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夏天,古罗马斗兽场前
卖画大叔将一幅油画递到我手中
夜色掩映下灯火辉煌的圣彼得大教堂
他说:Remember Rome
那像是一句咒语
我便知道自己一定会再去
为那些没看完的景,未许完的愿
永恒之都,罗马
匆匆一瞥,我已被它迷了魂魄
1、拿破仑第三大街
对于那种总是把旅行当成梦想挂在嘴边的人,我不喜欢靠太近。旅行是生活,该来的时候要让它自然地来。
比如许愿池修好了,我便要去还当年许下的再游罗马的愿,就像夏天到了雨水便会降下,那么自然,又无可抗拒。一个人办了签证,买了机票,规划好了路线,定好了性价比最高的旅馆和交通工具。比起两年前第一次去欧洲的天马行空,随心所欲来,这次我变得靠谱了许多。
大概是终于成熟了些吧,开始明白自己并没有足够的经济资本去任性。这也是我在出行最后一刻忍痛放弃游学罗马计划的原因。我并不富足,只能在既定的框架内,尽可能让自己的旅行丰富多彩。
周围人听说我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是意大利,纷纷不解道:啊,又去意大利?为什么呀?
我说:喜欢呀。
大家似乎有一种共识:旅行就要每次去不同的地方,世界那么大,为何要故地重游?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旅行才总是停留在走马观花的阶段。走过再多地方,也看不清任意一个小角落。
喜欢的地方,应该住下来慢慢品味。若无法久居,至少也要多去几次。
何况亚平宁半岛上这片土地,不仅是地中海文明的中心,而且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去多少次都难以阅尽它的美,蜻蜓点水般的游客又何谈厌倦呢?
踏出Fiumicino机场时是晚七点,晨昏交替的时分。这已经是我独自旅行的第三个夏天了,比起第一次的紧张不安,第二次的忐忑与期待并存,这次故地重游我的心情异常平静。出关,买票,乘车,找路……一气呵成,就像是从我居住的城市的一个角落到了另一个角落。
Termini车站是出入罗马市区的大门,也是廉价旅馆的大本营。一出车站,我就感觉到了浓浓的市井之气:车站前广场的小卖部和大巴售票点前站满了摇头晃脑的黑人小哥;清一色的中东快餐让空气中飘着咖喱和香料的味道;沿路印度人经营的廉价地摊,让我想起了儿时热闹的夏日夜市;再往里走又看到了鳞次栉比的中国超市和服装店……虽然之前去法国时历经“里昂小迪拜”和“巴黎小印度”的洗礼,但Termini车站方圆百里这规模庞大“国际村”还是让我叹为观止,一时不知身在何处。
我住的地方在Vittorio Emanele地铁站附近,离Termini车站有十来分钟的步行路程。说是旅馆,其实不过是老旧的居民楼里的一套住宅。我在黑暗中摸索了好久,终于从一长排楼房门口的标签上找到了“沃尔特旅馆”这几个苍蝇似的小字。
开门的是一个皮肤黝黑微胖的中年男人,他热情地问了我的姓名,登记了我的护照号之后,说:“这边都住满了,我们去另一处吧。”后来我才知道,这位斯里兰卡的老板在附近有四套房产,都用于经营家庭旅店。
老板非常健谈,一路上眉飞色舞地开着各种玩笑,当听到我是中国人之后,他激动地说:“哇哦,中国!这一带全是中国人!明天早上起来你就能看到了,到处都是!”
