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一是尽可能获取并亲自钻研一手知识。比如,我们可以读经典、读原著、甚至读学术论文。经典的一手知识已经经过时间的沉淀,其价值已被证明,值得精耕细读。我们要放弃那些“几分钟读完......”“每天一本......”“十堂......课”的干货幻想,虽然这些地方也能带来一些启示,但终究是支离破碎、被人咀嚼过的。亲自钻研虽然更艰辛,但能感受到深度理解的真正快感,这比吸收浅薄的二手知识不知道要舒服多少倍。读书这件事最好不要请人代劳,从长远看,终归是要自己获得挖矿的能力的。
二是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本读完一本有价值的好书,就用写作的方式把作者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重构出来,尽力结合自身经历、学识、立场、去解释、去延伸、而不是简单地把书本的要点进行罗列。因为简单的知识陈述无法达到深度缝接的效果,只有做到知识转换才能用旧知识体系对新知识进行深度缝接,所以在重构时,我们可以只取最触动自己的观点,其他观点可以放弃,即使它们很有道理。如有机会,我们还可以花足够长的时间去打磨一个主题或观点,当一个你精心打磨的作品打动了别人,它产生的影响力将远比每天都写但缺乏深度的思考要大得多。而且,写作具有复利效应,我们写的文章随时可能被他人读到,这样也间接打到了讨论交流和教授他人的目的。
三是反思生活。学习不止读书,生活经历同样可以被深度学习。比如《好好学习》一书的作者成甲就非常注重反思,他每天早上大约要花2小时进行复盘反思,还要求自己的员工也这样做。他在书中花大量笔墨阐述了反思的方法和好处,他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I:
What:爱好读书的小伙伴们有没有遇到过这些现象:读了很多书,感觉很充实,但过段时间对书中内容的记忆就开始模糊;又或是看到讲的好的知识点就记录下来,一本书读完之后,罗列了很多知识点,但感觉自己并没有多少提升?这些现象,都是由没有深度学习造成的,这个片段就是告诉我们一个如何深入学习的方法。
Why:真正让我们提升的东西势必是“逆人性”的,读书学习也是一样,耗时、费力几乎是我们学有所成的路上必经的状态,我们把这种学习称为深度学习。
How:那么,如何深度学习呢?
第一,获取和钻研一手知识。比如读经典、读原著、甚至读学术论文,这些比经过别人咀嚼过得知识更加有营养,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第二,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把学到的知识缝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里面去。
第三,根据知识点反思。这个知识点我曾经用过没有,有哪些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对于即将要做的事情,这个知识点有用吗?怎么用?
A1:
去年上半年的时候,受一段抖音短视频的启发,内容大概是每个月读1本书,只要是正念的,久而久之会有非常好的作用,跟很多人聊天的时候都能用得上。于是我自己组织了一个读书群,十来个小伙伴,大家可以自己选书,选好了之后在规定时间内读完,每天都要罗列读书心得。我个人罗列的是让我觉得有用的知识点,就是简单的打出来,然后发到群里。大概坚持了十期之后,我觉得没有收获,就放弃了。
A2:
目标:今天开始到3月31日结束,把《认知觉醒》一书按照以上How的方法深度学习一遍。
行动:
第一、获取和钻研一手知识。看到有触动自己的部分,尽量去研究一下出自哪个名著、论文等,或者这就是作者的原创,尽量去看最原始的创作源泉。
第二、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用自己的话将对我有触动和启发的内容表达出来,写下来。然后写出如果我需要用这个知识点,该怎么用。
第三、根据知识点反思。反思之前有关这个知识点,我的成功和失败案例,写下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该如何用这个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