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即:上古史、中古史、近古史和近代史。上古史从盘古开天劈地到东周春秋战国;中古史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唐朝后期的五代十国;近古史从宋朝至清朝的嘉庆年间,近代史从清朝道光年间至袁世凯称帝。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划分方式,有的以公元前和公元后划分为不同时期,即西汉汉平帝元年为中轴线。不管怎样划分,具体内容均以历史发展过程为线索,由林靖先生主编的这本书也毫无例外。
五千年的历史犹如一道源远流长的长河,波滔滚滚,跌宕起伏。本书作者撷取其中的一些浪花,即各个时期和不同朝代的主要突出的事件的铺陈,这种写法的特点是故事性强,趣味性强,雅俗共赏。但对各朝代的发展过程、朝代间的过渡和衔接不甚明了。当然篇幅所限各个朝代无法详叙,透彻的了解历史是历史家们的使命,毕竟这是大众化的读本。
自上古时期的夏启废除了禅让制,开启了世袭制,天下的皇权就变成了父传子家天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答案是:有种。例如汉高祖刘帮开创了汉室宗业就决定了汉朝只性刘,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位,公元9年,建立了新的朝代,国号为“新”(公元9年—23年)。这激起了民众的强烈的愤怒,南方的绿林军,东方的赤眉军纷纷起义,绿林军立刘玄为皇帝改年号为“更始”。与此同时,赤眉军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拥立一位名叫刘盘子的为帝。黄河以北的农民军起义,拥立刘秀立都称帝。王莽遭到多方起义军攻击,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倘若不是“王莽”而是“刘莽”则就顺理成章。就连“三国”时期的刘备,因穿上“刘皇叔”的外套,出入刘表的荆州、刘嶂的益州似乎也堂而皇之。这种世袭制,让一些生在帝王之家的能力不足、德不配位的君王导致政治腐败,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甚至宫帏内阁骨肉相,朝代最终走向没落。所以“世袭制”弊大于利。
一个朝代的兴存衰亡像人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不管是大统一的朝代还是多国并立朝代,前期像人的青壮年时期生命力旺盛;后期像中老年时期,犹如日过中天后的日薄西山,即使一个朝代分为两个时期的也概莫能外。
先说西周、东周,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且不说周文王武王时期建朝定都,国益强盛;成康王时期国力𤉋𤉋日上,历史上有“成康之治”,直至周穆王之后才逐渐衰退。东周(公元前770—前256),史上以“三家分晋”为界点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即“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由于周室在平王东迁后实力大减,中央集团没有足够的威望号令诸侯,引发群雄纷争,战火不断,最后形成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时期,各霸主扩充自己的土地,争夺生存空间,战争规模升级,残酷惨烈,最后以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并立,直至秦统一。
再说两汉——西汉和东汉,西汉(公元前202—— 8前),前期由高祖崭白蛇起义推翻秦朝,建立汉室,中期的汉文帝、汉景帝励精图治,汉朝到达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汉武帝之后西汉政权日渐削落,至王莽篡权西汉灭亡。三十多年后,继西汉之后的东汉(公元25—220年)由光武帝刘秀建立,史称“东汉”或“后汉”,由于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平定各地叛乱,扫平割据势力,国家繁荣稳定,史称“光武中兴”。前期的明帝、章帝统政期间政策清明,国运昌隆,史称“明章之治,和帝之后外戚专权,政治腐败加剧。顺帝之后宦官势力膨胀,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导致东汉王朝走向终结。
最后说两晋—西晋和东晋(266——420),西晋由司马炎篡魏,继而攻下蜀汉与东吴,完成了历史性的又一大统,但西晋时期经历了八王之乱后元气大伤,逐渐衰落,加上五胡乱华造成社会动荡不安,最终匈奴军队攻入,俘虏了晋愍帝,标志西晋灭亡(公元316年)。次年司马睿建立了东晋。东晋时期,内部政治腐败,各种势力相互角逐,经济衰退,民族大迁徙,外部侵略及皇帝昏庸,420年,大将刘裕废除了东晋皇帝,东晋宣告灭亡。
另:南宋和北宋……
大凡历史发展的规律:由弱至强又由盛转衰;分久必合又合久必分。
“雄都定鼎地,势居万国尊”是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的诗句,描述了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的景象,“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李唐王朝由盛到衰,由合至分。前期由圣君李世民开创“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唐•卢照邻)昌盛,至后期自立为帝的“儿皇帝”石敬瑭“南北分疆自白沟,中华沦没几春秋。”(明•郑学醇)耻辱,无不印证了这一规律。还有清朝康熙帝为清朝奠定了兴盛的根基,被尊称为“千古一帝”,开创出康亁盛世的繁华局面,至慈禧太后操纵同治、光绪两帝,割地赔款,卖国求荣,致使清王朝摧枯拉朽的崩溃,也是对这规律的又一佐证。
历史的厚重,岂是才疏学浅之流能纵横捭阖;沧海桑田,又岂是无名之辈能束广就狭。本文只是阅读后浮光掠影的一点随笔,文字粗陋,管中窥豹。
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