第二天我果然发现,这条叫做拿破仑第三大街的大路两侧全都是中国人的店铺,足有一百来家!到处是方方正正的汉字和温柔的南方口音,仿佛那些古老的欧式建筑才是格格不入的。
老板家的另一间旅馆也在附近,一套单元房被隔成了五个单间。我订是四人间,房间不小,有一张上下铺和两个单人床。屋里只住了一个澳大利亚老太太,在我入住之前她已经享受了两个晚上的VIP单间待遇,而我自然抢到了另一个单人床位。
老太太早已躺下,我也收拾好行李和激动的心情早早入眠。地中海气候的夜晚是很宜人的,无须空调,房间里也只有两台老旧的电扇吱吱呀呀地作响,那声音有些寂寞。
不知因为旺季已过,还是欧洲恐袭或意国经济萧条的影响,罗马并不像我想象的那般游人如织,少了几分熙熙攘攘的商业气息,多了几分人间烟火的温暖,正称我的心意。
八月未央,地中海边的第三次旅行,就这样悄然拉开了帷幕。
2、永恒之都的晨昏
旅行中,我最喜欢的两个时段是清晨和黄昏。在清晨可以安静地欣赏一个城市睡眼惺忪的样子,黄昏则可以感受昼夜交替时城市面孔的变幻,看它洗去白天的铅华,换上艳丽的晚装。
罗马之旅就从清晨的斗兽场开始。
为了弥补上次未能入内的遗憾,我起了个大早乘地铁到了斗兽场门前,排队的人少得出奇,等了十几分钟就顺利进入。
斗兽场实在太著名,以至于一切都是曾看过听过想象过的样子,完全能够满足期待,但惊喜总是少了些。
我买的是斗兽场及周边的古罗马废墟、帕拉廷山的通票,那也是我上次跟团匆匆掠过,非常好奇的地方。
穿过君士坦丁凯旋门,就进入到了古罗马废墟之中,刚才斗兽场中的游人如织马上变成了门可罗雀。一方面是因为遗迹面积非常大,且古迹分散在各处;另一方面这里与斗兽场相比确实名气略低,但其价值却并不比斗兽场逊色。
台伯河左岸的七丘之城,正是昔日古罗马帝国的中心,也是现存世界最大面积的古罗马废墟。曾坐拥无数豪华宫殿的庞大建筑群,从神庙、剧场、浴场到运动场、图书馆一应俱全,但如今大多只剩孑然兀立的石柱青苔斑驳的庙墩,只有借助导游手中的遗迹复原图,才能将当年的繁华面貌窥见一斑。而当导游翻到下一页,复原图变为实景,那种巨大的落差感才能够勾起人抚今追昔、感叹世事无常的悲情。
然而要参观这片庞大的废墟群是有一定难度的。不仅面积大,路标难找,而且讲解牌只有英文和意大利文,也没有讲解器可租。如果你不是罗马通,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那么我强烈建议你找一个导游。否则就只能像我一样在烈日灼烤下到处乱走,不辨东西了。
尽管有意避开了最热的季节,但八月的日头依然毒辣,毫无阴凉遮挡的废墟群像令人绝望的旷野,我尽最大努力看完了所有遗迹,读完了那些似懂非懂的说明文,便像完成任务般地走了出来。
接下来,就是悠闲的午休时光。我不必赶时间逛景点,尽可以躺在无人的旅馆房间里小憩,养精蓄锐,躲避暑热与汹涌的人潮。
一个人旅行,真是件好事情。
夏季的欧洲白昼很长,八月份要八点多才日落,所以我非常推荐下午五点左右到日落的这段时间,可谓是旅行的黄金时段。第一个黄金时段,我献给了上次无缘相见的许愿池。
由地铁A线坐到Barberini站下车,一出站就能看到人身鱼尾的特里同雕像。它面对的那条街就是特里同大街(via del tritone),沿着大街走十分钟,可以看到fontana di trevi的牌子,左拐就到了许愿池。
华灯初上的时分,这一带的汹涌人潮,都是为许愿池而来。
我已不是第一次见她了,这一次却异常感动。她终于不再是布满了巨大的脚手架,干涸枯萎,了无生气的样貌,美轮美奂的海神雕像,蓝到心都要融化了的水面,背对她扔硬币的虔诚人群。这就是我梦中的罗马啊,如今它已从梦中走到我的眼前来。
我等了七百多个日夜,跨越了八千多公里的路程,就是为了看一眼它最美的样子。
我驻足良久,心中翻涌着感动。不是因为终于可以拍标准的游客照炫耀,也不是为了抛硬币许下虚无缥缈的愿望,而是,我终于有能力把自己带到想来的地方。
3、梵蒂冈的天顶
旅馆里跟我同屋的澳大利亚老太太叫Chris,她染着一头亮粉色的短发,开朗健谈。她是位退休教师,只身来欧洲旅行。之前乘游船从澳大利亚到了地中海沿岸,去了米兰、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当我看到她那装满了衣服的巨大的箱子时,还以为罗马是她的最后一站。但她却说旅行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还要在欧洲玩三个月!
