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游戏首先要有“意思”,幼儿为之入迷,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转化为“意识”,才可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先要有“意思”才会有“意识”
幼儿自主游戏的“意思”源于我们的晨间大运动活动。出于“安全第一”考虑,每次大运动或者户外活动,我们总会再三叮嘱孩子们,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应该如何如何。但每次自主游戏带给我们最多惊喜的瞬间则是在晨间区角游戏中,由于晨间活动孩子们是陆续到来,因此对于这样的活动教师只能免去前奏,直接让孩子们自主活动,而这样的自主游戏常常会有许多意外惊喜。从我们的大运动幼儿的自主参与意识的不断提现,体现出了自主游戏的关键,先要有“意思”,以此为自主游戏的前提,有“意思”表现幼儿对游戏具有趣味性,趣味在于有“意思”的玩物,有“意思”的玩伴,有“意思”的玩法,有“意思”的结果,然后才产生“意识”,达到增进合作意识、语言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和身心愉悦等有“意识”的目的,而这也是自主游戏的目的或落脚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支持作用,就是一种“意识”作用,是通过一双慧眼更是“慧脑”观察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支持和鼓励幼儿开展自主游戏。当幼儿有意思的游戏时,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去观察与思考。
如果说幼儿自主游戏需要有“意思”才能“热火朝天”持续开展起来。那么,自主游戏活动能够持续、健康、有意义地发展,就需要教师“意识”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