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滋味长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对于我这个平头老百姓来说,读书是最有滋味,最长情的事情。
细细想来,我这个穷人家的孩子与书的不解之缘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
在此之前,因为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连一本书也没有。加上离学校又远,所以,我上一年级时,已经八周岁了,八周岁,挺大个孩子,还大字不识一个,但长得太大,于是我们先上几天不发书的学前“预科班”。等拼音字母认得差不多了,就一窝端到一年级,于是我拥有了生平最早的书,一本语文书,一本数学书。那时候,对书是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尽管还不认识多少字,但倍加爱惜,总是把不小心弄皱的书页,小心翼翼地抚平,压在炕席底下,第二天,书就平平整整。
第一次感受到语言文字之美,是学习了一年级语文课本的一首童谣。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那时候,我虽然嘴里读的是文字,但是我的眼中脑海里始终是一幅唯美的童话般的画面——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坐在弯弯的月亮上,她的身边就是随手可以触摸的闪闪的星星,她的周围,是深蓝而广袤的天空。那画面真美啊,令人神往。
一年级的我,曾有过做诗的欲望。读了一年级不久,我们就学到了《春晓》这首诗,浅显易懂,韵味十足,小小的我,觉得这写诗真不难,于是走在放学路上的我,站在小河边,听着潺潺流水,望着蓝天白云,看着郁郁葱葱的杨柳,还有那绿草野花,不禁也吟出了一句毫不通顺的“走在小河边,绿树和小草”那时的我以为,写诗很简单,哪里懂什么平仄韵律,但是,我还是凑不够四句,于是满怀遗憾地放弃了。
第一次接触作文书。
大约是四年级的光景吧,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了还有叫做《作文书》这样的课外书,那是位同学不知从哪里弄到的一本发黄的,甚至有些破破烂烂的作文书,但对爱看书的我而言,那也是宝贝的不行的东西,为了借到他那本书,我求爷爷告奶奶,央求来央求去,跟在他后面屁颠屁颠地说尽好话,终于借来的。回家后,我匆忙忙吃完饭,就躲在个角落,忘我地看起来,真是如痴如醉。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有一本课外书,实在是难能可贵啊!
初二时,班里一位同学有一整套完整的《聊斋志异》,我的老毛病又犯了,死缠烂打,硬是从同学一本看完换一本地借来,那段时间,我所有的课外时间,都沉浸在蒲松龄的妖魔鬼怪故事中,甚至上课,我看似端端正正地坐着认真听讲,其实满脑子想得都是书中的故事,甚至有时上课也把书藏在桌斗里,手不释卷,偷偷地瞄几眼,真有点“走火入魔”,现在想来幸亏那位同学再没别的课外书,要不然,我的成绩肯定会一落千丈,真真时应验了那句:“书非借不能读也”。
上师范了,第一次走进那么大的学校,第一次有了自己可以安排的课外活动时间,第一次看到那么大的图书馆,还有那么多包着牛皮纸书皮的很有年代感的藏书,爱书的我,几乎是如鱼得水,在书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这个时期的我读了不少中外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当然也没躲过琼瑶的言情小说,也曾沉醉在卿卿我我的纯情世界中。
再后来,工作了,结婚了,有孩子了,开始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凡夫俗子,日子中都是烟火气息,但爱书的我,给生活添加了一味——书香气。因为有忙里偷闲的读书,所以平淡的每一天都是美好的,都有滋有味,都馨香无比。
余生,不管日子怎么过,诗书滋味依旧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