在我来之前,她已经在罗马住了五天。她说罗马已经是第二次来了,但要去的地方还是远远逛不完。她会把要去的景点列成“愿望清单”,每天只去一两个地方,剩下的时间都用来享受美餐和睡眠。她每天九点准时入睡,睡之前会带上眼镜,用自带的电脑查景点信息和下一站的住宿,并从愿望清单上划掉去过的地方,满脸的成就感。
每次看她认真的样子,我都不禁会想,旅行这件事,只要想做,有谁是做不到的呢。
在青旅和家庭旅馆里可以碰到许多独自旅行的人,有大学生、有中年上班族,还有Chris这样退休了想出来看世界的老年人。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旅行对每个人是平等的,无关身份年龄,只要心怀热爱,就可以看到世界最美的样子。
我与Chris约好第二天一起去梵蒂冈博物馆,由于有了第一天去斗兽场的经验,我没有选择从网上订票,反正时间充裕,排队也无妨。然而梵蒂冈美术馆比斗兽场人气更旺,我们到的时候还没有开门,队伍已沿着城墙蔓延了几百米。
我们默默排在了队尾,这时走来几个黑人小伙,指着手里的宣传牌问我们要不要跟他们买高价票,这样可以免排队。这是我在欧洲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碰到黄牛党。他们兜售的所谓套票,除了美术馆门票和英语讲解外,还包括一个画展,加起来比正常门票贵了十几欧。我们当然摆手谢绝,但不想又有若干黄牛党争先恐后地跑过来,都是肤色黝黑的外乡人,男女老少皆有,各个都会七八门外语,有口吐莲花之技。这也算是罗马的特色之一吧。好在我和Chris态度都非常坚决,排了五十分钟左右,我们终于顺利进入了博物馆。
作为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最为世人熟知的,除了圣彼得大教堂,就是博物馆了。这里原为历代罗马教皇的居所,自18世纪后半叶起辟为博物馆对外开放,主要收藏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和艺术品。
据说要观赏完这里所有的藏品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然而我不知道是否所有展品都对公众展出,总之沿着官方给出的参观路线,大约2小时便可参观完所有展厅
最负盛名的西斯廷礼拜堂(Cappella Sistina)的墙壁和天顶上,绘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由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这里被慕名而来的游客挤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员只能不停地喊:“别站着,往前走!不许喧哗!别拍照!”然而房间里还是充满了男女老少的谈笑声和咔嚓按动快门的声音,不知天顶上的上帝与诸神每天面对这种景象可会皱眉苦笑呢。
《创世纪》总面积达400多平米,由9幅中心画面组成,表现的是上帝创造世界的过程,绘制出了栩栩如生的3D效果。《末日的审判》则位于正面墙壁上,描绘了世界末日来临时,基督把万民召集在自己面前,分出善恶的情景。两幅作品均场面宏大,人物形象生动,令人赞叹不已。
据说米开朗基罗在历时4年的创作期间谢绝了一切助手,完全由自己完成。由于长期仰面作画,他脖颈僵直,导致无法正常直立身体行走,看书读信都要放在头顶仰视。
我也仰面欣赏了很久,除了为艺术品本身的魅力所折服,也感觉我的颈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治愈。
在意大利,面对每一尊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像,每一幅如有灵魂闪光的壁画,每一处震撼人心的教堂、礼拜堂,我总能感觉到信仰所蕴含的巨大力量。那种无法言喻的美让没有信仰的我有种热泪盈眶的冲动。
然而奇怪的是,我却并没有找到美术书上讲过的“拉奥孔”的雕像,据说这也是博物馆的第一件收藏品。我们明明已经逛过了每一个房间啊,认真的Chris为了弥补一处漏掉的房间,还带着我进了两次西斯廷礼拜堂呢!
