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56只花,56个兄弟姐妹团结是一家”,民族团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黏合剂”,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的“增压器”,民族团结是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垫脚石”,各族群众要永结同心、百年好合,以“携手并肩、团结一致”为“灯芯”,点燃“航标灯”“追光灯”和“风雨灯”,真正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中华大地璀璨绽放。
以“同根并蒂、万众一心”的民族平等为“灯芯线”,点燃民族团结“航标灯”。戴着银光闪闪的项圈的是苗族同胞,围着洁白如雪的“哈达”的是藏族同胞,披着温暖厚实的“擦尔瓦”的是彝族同胞……新的百年征程中,必须始终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共建幸福美好新生活。党员干部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担当,全面交往、广泛交流、深入交融,与各族群众多一些“家长里短”、少一些“特立独行”,多一些“走访入户”、少一些“机关坐班”,多一些“促膝交谈”、少一些“不理不睬”,多一些“俯身低头”、少一些“高高在上”。用“民族平等”的感知,感悟“人民养育了我们”的真谛,抓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育好民族团结进步“种子”、施好民族团结进步的“肥料”,牢固交织民族团结进步“连理枝”,实现社会和谐、民族和睦。让协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甜”成为石榴籽的“底味”。
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融合为“灯芯线”,点燃民族团结“引光灯”。体验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那种美好,也有沈从文先生的《边城》那份纯净,让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民族融合的故事,更是种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民族融合”,在“融”字上多谋划,将民族团结进步与健康的经济发展、安全的国家环境、富足的群众生活“融合”,与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与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融合”。党员干部要有底线思维,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嘱托,进一步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多行民族团结进步之举,多做民族团结进步之事,结出民族团结“胜利果”;党员干部要有长效思维。“众人拾柴火焰高”,民族团结进步并非一人之事,并非短期之事,要有打“持久战”行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用“钉钉子”精神、一代接着一代干,点燃民族团结“引光灯”。
以“欣欣向荣、四海连心”的守望相助为“灯芯线”,点燃民族团结“风雨灯”。全体华夏儿女应携手并肩,在发展中促成社会公平正义,在奋斗中推动人民成长,在创新中放活经济模式,用脚踏实力、久久为功的“公仆”精神,点燃民族团结“风雨灯”。“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好民族团结,必须扎实构建各民族人民的共有精神家园。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血脉相通、同舟共济,正是各族人民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凝聚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浇铸了亿万人民美好安康的幸福大厦。进入新时期,党员干部更要加强文化认同,要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全国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族群众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