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有没有被人碾压过?
在学生时代,在小学校的你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同学羡慕、老师夸奖,让你以为自己是个天之骄子。
当你升入一个更大的学校,就像池塘的一条小鱼到了广袤无垠的大海,刚开始兴奋过后,你就开始被周围人碾压。
有些人家世好,长得漂亮,更要命的是学习还更好,而你自己唯一的优势学习,在和这些人的比拼中也败下阵来。在这些人面前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弱小、浅薄,甚至卑微,让你恨不得远离这些发光体,找个地方躲起来。
在高中的时候,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被周围同学的优秀压得喘不过气来。我没有其他的优势,唯有学习算是一个优点。但是这个唯一的优点,也和其他人相比失去了优势。
我以为是我不用功,我就拼命学习,但是越拼命越学习下降。可以说在高中我在自卑中度过了四年(我复课了一年)。我不得不承认有些人真的是天生聪明,我,比不过。
大学四年,我在图书馆泡了四年,也没有其他野心。毕业之后回到家乡,考上了老师。
在学校,没有人从智力上碾压过我,我却又再次被钱和权碾压。因为我所在的学校离家有点远,想调离原来的学校,可我想尽办法,也做不到。
后来,就想了一个没办法的办法,考上公务员。这样也许会离家近一点。刚买回书,我就再次感觉自己是个白痴,明明是中国字,我却看不懂。在自己学习无效的情况下,我咬牙花了几千块报了一个学习班,从此我才知道自己和聪明人的差距有多远。
在这个学习班中,老师提供的方法既能让学生看到树木,也能让学生看到森林。老师将知识点的规律整理出来,形成知识网络,让学生高效学习,学习效果至少提高了五倍。
从那以后,我就对学习方法着了迷,我购买了大量的书,然后不断实践哪种学习方法更有效果。
从方格笔记本法,到思维导图,再到视觉化笔记,我光笔记方法就进化了三代。然后健身,冥想,写作,手绘,思维训练,认知心理学,经过大量的学习让我意思到学渣和学霸的差距是如此的巨大,似乎没有尽头。有没有一个终极答案?没有了考试这个外在的评价机制,我又如何知道自己停留在什么位置?
贰
在前不久,一位程序员朋友推荐给了我一本书《程序员的思维训练》,看完之后的感觉就是豁然开朗。同时也被打击到了,以前总是觉得自己很牛逼,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只是刚刚迈进写作门槛的小白。
在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评价学习技能水平的模型——德雷福斯模型,它将从新手到专家划分成五个阶段:
阶段一:新手;
阶段二:高级新手;
阶段三:胜任者;
阶段四:精通者;
阶段五:专家。
新手也被称为小白,他们是刚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几乎没有经验。没有经验指导他们,所以他们无法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
面临突发状况,尤其是出错的时候,就特别希望有个专家在身边,时刻指导自己怎么做,或者像武侠小说一样得到一本绝对的武林秘籍,可以让自己一直通关到底。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情往往会导致更加棘手的问题。比如得罪了领导,搞砸了一个大项目,让新手难以在公司立足。
但是,只要给新手提供这个领域的指令清单,告诉他们在发生X时,可以执行Y。他们的表现就会变得好起来。
就像第一次写作时,新手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写着写着就会写走了。但是如果给新手一些写作框架,例如2W1H(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讲故事框架SCQA(情景、冲突、疑问、回答),他们就会很容易进入写作状态,而且会表现的很好。
高级新手开始能够多多少少摆脱固定的规则。他们可以独立尝试任务,但是仍旧难以解决困难问题。他们能够根据以往的经验,逐渐在正确的情境中采取建议,但是仍旧很吃力。
他们没有全局思维,也不想拥有。
写作时间长了,对于写出了一定量文字的作者,就会觉得为什么自己写得挺好,但是读者却不买帐呢?读者是不是都不识货,这么了不起的天才都不支持?
这是因为作者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写文章,纯属自娱自乐,不管读者的感受。当然,读者本来就没有识货的义务。作者忽略读者,读者为什么不能反过来忽略作者呢?