大概是记错了吧?我百思不得其解地穿过庭院,走出了博物馆。
后来我才知道,拉奥孔雕像就是安放在那个庭院中的!!!而将著名展品放在庭院中,是许多博物馆、美术馆的惯例。
没文化,真是一件可怕的事!!!
4、圣特蕾萨的沉迷
在罗马的四天时间里,我大多数是一个人。我不排斥旅伴,但在四通八达的城市里,没有了结伴的刚性需求,独行更能自由地邂逅自己心仪的风景。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到了罗马之后才知此言非虚。
上一次来的时候,许愿池、西班牙广场的破船喷泉和教堂都在维修,斗兽场的一部分也搭上了脚手架,整座城市无异于一个尘土飞扬的大工地。这次来的时候,上次那些古迹终于修好了,但西班牙广场的台阶又被拦了起来,想拍个吃冰激凌照还真是难。为了申奥,老迈的罗马也加紧了修地铁的步伐,斗兽场附近就是在建的三号线,施工现场的围栏让本就不宽的马路变得拥挤不堪。
但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还是让罗马熠熠放光。当你在许愿池清澈的水畔许下愿望,在梵蒂冈博物馆仰视《创世纪》,在圣彼得广场沐浴圣光,在天使桥上欣赏栩栩如生的天使雕像……当你走过罗马时期的石板路,抚摸着每一块记载着历史记忆的城墙,你仿佛能看见头顶上有天使在飞舞,听到耳边有歌剧的华彩乐章在回响。你会由衷地赞叹,罗马一切就如同你梦中一模一样。
在罗马闲逛最大的收获,是见识到了真正的巴洛克风格,认识了贝尼尼。
贝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十七世纪意大利最负盛名的雕塑家、建筑家、画家之一,也是巴洛克风格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年少成名的贝尼尼很早就开始服务于梵蒂冈教廷,一生为八位教皇服务过。
有人说,文艺复兴的罗马属于拉斐尔,巴洛克的罗马属于贝尼尼。在他超过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里,整个罗马都打上了他深深的烙印。漫步罗马的大街小巷,贝尼尼的作品随处可见,西班牙台阶下的破船喷泉,圣天使桥上形态各异的天使像,圣彼得广场的设计和圣徒雕像……这些都象征着罗马巴洛克时代那一去不返的荣耀。
我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去博格塞美术馆,那里收集了贝尼尼大量的名作,被誉为最美博物馆。因为这个博物馆需要提前预约,我本就不喜欢让自己的时间受限,并且觉得对于一个连“拉奥孔”都找不到的没有艺术细胞的人来说,去再多的美术馆也欣赏不了那种美。
但我后来才发觉,罗马的美,是与知识、文化、艺术细胞等无关的。
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礼拜堂,圣玛利亚维多利亚教堂(或译为:圣玛利亚胜利教堂)。那里安放着贝尼尼的一尊著名雕塑《圣特蕾莎的沉迷》。在所有博物馆和美术馆都闭馆的周一,我抱着多看一个景点的想法找到了那里。
礼拜堂位于一个安静的街角,门外有个讨饭的吉普赛女人,里面却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大门敞开,似在等待慕名而来的游客。十几名游客都汇聚在教堂深处的一个角落,虔诚地凝视着一尊雕像,我便知道那是我要找的。
我是为了进去拍张游客照,却在里面坐了二十分钟。
那是一尊妙不可言的雕塑。
一位微笑的天使,一位昏迷的圣徒。天使右手持箭,欲刺未刺,左手则拎起圣徒的衣襟,表情似怜爱,又似轻蔑,又好像充满了挑逗的气息;圣徒衣袖低垂,两眼轻合,嘴唇微张,表情痛苦中又带着甜蜜,似在昏迷中祈求着神的爱与宽恕。背后的金色的线条像阳光,又像利箭从上方直射下来,为大理石雕像注入了耀眼的色彩。
