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愈发不时产生这样的想法。
我更愿意称之为一种“无事可做”的状态。
对于这种状态有的人觉得很可怕,人无事可做岂不就是世界的残渣,人要产生价值活着才有意义;当然也有的人将其奉为一种生活美学,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下一种不可多得的慵懒闲适的状态。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处在一种“无事可做”的状态呢?其实我们可以把“无事可做”拆分成三种类型:无事可做、无事想做、不知如何做。
无事可做:一个人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某事,在没有其他“事”被布置且不可以去做非布置的事时,他变得无事“可”做。
无事想做:一个人其实有很多事需要去做、很多规划待完成,但是因为这些事既不紧急也不重要、或者对他而言很累很麻烦,所以他一件都不“想”去做。
不知如何做:一个人可能想要去做些什么,但不知要从何入手而陷入“思考困境”。
1. 无事可做
第一种出现的场景比较限定,比如考试时考生提前答完题、工作时提前完成当日的工作内容,这时剩下的时间该如何有效利用呢?“复盘”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
考完的试卷我们可以检查、可以复盘这次考试的答题时间分配、总结分析考点;当日的工作内容提前完成却不能下班,可以反思当日的工作内容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做的不好的地方、思考改进的方法并进行记录。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真的无事可做,而是没有挖掘出可以做的事。
2. 无事想做
第二种情况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它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拖延症,不过“无事想做”可以特指拖延症初期(即“事情尚不紧急重要”的阶段)。
深究“无事想做”,其实无非两点原因:身体上疲惫&心灵上劳累。一个人刚跑完一万米马拉松,除了休息他肯定什么都不想做;一个十年如一日的流水线工作者,他一想到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日服一如机械的重复,就心累的提不起劲头,甚至要丧失对生活的热情。
对于身体上的疲惫,解决办法很简单——休息。“休息”对身体来说可是一等一的一件大事,人的体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个人一天在睡满8小时的状态下,高强度集中精力做事最长也不过四、五小时而已,如果休息不足,人们还强迫自己做事,大脑会不断发出“我要休息”的信号,让人产生无事想做的想法,进而影响我们做事的效率甚至生活的质量。
对于心灵上的劳累,其实更像是“我”与“世界”碰撞时产生的负面产物,它不会消失,但我们要学会去吸收转化它。一方面需要我们向内思考,究竟是什么令我们内心感到“劳累”;另一方面需要通过行动去改变这种困扰我们的现状。这个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它更像一场关于人生的修行,只是不同的人最终走到的境界不同,虽然你也可以止步不前,但除了死亡,你无法选择退出。
3. 不知如何做
第三种情况出现的也比较多,却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恰巧这一种也是诱发我本次思考的原因,所以我打算以“己”为例,来讲讲我身边的事。
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生活节奏都非常快,每天忙不完的工作加不完的班是一种生活常态,虽然很多人都抱怨着工作太累、太忙,却仍旧满足于“被工作充实”的状态。而这种快速的产出和社会因子相碰撞时,直接造成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作为一个互联网人,你几乎每一天都在“拥抱变化”。
很多人开始担心自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生怕一个后浪拍过来,自己就要死在沙滩上。为此如何高效的利用时间、有效的提升自己成为每一个人的必修课,繁忙的工作外还要制定各式各样的“充电”计划,生活的规划恨不得被精确到每一毫秒。
而一个高速运转的物体因为惯性,即便受到强大的外力也很难马上停下,会有一个减速期。可如果一个人突然受到外力进入“停滞”状态,是没有这种缓冲期的,状态改变的巨大差异将使人变得无所适,此时人们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倍感焦虑。
“突然的外力”作为诱因可以是很多情况,外部诸如突然被调岗、亲友突然离世、甚至彩票突然中大奖,也可能是内部比如某天突然顿悟等等。但无论外因内因,一定是对我们生活的现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回到正轨,我们一定会试图修正这种影响,修正的方式无非两种:调整内心去接受适应或者改造外部坏境令其更舒适。但在初期我们尚不能适应、且不知该如何应对时,人便容易陷入“停滞”的状态无法脱离。这在查理·芒格提出的“误判心理学的25种倾向”中归属于“压力影响倾向”,孙圈圈曾在她的著作《请停止无效努力》中给它起了个简单的名字叫“思考困境”。
在这个循环中,“希望改变”是我们的需求,“时间流逝”是不可控因素,那么可控的因素有哪些呢?及“认知”与“情绪”。
认知:在“思考未果”的时候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并尝试跳出未果的“思考”,比如先努力做好手头的事,相信改变会自然而然发生;或者向更专业的人寻求帮助等等。
情绪:“恐慌”是在提醒自己正陷入在“思考困境”中,是一件好事。同时虽然”未果“,但“思考”本身并非无价值的,要告诉自己”我并没有在浪费时间,因此无需恐慌”。另外也可以简单的先尝试转移注意力,做一些放松身心的事情,诸如运动、听音乐等。
如果你正陷入困境而找不到自我疏导的好方式时,那不妨先和自己做一个约定:每当我思考/陷入恐慌情绪的时候,我就必须去做某件事来代替“未果思考”。
陷入困境并不可怕,说明我们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内心,我们需要学会的是如何面对这样的困境,并同人生的无常共舞,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2018.11.06 火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