就像李笑来老师指出写作不是单方面表达,而是兼顾双方的沟通,所以双方的感受都要顾忌到,才有可能就某一问题达成共识。
胜任者可以独立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并开始考虑如何解决新问题——那些他们之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并且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会开始寻求专家的意见,并有效解决。
胜任者会探寻好解决的问题,更多的是基于谨慎的计划和过去的经验。如果没有更多的经验,在解决问题时,他们难以确定应该关注哪些细节。
所以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反思和自我纠正。
作者跳出自己的视角,开始用旁观者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文章和观察这个世界。他们就好像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一样,发现自己忽略了太多的东西,自己的文章也是错误百出,但是却不知道应该从哪里改起,也会针对这一问题,去请教专家,得到指点以后,就会按照专家的意见进行专项练习,踏下心来,慢慢进步。
精通者具有全局观念,他们将围绕这个技术,寻求并想了解更大的概念框架,对于过去简单化的信息,他们会非常沮丧。他们能够纠正以往不好的工作经验,他们会反思以前是如何做的,并修正其做法,期待下一次表现的更好。到了这个阶段,自我改进才会出现。
作为精通者,他们能够阅读案例研究,倾听有关失败项目的流言蜚语,观察别人怎么做的,从故事中认真学习,即使他没有亲自参与。
伴随着向他人学习能力而来的,是理解和运用格言经验之谈的能力,这些经验和格言,是可以应用于当前情境的基本原理。经验之谈不是指令清单,他们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下使用。
作者可以像解锁一样,到了一个阶段,他们就会感知到自己哪里有问题。这对这个问题,去寻找这个领域内的专家,分析他们是如何突破障碍的,如何走向成功,还会根据他们的案例,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专家就是各个领域知识和信息的来源。他们总算是不断地寻求更好的方法和方式去做事。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在恰当的情境中选取和应用这些经验。他们著书、写文章、做巡回演讲。他们是当代的魔法师。
专家们凭借直觉工作,而不需要理由。虽然专家们非常有直觉,但是他们自己却有的时候不能完全解释清楚为什么这么做,但是他们就是知道哪些细节更重要,哪些细节可以忽略。
在这个领域的作者,就可以称其为大师了,他们会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且建立起这个领域新的规则,推进整个领域的进步,在别人看来他们是如此的不可思议,让人难以理解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总之,从新手到专家,就是要建立这个领域的规则,用这些规则来指导自己判断对错,然后知道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如何做会更好,然后将这些规则内化,变成直觉的一部分。
叁
在《刻意练习》中,作者安德斯·艾里克森和罗伯特·普尔将这种心理的变化称其为“心理表征”,就是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事物、某个观点、某个信息或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就像我们看到猫这个词,就会想到这是一种毛茸茸、会喵喵叫,并且爱撒娇的小动物一样。我们的头脑中会出现相应的具体形象,帮助我们理解猫这个单词。
学习表现卓越者,会在心理表征的帮助下,敏锐地察觉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且借助内在和外在的帮助,在他们的内心建立起一个评价机制,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就那写作来讲,卓越者不会上来没头没脑的就写,他们会识别出这个领域的专家们,分析他们如何写作,找出相应的写作套路,并且会不断观察这些写作套路优秀在哪里,哪些适合自己。
找出适合自己的写作套路之后,就会制定相应的写作计划,按部就班的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并且会根据情况的不同做出相应的调整。他们的成长速度也会非常让人吃惊,比如说彭小六,我的声音美学老师宇彤曾评价彭小六的成长就像原子弹裂变反应一样,他的经验可以学习,但是所取得的成功则是可遇而不可求。
综上所述,新手和专家的差距是非常大的,而且是从学习之初就决定了两种人的差距。
这种差距就是能不能在学习之初就建立起心理表征,不仅可以建立这个领域的学习框架,还会在学习过程中敏锐察觉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及时改正错误。
技术的进步不断丰富心理表征;心理表征的丰富也会反过来促进技术的不断进步。让自己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了解了新手和专家差距在哪里,那么就可以针对这一情况,帮助我们如何更好的像专家一样学习。
至于如何像专家一样学习,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