这不像是在表现宗教的虔诚,倒像是充满爱欲。
我的脑中莫名地播放起了那首《痒》
来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时光
来啊爱情啊反正有大把愚妄
据说它表现的是圣徒特蕾萨的一个梦境。特蕾萨是16世纪西班牙的一位修女,少年时即患癫痫,每当病发时她都能看到幻觉,后来她便把自己的幻觉记录下来,久而久之便被奉为了圣徒。
特蕾萨在曾她的自述中写道:我看到我左边有一个天使:他身材不高,矮小而漂亮,脸色红润……他拿着金色小鱼叉,数次刺进我的心脏,接着又掏走我的五脏六腑,上帝伟大的爱此刻在我体内燃烧着。我感到强烈的痛苦,不时地发出呻吟,可是这种痛苦却是那么妙不可言,我简直舍不得让它停止……有一种如此甜美的爱的慰藉出现在我的灵魂与上帝之间……
贝尼尼的创作灵感即来源于此。
据说,这尊雕塑表达了反对宗教禁欲主义的意味,因其大胆的作风为教廷不容,才被安放到了这个小礼拜堂里。
然而特蕾萨究竟是何方神圣,她为何会产生如此的幻觉,她为何甘愿沉迷于这样痛苦的幻想中,并从中感到幸福而不能自拔?这种病态的心理说明了什么?
这些都是深奥的谜题。
我终于理解了Chris为什么要花这么长时间待在罗马,为什么在小本子上写下一个又一个导游书上都没有介绍的博物馆的名字。如果再去罗马,我大概也会做同样的事吧。
罗马的美无关信仰,无关知识和文化,只是单纯地让人赞叹:为什么人类能创造出这么美的东西,然后感动得永生难忘。
5、恶魔之颜
大凡历史悠久的城市,总是有些人格分裂的:古老、腐朽、破败的一面与新潮、现代、时尚的一面并存,巴黎、开罗、伊斯坦布尔、圣彼得堡、北京……无一不是如此。但罗马的人格分裂实在有些严重,俨然是天使与恶魔的两张面孔,让人又爱又恨。
古文明的衰落我在埃及已经充分领略过了,但意大利毕竟还是欧洲,我实在是没想到它会沦落到如此田地。
众所周知,意大利在欧洲属于欠发达的国家,而南部又是整个国家的重灾区。首都罗马就将“脏乱差”这三个字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走过一些国家和地区,罗马并不是唯一脏的城市,但他们把“脏”升华到了一种境界。
且不说垃圾成堆,老鼠肆虐,污水四溢的街景,也不说暗无天日、布满纸屑的地铁站,就说说让人瞠目结舌的街头涂鸦吧。
涂鸦在西方国家很常见,既是艺术家们表达个性的方式,也能起到扮美城市的目的。
涂鸦的传统在意大利由来已久,据说罗马时期的古城墙和纪念碑上就曾发现了当时人的涂鸦。大概是出于血液里流淌的艺术细胞,现在的意大利人对涂鸦依然如痴如狂:在罗马,无论车站、地下通道,还是公共厕所、风景区,无论墙壁上、建筑上,甚至景物上,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涂鸦。其中大部分都是潦草的文字——毫无美感可言的,类似办证小广告一样密密麻麻的文字!可叹写满罗马帝国辉煌历史的大都市,已被吞没在茫茫的涂鸦之中。
最神奇的是罗马的地铁。罗马市内只有两条古董级的地铁,大多数列车都破破烂烂,从车头到车尾都被色彩斑斓的涂鸦填满!如果说车身上的涂鸦尚可忍受,进入车内,看到内壁、天花板、指示牌、甚至玻璃、荧光灯上都布满了潇洒的文字!站在车厢里,如同置身于一个贴满了小广告的仓库中!我深深地感觉到这种神奇的画风我实在欣赏不来!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性格奔放的南欧人表达自我的方式啊!但,法国和西班牙的地铁不是这样的啊!特别是同为南欧的西班牙,非常干净。以致于有一次我在马德里看到地铁玻璃上有被清除掉的涂鸦字迹,第一反应就是:这一定是个意大利人画的!
