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凯叔讲故事,侵权删。
文 | 杜小艾
「我也知道不能打孩子,可就是没忍住。听着孩子哭喊着不要妈妈、讨厌妈妈,真想抽自己两巴掌」。
昨晚十点多,表妹发了一条朋友圈。
原来,大宝跟二宝抢玩具,抢着抢着就吵了起来。表妹一时心烦就朝大宝和小宝屁股上各打了两下。小宝倒是没什么,但大宝却哭着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等爸爸下班回来后,大宝一头扑在爸爸怀里,控诉着妈妈的罪行:「妈妈不喜欢我了,我讨厌妈妈。」
晚上睡觉的时候,大宝也一直不理妈妈。
表妹说都怪自己没有调整好情绪。最近工作上压力很大,情绪一直处于崩溃边缘。晚上看到两个孩子吵架,一时没忍住就打了他们。
图片来源:《文明野蛮人》
多少父母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打了孩子,事后都会各种懊恼,看着那个有点害怕不敢接近自己、抑或是对自己有点敌意的孩子,说不出的心酸和疼惜。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南昌一位妈妈因为儿子不小心弄丢了5块钱的地铁票而忍不住怒打孩子,很多人愤慨地表示,这位妈妈不配做母亲。
而这位妈妈说,自己一个人又要照顾孩子,还要照顾生病的母亲,只能挤出一些零碎的时间去打打零工,月赚才900块钱。这次出门,也是因为实在没钱购置年货了,想去亲戚家借点钱过年用。
她说:「钱太难赚了,那5块钱对我太重要了,我平时不打孩子的,这次真的是着急才打的。」
这一刻,这位妈妈很无助。
很同情这位妈妈,也很心疼那个被打的孩子。妈妈在情绪崩溃时下意识地打了孩子,或许她有她的无奈,或许她会在事后后悔,但打孩子终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结果通常是,两败俱伤。
《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提到:成人和儿童有着天然的冲突。
面对那个任性的孩子,去指责,甚至打骂,我们总能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各种各样的不得已。
然而,正如《奇葩说》选手颜如晶所说:
当出现问题时,需要有能力的人去克服,需要大人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一个孩子去承受啊。
图片来源:《小淘气尼古拉》
控制好情绪,疗愈曾经受伤的自己
知乎上有个问题:父母如何做到从不打骂孩子?
网友说,自己快40岁了,父母从未打过他。
曾经,他以为是自己比较懂事的缘故,可后来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才发现,不是自己太懂事,而是父母用尽了洪荒之力去克制自己。
那个见过幸福模样的孩子长大了,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尽力为自己的孩子酿造香甜的蜂蜜。
他说,如今看到自己淘气的孩子,随时都有揍一顿的冲动,可是想到父母每一次都是跟自己慢慢说,也就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
不好好吃饭,饿一次也无所谓;
在家各种作妖,随他去好了;
出门在外闹脾气,给他一点小小的惩罚,比如下一次不带他出去了。
倘若曾经受过伤,那先给自己一个拥抱,去接纳曾经的自己。
正如李雪所说:
轮回之痛止于觉知,把能量集中内向,觉知自己的情绪,安抚自己内心的婴儿,真正地放下了,再向外去处理孩子的问题。
或许,那时,才会多一份坦然,多一份耐心。
人际关系大师约翰·戈特曼曾经提出,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甚至比智商更重要,这些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也包括家庭的幸福。
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基石,是开启一段亲密的亲子关系的钥匙。
用心看见那个有点「任性」的孩子
作家刘继荣在《白色风信子》中讲过一个小故事。
妈妈有天去幼儿园接女儿,老师提及女儿近些天用餐的时候控制不住食量,常常吃到胃痛还要求添饭,当着那么多家长的面,她有点尴尬,有点愤怒。
回到家后,原本身体就有些不舒服的妈妈躺在床上休息。
女儿一会儿开门进来想说些什么,后来什么也没说就出去了,过一会儿又推门进来,门吱吱呀呀地响着,惹得心烦气燥的妈妈朝女儿大吼:「滚出去,我不想看见你」。
后来才知道,女儿开门是因为不小心划伤了手,想找妈妈包扎。
而划伤手又是因为知道妈妈最爱吃苹果,想给生病的妈妈削苹果吃。
再后来,妈妈得知,女儿拼命多吃饭是为了让自己不生病,快快长大,帮妈妈做家务。
原来,那个看起来不断惹妈妈生气的孩子,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妈妈的爱。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
当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见的时候,它就会变成好的,比如热情和爱;当孩子的生命力不被看见,就会变成黑色的,比如愤怒、攻击,是破坏性的。
用心看见那个有点任性、有点淘气的孩子,那些不太可爱的举动背后,或许是一份你不曾看到的温暖和爱。
网友提过这样一个问题:被父母暴力对待过的孩子也会在成年后出现大规模的心理创伤吗?
看到下面几条很戳心的留言:
「长大后,跟父母关系很淡漠,几乎不联系。」
「很自卑,没有结婚生子的勇气。」
「很多次,想过自杀。」
亲爱的爸爸妈妈,或许你只是一时冲动,动手打了那个有点任性的孩子,或许你是怀揣着一份「为你好」的良苦用心,动手打了那个有点叛逆的孩子,可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动机,那一次次「打」都会给孩子留下一段残忍的记忆,抑或是难以磨灭的创伤。
愿每一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图片来源:《爱丽丝梦游仙境2》
万一不小心打了孩子,请一定要做好善后处理。第一时间拥抱孩子,并给孩子道歉,告诉他「爸爸妈妈依然爱你」。
打不是亲,骂不是爱,打骂孩子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让亲子关系更疏离。
愿每一个爸爸妈妈都能看见自己的孩子,给他足够的自由,也给他足够的耐心,为他的人生谱写一层温暖的底色。
愿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依然会愿意跟你分享喜怒哀乐,依然保有一份为你报忧的勇气和底气。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