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课《紫藤萝瀑布》有感
今天,两个学校的语文老师齐聚一堂。由教研室组织开展“聚焦核心素养,把脉常规课堂”同课异构活动。十几位语文老师,聆听两个学校的两个老师呈现的《紫藤萝瀑布》。
第一位上课教师,是我校一位年轻的新教师。她从“瀑布”的特点入手,引出花瀑的想象。在课堂学习中,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赏析文中1-6自然段中最喜欢的描写紫藤萝的句子或词语。然后用便利贴,将自己赏读的内容贴到课前在黑板上划出的大树底下。然后分析十年前的紫藤萝,补充写作背景。同桌讨论:作者感悟到了什么。最后进行课堂练习,写一段对生命的感悟。
第二位老师,也是从紫藤萝瀑布的图片导入新课。紧接着,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相结合。边读边思考,哪段对花进行描写,怎样写的,美在哪里。在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时,从写作顺序进行引导。随后,找出情感变化的语句,补充背景,由花悟情。拓展训练也是写作训练,不过先展示了一下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写的一首小诗。
在随后的评课环节,大家对两位老师的课好评连连:精心准备,文章内涵把握准确。课堂学生发言积极,活动设计有亮点。背景链接效果好,由浅入深,课件制作精美……
聆听了这两节课,我也是很有感触。年轻教师的清新明媚,经验丰富教师的厚重凝炼形成鲜明对比。但是,从两节课学生的表现来看,在赏花悟情过程中,总是感觉缺点什么。
第一位老师确实活泼可爱,但课堂教学语言的随便,让我感觉与这篇文章风格格格不入。宗璞的语言,凝炼婉约而又不失韵味。可这节课上,这位老师虽然似乎引着学生在赏析优美语句,但她的语言却不能让我有美的享受。而且在赏花环节,所有展示的学生赏读答案完美异常。课堂如此完美,真的是优秀的表现吗?
第二位老师在开课初始,因为版本问题课件未能第一时间打开。在已经上课好几分钟之后,课件终于打开。这时的她,又领着学生将课件从头开始看过。评课时,有老师对此大加赞赏。这点,真的值得肯定吗?
在单元导语部分,明明有关于比较阅读的建议,那为什么在课堂拓展时就仅仅考虑写作训练呢?难道,只有写作才可以体现课堂生成吗?而且,在悟花时,大家的落脚点均在“坚强乐观”,那“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又意义何在?十年前的伶仃与如今的繁盛对比,仅仅是因为坚强乐观,那这流动的藤萝是如何带走我心头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又是如何获得的?
赏花时规规矩矩的完美回答,悟情时板板正正的正确引领,评课时花团锦簇的赞美。这繁盛的藤萝,它的盛开竟也能如此墨守成规!
有人说我爱较真,看来确实如此。估计这也是我二十几年,依然寂寂无名的一个根本缘由吧!其实,你好我好大家好,又有什么不可以?
只是眼前总有那棵流动,欢笑,生长的“紫藤萝”,我真的要视而不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