说完了“脏”,再来说说“乱”。罗马的治安状况嘛,从我踏出Termini车站的那一刻起就有所感受。与非洲、中东隔海相望的亚平宁半岛,作为登陆欧洲大陆的第一站,治安注定不会太好。Termini地区已完全没有任何“意大利”的感觉,据我观察:我住的地方有几股势力:经营餐馆和小超市的阿拉伯人,开服装或首饰店的中国人,摆小摊的印度人,以及倒卖车票和游手好闲乱晃的黑人。前三者都是老老实实讨生活的,黑人就比较神奇。旅馆附近有个大公园,每天都有几十号黑人在里面闲晃,嗯,他们什么都不做,就只是,从早到晚地呆着而已……
不过,罗马的治安虽然不好,也不算很差。相对于恐怖分子喜欢的法德两国,意大利的恐袭并不多。我想大概是因为太穷,有“理想”和“追求”的恐怖分子都看不上吧。
于是就要说到“差”,也就是“穷”了。以前总听说意大利就是欧洲的中国,去了之后我要强烈反驳——意大利比中国破多了!
中国的大城市表面看起来也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你再看罗马——那老得快掉渣的楼房,那裂着大口子的地面,驶过石板路时,晃得快散架了的公交车!还有收费奇贵却信号极差的wifi和谜之高额的城市税!不知道他们发生了什么会穷成这样。
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萧条成这样,我感觉意大利这个国家已经药丸了。
在人民广场看到罗马申办2024奥运的宣传片时,我都怀疑意大利人民是不是在开玩笑。
后来事实证明他们果然是在开玩笑,因为不久后,罗马的美女市长便以经济萧条为由,任性地宣布放弃申请奥运举办权。
另一件让人惊讶的事是:脏乱差的罗马居然是有垃圾分类的!据说意大利黑手党通过垃圾分类,废品回收等囤积废弃二手计算机零部件,卖往亚非牟利。意呆国果然画风神奇!
虽然吐槽了这么多,但意国人民似乎还蛮乐在其中的。据说是意大利是欧洲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们特别想得开吧。
6、在罗马逛地摊
在罗马的四天里赶上了一个周日,我便去了最大的露天市场porta portese。旅馆老板娘听说我去了那里,一脸的不可思议。的确,porta portese是一个很市井,很low的地方,估计没有几个游客会专门去。
淘货之旅从逃票开始。事情的发生是这样的:我一大早在旅馆附近等来了75路公交,但当我把钱递给司机时,他却摇头说“no”。什么意思?不要钱吗?我疑惑地上了车,看见其他人也极少有买票或刷卡的。
后来才知道,罗马的公交车票是要在烟摊(Tabacchi)买的,但问题是大部分烟摊周日是不开门的!喂,这不是个bug么?!
那究竟怎么破呢?我先问了其他游客,他们说用的是一日通票。然而罗马的交通并不发达,很多景点要步行前往,如果行程安排得不紧买通票会吃亏。我又问了一个小贩,他惊奇地看着我:“为什么要买票?直接上去啊,又没人查!”
为了淘货,我这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就这样走上了罪恶的逃票道路。(当然逃票是不好的,应该提前在烟摊多买几张!)
