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嬴政只比刘邦大3岁,嬴政做人质、做傀儡的时候,刘邦在干嘛?
答:
年轻时的刘邦和嬴政的身份地位相差十万八千里,嬴政是秦公子异人嫡长子,是根正苗红的贵族子弟。
而刘邦据说是晋国大夫士会的后裔,士会曾经短暂逃亡秦国而后归晋,但一部分人没有随他回国而选择留下,因此改姓刘氏,后来这群人可能又迁徙到了魏国的安邑,又随魏惠王迁都至大梁,最后来到丰县定居。
士会是刘邦祖上能够找到的关系最近的名人,距离他已经有三百余年, 到了刘邦这一代,他们家早已成为普通百姓。
刘邦的父母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记载。史书上记载他的父亲叫刘太公,母亲叫刘媪,而太公和媪都是当时对年长者的尊称,所以刘太公和刘媪其实就是刘大爷和刘大妈的意思。
关于刘邦早年的记载不多,汇总史料中的记录有:
刘邦和卢绾是发小,两人同年同月同日生,两人关系很好;
刘邦年轻时很仰慕信陵君魏无忌,曾经前往大梁投奔他,但到达后发现信陵君已经去世,于是投奔曾经是信陵君门客的张耳门下,并与张耳成为好友,直到魏国灭亡后,方才返回丰邑;
刘邦不喜欢从事农业劳动,因此经常受到父亲的斥责;
刘邦经常带朋友到家中吃饭,受到嫂子的讨厌;
刘邦喜欢喝酒,而且经常拖欠酒馆的酒钱;
刘邦曾经遇到过嬴政巡游天下的车队,对始皇帝的车驾威仪十分羡慕;
刘邦曾与一曹姓女子私通,生下长子刘肥。
乍看之下似乎刘邦年轻时就是一个不务正业,喜欢交朋结友,喝酒赖账并且私生活不检点的小流氓,但从中却能发现他日后能够登顶九五至尊的秘密。
不务农事,投奔张耳和赞叹御驾可以看出他并不甘于成为一个普通百姓,年轻时也积极试图改变命运。
这些记载中提及最多的并不是刘邦爱好酒色,而是他喜欢交友,这正是刘邦能够成事的重要原因。
首先,广泛交友为他积累了人力资源。刘邦在起兵前便结识了张耳,萧何,曹参等人,这些人都成为他起兵后的得力助手,也成为了西汉的开国功臣;
其次,这也使刘邦的名声得以传播,在人群中树立起了威望,以至于沛县准备起兵之时,众人一致推举刘邦作为首领;
第三,通过与各种不同的人接触,使刘邦有了丰富的处事经验,得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鸿门宴之前,张良稍加指点他便想到通过姻亲来拉拢项伯;面对三老董公哭义帝,刘邦马上随着大哭并为义帝发丧,并以此为由讨伐项羽;韩信求封假王,本欲痛骂其趁人之危的刘邦在被张良和陈平提醒后马上改口骂其不封真王。
如此应变能力,如果不是深谙人情世故的人是很难具备的。
第四,由于阅人无数,使刘邦有了能够识别人才和采纳建议的能力。
刘邦手下人才济济,除了三杰张、萧、韩,还有郦食其,陆贾,灌婴,周勃,夏侯婴等等人才,甚至本为戍卒的娄敬也能被刘邦发现并提拔,其识人能力可见一斑。
而刘邦在反秦、灭项以及之后的国内建设和对抗匈奴问题上都积极采纳了臣下的正确意见,这是他得以仅用八年便从一介布衣华丽转身成为帝王并使汉帝国得以巩固的重要原因。
因此虽然刘邦看似一个流氓,却有着他人所不具备的能力,他之所以能打下江山并不完全靠运气。其实每个人的成功都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但我们也要看到,具备能够抓住这种偶然机遇的能力,才是这个人能够成功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