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太学主要是教育王室和贵族子弟的场所,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太学也起了重要作用。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太学在汉武帝时被正式设立。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汉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千人,汉成帝时增至三千人。后来规模不断扩大,博土弟子达一万余人,太学规模之大,实前所未有。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
两汉时,太学在培养人才和促进文化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政治的腐败,太学生开始参与政治。西汉哀帝时,博士弟子王咸曾聚集太学生千余,以图解救执法不阿的司隶校尉鲍宣。东汉晚期陈蕃、李膺等人反对宦官的黑暗统治,得到太学生的支持和响应,于是太学生也成为宦官打击的对象,不少与党人有牵连的人遭到禁锢。东汉灵帝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太学生被宦官逮捕和囚禁的有一千余人。
到了宋代太学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学制,为统治者培养出了大批官员和学者。随着理学的逐渐形成和政治斗争的加剧,太学还成为传播理学和各派政治力量竞争角逐的场所。一些太学生如陈东等人,曾上书言事,推动了抗金斗争。宋代太学制给后代以很大影响。
太学,始创于西汉武帝时期,鼎盛于东汉。其后,经曹魏、西晋洛阳太学至北朝末衰落,历时六七百年,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第一所国立中央大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我国教育史上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