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洋气杂货店
01.
假期在家里玩玩吃吃几天,带回去的书没翻几页又带了回来,看见室友新买的大冰的新书《我不》竖在那里,便开心地借了来。
还没看这本书,却对书名尤为喜欢,简单的两个字“我不”,又有几个人可以直接说出口?
多的是委曲求全,多的是让别人开心,多的是“好的”。
02.
小时候的“我不”,多的是遵从内心,而我却从小就失去了这种能力。
初生牛犊不怕虎,更不会去考虑利益性和必要性,很多人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排斥讨厌的事。
弟弟从小就不喜欢上学,作为姐姐的我总是能看到他无数次的反抗。
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弟弟上一年级,每天中午妈妈都会拿着棍棒把他往学校赶,他一边往后退一边哭着大喊“我不,我不去上学”,就这样妈妈赶了他一路,直到赶到了班级。
我坐在班级靠窗的位置,静静地看着弟弟班级门口母子大战的场景,那一刻有些佩服弟弟的胆量:其实我也不想上学,却从来不敢说一句我不,我害怕父母的训斥,更害怕迟到班主任的罚站,因此总是早早起床却被妈妈误会:看看你姐姐上学多积极。
小时候我怯懦胆小,从来不敢对父母的话说一句我不,也总是给所有人造成一个刻板印象:我是一个懂事乖巧听话的好孩子,自己之前也写了一篇《请你自私一点,不懂事一点,甚至是骄纵一点》,得到很多人的共鸣。
这年头,夸奖一个人听话懂事就跟形容一个人是好人一样,是一句骂人的话。
我说了一个童年的“好的”,什么都没有得到,而弟弟靠着“我不”实现了所有的愿望。
03.
蔡康永关于人生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他说,我衡量幸福有一个简单的标准,是不是有能力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说不。
为了生存,为了工作,弱势的自己只能站在没有话语权的一边。
大二暑假实习,面试了一家工作任务繁重人手不够的公司,老板总会在炎热的日子里让我跑腿,给政府、各个局各个部门送材料,我却不能说“我不”。
这段经历告诉我,当自己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做的工作永远是可以随时被取代、没有价值的体力劳动,自己也永远不会被别人重视和在意,即使自己说要离开,也没有人会挽留一句。
早上恰巧看到了一篇关于孙俪的文章,这个有巨大选择权的演员无疑是幸福的。
《我的前半生》的导演在开拍之前邀请孙俪娘娘主演马伊琍的角色,却被孙俪拒绝:罗子君的新人生全靠开外挂,于世人无借鉴,对时代无诠释。
而这个被她拒绝的角色却是很多人永远都争取不来的。
她拒绝了外界抛来的无数橄榄枝,一年只拍一部自己看得上的剧本,却从不担心因为自己的拒绝而没有工作。
之前看过王凯的一个采访,默默拍戏十年的他终于靠着《琅琊榜》和《伪装者》大火,跃居一线演员,记者问他,还会再出演《丑女无敌》里娘娘腔的角色吗?他说不会,如今有了说“我不”的权利,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剧本。
努力之下说了多少句不情愿的“好的”,才换来如今畅快的“我不”?
04.
上个假期实习,表妹让我周末去另一个城市找她玩,我把领导安排任务的聊天记录截屏发给她,说自己去不了了。
她看了以后同情地说道:你怎么和我一样?对于领导的各种安排都只有一句“好的”,我也是,好像这样的回答已经形成习惯了,唉!
我同情她的时候陷入沉思:初出茅庐的自己又有什么能力说我不呢?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工作机会只能好好珍惜啊。
实习结束找她玩,亲眼见证了她苦逼的上班族生活:有时候半夜领导发消息来让回去加班,即使周末,领导也没有让她过的安心,无处不在的领导消息让她崩溃,这让我想起《奇葩说》里的一个辩题:生活被工作填满,该不该辞职?
事实上,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没有钱多事少离家近且自由的工作,价值不大的人没什么机会说“我不”。
05.
采铜老师说,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悲哀的是,很多人连自己的时间都无法支配。
爸爸内心是个文艺青年,写的一手好字,画的一手好画,更作的一手好文,而这些年轻时拥有的东西逐渐被他丢完了,我已经多年没见他画过画、看过书了。
曾见他生活压力大,无处排解,我拿书给他看他也没看,用他的话来说:哪有那份闲心?也没有时间。
对于生活,他无法说“我不”,只能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整日对着不喜欢却不得不做的工作。
我不想像他一样。
别人会问:都大学了,还看什么书啊,我想,看书的意义是为了以后工作的时候依然有继续看书写作的闲心,而不是被工作淹没,丢了所有的兴趣爱好。
(图片选自《花瓣网》)
END
这里是《洋气杂货店》,店主是大四女同学。
坚持输出,坚持原创,感谢关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