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改变孩子一生》527页。
12.父亲在养育孩子过程的作用
一般认为,这个三角形如果呈等边状态最好,……
尽管都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但父爱和母爱有着本质差异。弗洛姆说:“母亲是我们出生的地方,她是自然、土壤和海洋;父亲则不代表任何这样的资源。”母爱总是以孩子为中心,是无条件的;父爱则代表着规则和秩序,是有条件的爱--符合秩序和规则,才会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奖赏,才会给予爱!如果一个人自小缺乏父爱,就难以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母爱牢笼中挣脱出来,无法具备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共情能力,会在尊重他人和适应社会方面存在障碍。
感想:这个肯定父亲,以前李老师有一篇文章是说父亲没什么作用。两断话前后矛盾,抽空放在一起比较比较。
13.“假若让我有第二个孩子”
弗洛伊德说过,世界上有三件事,无论做出过怎样的努力,都会留下遗憾。一是治理国家,二是为人父母,三是精神分析。
我的结论是,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要做到的是自我的完善,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即使再有第二个孩子,也会面临同样的结局。
14.做好父母的要点
其实,要做好父母,记住两点就够了。第一点是,孩子能够做到的,千万别替他去做;第二,孩子做不到的,一定要帮他去做。
成长是不能替代的,一个成长被替代了的孩子,其未来是可怕的。化蛹成蝶注定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一个毛毛虫会永远是个毛毛虫,不可能变成美丽蝴蝶。
15.情感隔离的父母
母亲首先是个女人,是在女人这个基础上所赋予的角色。由于知道自己是个女人,是个活生生的人,这种“作为女人的母亲”具有将心比心、感同身受的“共情”能力,因而和子女之间保持着牢固的情感链接,并能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和当下的体验,灵活多变的“把自己当自己、把自己当孩子、把孩子当自己、把孩子当孩子”。而那些“作为母亲的女人”则相反,就像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角色,始终以母亲自居,用自己扮演的角色压抑了自己的情感,也就自然的隔离了与子女的情感,因而不能设身处地地从子女角度思考问题。
16.当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时
“为什么成绩不好的就不能是你的孩子,而只能是别人家的孩子呢?”
有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就与三个要素紧密相关:欲望、个性和毅力,这其中不涉及学习成绩。
欲望是第一重要的,一个人的成就永远不可能超越其欲望。个性仅次于欲望,它的心理内涵是,一个处处听话、循规蹈矩的孩子不可能有大的作为。毅力是确保其个性并实现其欲望的根本能量。
在不断的批评当中,成绩差的孩子的自信已经被打掉,如果父母练连其自尊都不能给孩子留下的话,将来可能会真有麻烦了。
怎么才能让孩子保持自尊?答案似乎很空洞,那就是爱!不是因为孩子成绩好我们才爱他,而是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就得爱他。爱不爱孩子其实有一个可量化的指标--陪伴时间的多少。
正式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