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爱养花,办公室里自然是少不了各种常见的花花草草,养花的人还多爱分享,幼苗繁育、扦插,互通有无,各自的家里都有一些相同品种,无事时在一起晒晒花草,品头论足一番,倒也自有乐趣。
某天她惊奇道:“你看我这盆铜钱草,长得好直!”
闻声看去,简直就是微型的荷塘,一片片圆圆的叶子,笔直的茎,挨挨挤挤,真好看! 当时我只想到一个词来形容她的那盆花--“亭亭静直”。不对,什么时候铜钱草也可以用上这个词了?我家里的铜钱草那可都是“旁逸斜出”、“张牙舞爪”,极具艺术品味的啊!
同一盆里分出来的两盆花,为什么差别就这么大呢?
分析来分析去,阳光、雨露,甚至养花的泥都一样是原盆的,只发现一个不同点,她用的是圆柱形玻璃杯,小口、细高的那种;我用的是冬天种水仙的盆,矮胖、大口,绝对可以自由生长,想往哪个方向就往哪个方向。
她说,怎么样,你还是回家换个我这样的盆吧,没点约束,就没有造型。
当然,从养花的角度来说,有人喜欢端端正正的,有人喜欢东斜西扭的,这只是审美趣味和观点的问题。
转念一想,养花也不尽是养花,跟养娃也有点类似。
器皿于花,如环境于人。
环境 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才会有北大的励志保安,紧随其后又有了厦大的励志保安,浙大的绘画和吉他宿管阿姨、画家保安……成功当然少不了自身的坚持与努力,身处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你的努力可能就会事半功倍;逆境中成长更鼓舞人心,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从逆境中突围。
身在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和学校,你想不好好学习,没人陪你玩耍,别人都在用功,无趣之下,你也只得用学习来打发时间;要是在一个没有学习氛围的环境里呢,也许你刚捧起书本,就有同学来拉你,走吧走吧,我们组团去练级,于是大把的时间都耗在了网游上。
当年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当然,他的观点过于绝对,这是不可取的,但也从侧面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
曾经见过街头小贩的孩子,心算特别厉害,为什么啊,跟他爹学的,那时不象现在,有各种计算器,从前都是靠心算的,要是反应慢了,或者算错了,半天做不成几份生意,那也当不了小贩。
后来读书工作,见得人多了,自己也越来越体会到人与人就是不一样,班级有同学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单位有同事,举手投足,从容自得,原来是来自不同的家庭,见惯了场面,耳濡目染,自有一种气质。
想起一个成语,拿来分享:“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语出《荀子劝学》。整个句子的意思是蓬草生长在大麻中,用不着扶就长得挺直;白沙混杂在乌黑的泥土中,跟黑土一起沾染黑了。前一句比喻良好的环境对人的积极影响:后一句比喻不良的环境对人的消极影响。整个句子从正反两方面阐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
养花的器皿不同,长出的花就有了不同的形状;孩子的成长环境如果不同呢?
成长环境,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否认学校教育对于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家庭教育也很重要,甚至有时候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因为一个孩子从婴幼儿开始到成年,性格、习惯、三观的养成,更多的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所以民间有俗谚“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孟母三迁,择邻而居,才成就了一代大儒。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聪明的家长,不会把孩子的成长问题都推给老师和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