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崔老板在她的公众号里讲了一位同行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原本是全职太太,后来乘着自媒体风口,写文章,接广告,干得风起水生。如今,她单凭广告就能月入一二十万,活脱脱一个现实版的傲骨贤妻。
相比之下,她老公的事业毫无起色。虽然他老公也是个小领导,但他在传统行业,公司没多少潜力,每月到手的工资还不到两万。
渐渐地,女人看老公的目光也变了。她嫌老公太没出息,一个大男人,居然被老婆甩在身后,靠女人挣钱养家。她总对老公说,哪个朋友辞职创业,哪个同事月入十万,谁家老公拿到了N轮投资,正筹备公司上市。她还给老公报了各种网课,要求他学习,指望他“上进”。
她老公不胜其烦,为了躲她,索性住进了公司宿舍。这下,女人更加苦恼,夫妻关系降到了冰点,只差离婚争孩子。
这位女人的烦恼,主要源于老公的“窝囊”。她当年看上老公,是因为对方比自己强,能让自己退居幕后,相夫教子。可现在,老公的光环不再,反倒需要她的帮衬,让她心态失衡。
在现实中,这样的女人,还真不在少数。她们大多事业有成,优秀能干,在办公室指点江山,可提到择偶标准,又一下调转语气——我想找个能力比我强,事业比我好,能让我依靠的男人,不然就一直单着。
金星也在自己的书中写过,如今有太多优秀的女人,在择偶时,还希望男人挣得更多;可她们本身就是高收入群体,比她们有钱的男人实在不多。于是,不少人就在苛刻的标准下,成了所谓的“剩女”。她们虽然事业有成,却抱着男权的择偶模式不愿放手。
当然,这不是说,女人为了准时出嫁,应该无底线地降低要求;低质量的婚姻,宁缺毋滥。可评价男人的标准,不只有金钱和地位。有的人没有出色的事业,没有磅礴的野心,也不是铁血硬汉;但他帅气,知性,有文化,素质良好,尊重女性,工作体面,如果只因为不够有钱,一味pass这样的男人,是否有点可惜?
然而,即使认可女性的独立和优秀,有不少女人,还是难以接受丈夫的事业不如自己。她们担心自己挣钱太多,会影响夫妻关系,于是对男人百般迁就,故作贤妻良母。咪蒙写过一个女孩,她在游戏公司工作,收入低于男友;后来,她们小组的项目大卖,女孩升了职,年薪涨到几十万,她的男友依然是银行小职员,月入一两万。此后,她在男友面前万般小心,几乎低到了尘埃里,唯恐男友认为她有了钱,就变得霸道强势。可到头来,女孩也开始心烦——既要带团队,又要哄男人,谁来照顾自己?相关调查也显示,在妻子挣钱更多时,甚至会多做家务,让自己看起来“更像女人”。点开情感类文章,“女人崇拜男人”,“女强人回家要秒变依人小鸟”的论调依然备受推崇。可是,又有谁规定过,女人必须仰视男人?永远高昂脖子的人,难道不会累?
诚然,男强女弱的标配,有社会观念的影响,有中年男人的推波助澜。可是,一个不相信自己的人,又怎样赢得他人的尊重?一个不想被人被钦佩的女人,又如何得到丈夫的支持?
在《我的前半生》中,唐晶对罗子君说过,夫妻两个人,进步快的一方,自然会甩掉跟不上自己步伐的人。
她的话当然有道理。如果一对男女的认知,见识和圈层相去甚远,毫无共鸣,自然会渐行渐远。
但夫妻情侣的共同语言,思维方式,也许和收入有关,却不仅在于收入。
爱好,行业,家庭,朋友,都是联系情感的纽带。
更何况,没有哪段关系,可以用简单的强弱来衡量。因为人生充满变数,工作和事业,一样充满了未知。
撒切尔夫人和丹尼斯相遇时,还是个落选议员,家境平平的女人;丹尼斯拥有家族企业,来自上层社会,两人活像王子和灰姑娘。
可在三十年后,撒切尔夫人入驻唐宁街十号,让丹尼斯成了世上最早的第一先生。
德国总理默克尔曾是丈夫邵尔的学生,可又有谁能想到,这个量子物理学博士,会执掌德国十余年,多年位居世界最有影响力女性榜首。
Carly Fiorina和Frank再婚时,两人的事业不相上下。而在十多年后,Carly成了最著名的商界女强人,结束了世界500强没有女CEO的历史,名气和薪水,都远在丈夫之上。
同样,当马英九的夫人供男友上学时,当李安的太太独自养家,让李安潜心蛰伏时,谁又能看出她们的男人,是支潜力股?
而这些夫妻,无不恩爱地走到了今天。他们又何尝因此失去感情,分道扬镳?
如果哪个女人,在工作上一路高歌,在事业上所向披靡,却希望丈夫的事业永远比自己好一点点,那简直是痴人说梦——你又不是半仙,不是大数据,凭什么决定你们的事业和收入?
假如实在转不过弯,我还是劝你别结婚;否则不是牺牲了自己,就是委屈了别人,实在是得不偿失。既然你这么优秀,这么有钱,那就活成鸡汤,愉快地单身吧;再不济,你还能自由地找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