Porta Portese位于台伯河畔,距离所有的景点都很远。最方便的去法除了坐75路公交,还可以在看过真理之口后,顺着河畔骚气缭绕的林荫道走20分钟左右,就会看到一个古老的城门,那就是Portese门。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集市,后来发展为了罗马最大的跳蚤市场,起初是由个人出售一些二手物品和古董。后来随着旅游业的发达,这里逐渐沦为了贩卖地摊货的大本营。
市场是露天的,摊位沿街摆开,一眼望不到边。摊位上挂着“一律5欧”“一律9.9欧”“2件1欧”的牌子,叫卖声此起彼伏,各国的大妈们像淘金者一样挑着心仪的商品。
摊主以印度人居多,也有一些其他国籍的面孔,意大利人反倒很少。卖的东西一般是衣服、包、围巾、首饰等,也有充电器、手机壳、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商业气息很浓。几个坚持卖古董的摊主多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面前摆着发黄的唱片、书籍,或生锈的老物件,在满街的叫卖声中显得有些凄凉。
由于天气炎热,我没能逛到最后,淘了一些便宜的小东西,比如1欧的手提包,2.5欧的围巾,2欧的印度风项链,感觉好久没买过这么便宜的东西了。也许有人问:为什么跑到意大利去买Made in China的东西?——因为比China便宜啊!而且,你怎么知道是Made in China呢,还有Made in India呢!
关于那5欧两条的印度围巾,我起初颇有些沾沾自喜,要知道,那样的围巾在车站附近的小摊上可是买到6欧一条呢!但直到我在另一处看到印度小贩沿街叫卖“1欧1条”,才明白我还是太天真了。
除了这种大规模的集市外,罗马城里也到处是地摊。车站附近自不必说,其余景点旁也都能看到印度小哥们忙碌的身影,比如人民广场已经成了大卖场,再比如鲜花广场成了瓜果蔬菜市场。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印度小哥们的服务态度比意大利人好多了,英语说得好又会做生意,搞得我都想去印度了。
总之,在罗马购物是一种享受。如果你不喜欢地摊,那么随意推开街边的一间小店吧,一定会有美妙的购物感受。
首先要说明,我是个特别不爱购物的人。
到什么程度呢?我每次出游,只提一个20寸的箱子,20天过去后,箱子还有三分之一是空的。那可以用来在机场买纪念品,而在旅途中我什么都不会买,可以说对购物没有半点兴趣。
然而就是这样的我,在罗马的四天里,箱子几乎被新买的衣服填满了!简直像是中了魔!
罗马的服装,真是应了“物美价廉”四个字!特别是地铁Barberini(就是许愿池附近的那个地铁站)一带,每家小店都值得一逛!意大利的服装样式很简单,颜色素雅、面料舒适,但搭配在一起却很显档次,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当时是打折季,小店里的衣服折合人民币才100-300元,这在中国的商场里可是做梦都梦不到的价格。
我出身于屌丝世家,从小逛地摊长大,喜欢那种平民百姓简单的快乐。可惜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商业逐渐走向高端,现在地摊已经越来越少,再难体会到淘货的乐趣了。
在罗马淘货时,我似乎又重新寻回了童年那种单纯的快乐。
其实,穷一点也挺好的。
这也是罗马让我沉迷的原因。在千年历史的断壁残垣之中,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我既被它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所吸引,也喜欢它市井的气息、平凡的暖意。
永恒之城里飘荡着永恒的人间烟火,这就是罗马的魅力吧。
罗马自由行小贴士
建议游玩时间:3天
关于气候:夏季白天高温干热,要多补水,防止阳光直晒
关于通票:不建议买博物馆通票,不划算。交通一日票7欧/天,适合每天去3个景点以上时使用。注意要去烟摊(Tabacchi)买,不要逃票哦~
关于物价:物价在欧洲来讲较低。但住宿条件不好,特别是wifi信号差,强烈建议自带!
关于治安:不太好,但也不是很糟,可以放心玩耍,但要注意防盗
特别提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老在修,去之前一定一定查好你想看的古迹有没有在维修,免得悲剧
(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咨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