。这本书的本意是要传达作者对万恶的农奴制的抨击和鞭笞,但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被汤姆叔叔内心对信仰的坚持和笃定,而深深的感动,让我认识到,心中有岸的人,不怕漂泊。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如果时间可以化解我内心的那份偏见,希望也可以带走你在我面前表现的那份傲慢。贵族出身的达西在旁人看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对农场主的二女儿伊丽莎白来说,更有一种拒之以千里之外的感觉,并因此生发诸多的误会,将两颗心越拉越远,然而经历过了生活的百转千回,偶发的机缘,才让彼此正视内心深处那份真挚的情感,最终,伊丽莎白按照当时的风俗,嫁给金钱或者嫁给门第,而是嫁给了内心那份真挚的爱情,这样的敢爱敢恨的好姑娘,才是每一位姑娘应该有的模样。
蒋勋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
或许有人会讲,你这个人好讨厌,拿着蒋勋一直给我们讲讲讲,能不能换换花样?说实话,蒋勋老师的书,本身就是花样百出啊。与一般解读红楼梦的作品只注重如十二金钗,贾母等大人物的不同,蒋勋从“人性”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小人物进行一一的解读,并让我们看到这些小人物在生活中遇到的烦恼与无奈,这些小人物,和大多数的我们一样,多到像尘沙微粒一样的众生,在六道中流转。然而我们知道,即便多如星辰,作为其中的每一分子,我们都有着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欢喜悲忧,都有着自己的爱恨情愁,所以这个世界才有了这么多的精彩。
胡兰成 《今生今世》
这是胡兰成的散文体自传,用轻松诙谐的文字,叙述了其传奇的一生,作者身处民国乱世,人生遭遇跌宕起伏,尤其是在政治上的糊涂,一时成为反派人物,一度招致锒铛入狱,因而对世间万物,感触更为深入,独到。对于胡兰成本人,很多人将其作为张爱玲的副产品来读的 ,因为在文学艺术的惺惺相惜,二者曾有一纸婚约,但最终却仍是分离,从民族国家讲,胡兰成的民族大义不够明确;从个人情感讲,胡兰成的感情不够担当,在多数的我们眼中,胡兰成大抵是这样的印象,但这本书却以翻转生命的姿态,欢喜的笔调总结和反省一声,回望的都是悠悠人世中的美丽风景,值得一读。
木心 《木心谈木心》
是为《文学回忆录》的补遗本,在《文学回忆录》中,木心把古今中外的作品品评个遍,让我们体味到他的知识之渊博,眼界之开阔,读后仍旧回味无穷。在这本补遗本当中,主要是木心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的说明和分享。大的音乐家多是演奏自己的作品,木心也向我们分享了他的写作过程的片段。读他的分享,让我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写作,文字要有情感,而且情感要饱满,要引人入胜的条理和观点,用一种温情去写,要解数分明,通过条分缕析,让我们知会写作中的技巧。
仍旧是七本,我喜欢的数字,希望你也喜欢。
我不想为你提供干货,只想分享慢读书过程中那温暖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