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位美国来的朋友聊天,她极力向我推荐一本风行全美的书。本来对所谓的畅销书是敬而远之的,觉得它们有着太多商业运作的色彩。但是朋友的一句话却吊起了我的胃口——她说,你想不想知道婚姻是否是女人最终的幸福归宿?你想不想知道在滚滚红尘中,什么力量能给女人以最可靠的幸福?
于是迫不及待地买来看,想看它有什么出彩之处。这本书的原名叫《EAT、PRAY、LOVE》,即美食、祈祷和爱,但是中文版译名却为《一辈子做女孩》。在这里,“女孩”代表的应该是一种心态,一种活力与精彩。做女孩,意味着被呵护、被宠爱。可以说,一辈子做女孩,是每个女人的终极梦想。然而,大部分女人都不会如此幸运,她们在从女孩变成女人的“成熟”过程往往忽略掉自己,被平凡庸碌的生活所淹没。到底人生的价值在哪里?如何“返老还童”,找回女孩时代的纯真与快乐?《一辈子做女孩》这本书描写的就是一个美国女人重新做女孩的心路历程,一场召唤自我的心灵之旅。
本书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是美国一位有名的专栏作家,在她30多岁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苦心经营的婚姻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束缚和痛苦,她觉得身边这个男人是无比的陌生,也无法接受要生孩子的事实。忍无可忍之下,她决定要放弃婚姻。经历了一年多的马拉松官司,她赔尽了所有的财产,终于换来了一个自由之身。这时的她,傍徨、无助、焦虑,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常常躲在浴室的地板上彻夜痛哭。后来,在一位好心的书商赞助下,她利用预支的稿酬,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旅行,踏上了她的自我拯救之旅。
意大利、印度、印尼是作者最想去的三个地方,于是,她把一年的时间三等分,开始在不同的国度间寻找自己——在意大利,她品尝美食,尽享感官的满足,在比萨饼和美酒的陪伴下,心灵上的创伤开始一点点地弥合,灵魂开始复苏;在印度,她的主要目的是在一个著名瑜伽师的道场里进行心灵禅修。在此,她洗涤了自己混乱的身心,心灵开始宁静下来,自我呼之欲出;在印尼巴厘岛,她流连于优美的风景间,每天的日子都是轻松而开心的,终于,她寻得了身心的平衡,并再一次收获了美好的爱情。至此,她的心灵、生活、感情终于又复归平静和正常。在这一整年的召唤自我的人生之旅中,作者没有旅伴,却跟最亲密的自己在一起,由此更靠近自己,时时与自我对话。终于,作者发现:“拯救我的人,并非王子,而是我自己操控我,拯救我”。
我非常喜爱这本书,读了很多次。可以说,读的过程是一个赏心悦目的过程,作者十分有才,她的文字机智、聪慧,情感丰富得让人无法抗拒,此外,还有着西方女人特有的直接、活力、还有性感,让人耳目一新。当然,我最喜欢她的一点是她毫无保留的坦率,她好像把自己变成了透明人,展示给自己和读者观看,没有丝毫的伪善和说教。阅读时,和她一同神游,我既欣赏到了国外旅游胜地,比如巴厘岛的迷人风光,见识到各种各样的人物,比如会看手相的的老药师、内秀幽默的巴西男子斐利贝,又随着她一同思考、一同感悟。我觉得,阅读这本书就是在进行一场丰富的视觉和心灵之旅。
但是,把这本书仅仅归结为游记是不恰当的,它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心灵励志方面。书中随处可见带有哲理的佳句,以及对自己刨根究底的反省,给读者深深的启迪。比如:
“有一天当你回头看生命的这一刻,会是甜美的悲伤时光。你哀悼,你心碎,生命却因此而改变”。
“我曾无数次爱上一个男人的最高潜能,而非爱上他本人,而后我久久(甚至是过久)紧抓住关系,等待这个男人爬升至自身的伟大,在爱情中,我多次成为自己乐观倾向的受害者。”
“人们普遍以为快乐全凭运气,运气好的话,快乐就像好天气般降临在你身上。但这不是快乐的运作方式,快乐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你去争取,追求,坚持,有时甚至周游世界找寻它。一旦达到快乐境界,你永远不得懈怠,你得坚守它,永远朝这快乐努力游去。”
······
做女人,不管到了多大的年纪,都要有敢于放弃和开拓的勇气,都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心灵,不迷失自我,只有这样,才会被自己和周围的人所欣赏,过上有意义的生活。我想,这是伊丽莎白·吉尔伯特这本书的宗旨,也即她所说的:“懂得放弃和改变的女人,即使我们不再漂亮,不再年轻,仍然可以一辈子做女孩!”
作者宣扬的是自我救赎,主张注重内心的自我,不依靠“王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摆脱命运的阴霾,过上明媚快乐的“女孩”生活。可以想见,千千万万的女性会从她独特的经历和富有哲理的智慧中汲取精神营养。无怪乎这本书作为女性励志书能够红透全球,雄踞全美2007年度畅销书排行榜季军,以及亚马逊排行榜年度总冠军,问世仅半年就售出36国语言版权,连美国风云女强人希拉里·克林顿都对它青睐有加。
我想,读完一本书,对作者的最大安慰莫过于告诉她你感激她。感激伊丽莎白·吉尔伯特,因为她为我们揭开了做幸福女人的秘密——给心灵插上翅膀,站在它上面热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