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刚读完《骆驼祥子》。本该是中学时代读的书,一直拖到了现在。这么久才读老舍的作品,主要源自于韩寒的一句话,他说老舍和茅盾的文笔都很差,不值得去读。韩寒是我的少年偶像,大学上近现代文学的时候,我都是坚决不读老舍的。想一想,那个时候谁没为偶像执念过呢?
读过之后却也不敢再说什么大话了,而是越发觉得自己鄙陋,也为曾经的想法感到羞愧。老舍的文字其实很值得我们去细读,而且也很适合做批注。尤其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说,正是在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的时候,老舍的描写真的很适合给孩子们作为范本。
在祥子和虎妞住大院儿的那一章,有一节是描写狂风暴雨的,写得就十分生动。比如,“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北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带着雨气……”按着事态的发展,把雨在酝酿状态转化到降临状态写得极其传神。我的家乡和北京几乎是同一个纬度,离得也不是很远,所以夏日里的暴雨常常是这样,电闪雷鸣的时候就像猪刚鬣从云端降临到高老庄那般恐怖。我读到这里的时候,仿佛也闻到了被雨溅湿的土气。然后叹服:好的描写就一定是声色味儿俱全的。
《骆驼祥子》中的经典描写俯首即是,除了描写,老舍创造的好多人物也是极富个性。《骆驼祥子》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虎妞。虽然老舍的字里行间里都是对虎妞的嘲讽,但这个在爱情中使“手段”、彪悍泼辣的女人,却处处讲出让人叫绝的话来,反正每次讲出来的话都让我畅快。虽是小说人物,却有鸡汤醒脑的功效。
这也就是我们讲课的时候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女性读者,我在看《骆驼祥子》的时候,觉得虎妞的形象远比祥子更具代表性,他们二人相对比,高下就自然决出。
就拿虎妞去曹先生家找祥子那个片段来说,老舍对祥子的刻画也是入木三分。
“祥子几乎没有力量迈出大门槛去,昏头打脑的,脚还在门槛内……”
“祥子不敢正眼看她。”
但虎妞呢?
“她咽了口唾沫,把复杂的神情和情感似乎镇压了下来……”
“‘你可倒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啊!’她嗓门很高,和平日在车厂和车夫们吵嘴时一样。说出这两句,她脸上的笑意一点都没有了,忽然的仿佛感到一种羞愧和下贱,她咬上了嘴唇。”
真的是爱极了祥子,要不然怎能扛着祥子那么嫌弃的眼神,还能演绎出一番理直气壮呢?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心中暗暗佩服虎妞的勇气,要我的话可能是万万不敢的,但是我心中却希望我是勇敢的,这大概就是我喜欢她的原因吧。
“哼!我才不怕呢!”“上哪边我也不怕呀,我就是这么大嗓门!”“我?哼,事儿可多了!”……瞧瞧虎妞,把个祥子折腾得敢怒不敢言。这个“怪怕人”的“大黑塔”,嬉笑怒骂起来虽然没有娇人的模样,却也可爱得很。
暂且搁过公知们的评论,《骆驼祥子》作为政治意义高于文学意义的小说,对现下的孩子来说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比如祥子刚刚步入车夫这一行的时候,不与一些老油条车夫同流合污,一直坚持着梦想——哪怕是在我们看来那么卑微的梦想,他也一直奋力奔跑着,那个时候的祥子是我们喜欢的样子。生活苦点,但梦想支撑着他前进的动力。
细细读了一遍《骆驼祥子》,又粗略得翻了好几遍,我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感觉,到后来的时候我并不讨厌祥子,只是觉得可怜,我所讨厌的是当时那个不堪的社会。我想,孩子们读了这样的书,若能用自己去对照,就该对所有为这样生活负重前行的前辈们,致以深深的敬意,继以珍惜现下的时光,做一些对自己生命有益的事情。
感觉还有很多要评说的话,但又觉得还要再去读一读。虽然有人说它缺乏入木三分手术刀式的批判,但是我仍然觉得它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