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当父母有很多的喜悦,但也有不少的忧愁。有时候娃的一些表现让我觉得很有挫败感,觉得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使得他调皮不懂事。
比如明明已经盛好饭给他了,他非得倒掉,自己重新盛一碗。再比如他爬得很高,怕他摔倒,想扶着他,他硬是不要,哭着闹着。
每次娃大吵大闹,娃爸就会很生气,甚至想揍他,觉得孩子是在无理取闹。而我也会给他讲道理 可是发现他都不听。真的很是无奈。
最近读了李芷怡老师的《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我才发现原来不是娃无理取闹,而是他到了敏感期。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是李芷怡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国内外教育经历,对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知识进行了中西化的贯通和本土化改造,让其对中国儿童更具有指导意义。
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一书中,李芷怡老师用实例帮助我们了解什么是敏感期;为什么敏感期如此重要。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指出了非常具有实用性的建议,让我们能够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 ,成长得更好。
一、什么是敏感期
李芷怡老师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中,给出了“敏感期”的定义:
敏感期指的是孩子在0—6岁期间的某些阶段,会由于内在发展的需要对外在的刺激感到敏感,从而努力从环境中吸收、学习,以满足成长的需要。比如在手的敏感期,孩子可能会吃手,或者打人等等。
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什么是敏感期,李芷怡老师还给我们举了蝴蝶幼虫的例子。
蝴蝶的幼虫因为吃不了太大的树叶,所以他们只能从树干爬到长有嫩芽的树梢吃嫩芽,树干到树梢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而神奇的是这些没有导航仪的幼虫竟然没有一只迷路的。
为什么这些幼虫不会迷路呢?答案是敏感性,因为幼虫生来对光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它们会向光最充足的地方爬去。
而孩子也是一样的,他们到了某一特地阶段,就会产生一种本能的力量,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
所以有时候你看到孩子在翻垃圾桶;在水池里开着水龙头;在墙上乱涂乱画等等,其实都是孩子的一种探索和学习。
二、为什么敏感期如此重要
如果孩子在敏感期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智力就会迅速发育,快速形成自己的思考能力,拥有安全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李芷怡老师认为孩子在敏感期学到的一切,成人花50年,也未必能学好。
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中,李芷怡老师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有一个在狼窝里长大的女孩子卡玛拉,她被人类发现时,大约七八岁,经过了7年的教育,她只能勉强学会45个单词和几句简单的话,虽然能够勉强直立行走,但还是保持很多狼的习性。到了16岁,她去世了。
0-6岁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错过这些关键期,大脑发育和语言的发展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卡玛拉正是因为在关键时期没有接触到相应教育,所以导致她被发现时不会说话,不会思考、不会独立行走。即使后来花了好几年学习和教育,她还是没没学会多少。
敏感期是大自然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如果我们能抓住,那就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更多的助力。
三、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
既然敏感期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呢?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一书中李芷怡老师给出这么几个建议供我们学习借鉴。
当孩子处在敏感期时,我们要给孩子最大限度的爱和自由。我们要了解孩子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以“为你好”为由,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比如喜欢爬高、走下坡路等等,不要以太危险了,而剥夺了孩子探索和学习的机会。我们可以在身后保护孩子,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让其自由探索。
每个孩子的成长步伐都不一样,有的孩子一岁就能学会走路,有的孩子可能要一岁半。有的孩子一岁多就学会说话,而有的孩子可能要两岁才学会。作为父母,我们要有耐心,学会等待孩子自己成长。
每个孩子敏感期到来的时间、表现出来的状态都不一样。当敏感期到来时,我们总是能看见孩子做一些奇怪的事情,这时候不仅要做到不干涉,还要给孩子提供学习条件。
比如孩子到了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会从土里挖出脏兮兮的石头,大的小的,形状各异,然后要求带回家去。这时候有的家长看到石头那么脏,可能会阻止。而李芷怡老师却有不一样的做法,她在家里给孩子准备了一个箱子,专门来存放这些石头。
不仅如此,李芷怡老师还会给孩子提供各种可以学习的环境和条件,比如她的孩子到了3岁时候,对电话产生了兴趣,总是接起电话说了声:“你好,你是谁?再见”然后就挂掉电话了,这就影响了李芷怡老师的工作。
不过她并没有因此生气,而是给孩子买了两个电话玩具,并且和孩子玩打电话的游戏。通过这样锻炼了孩子的口才,学会与人沟通。
孩子处于敏感期时,我们经常会因为孩子的一些行为感到头疼,比如执拗敏感期,让孩子往东他偏往西。再比如秩序敏感期,如果没有按照顺序做事情,就必须重新做等等。当面临这些状况时,我们不要单纯认为孩子在无理取闹,而是要了解孩子做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知道孩子处于什么样的敏感期,采取相应的办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些敏感期,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