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嘉木,世人称之为茶。相传,神农尝百草之时,曾日遇七十二毒,后得荼而解之。其中所说的荼,被后世认为就是现在的茶。
茶树多生长于田园,或深山或石缝,它的生命力极其顽强。据考证分析,茶最早起源于中国的滇蜀边界,后来经过移植培育,目前的茶树已经遍布世界各地。
早期的茶,曾以药、以汤为人所用。家家户户多有饮茶之风,以茶健体,食茶果腹,乃寻常人家普遍之事。故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而后,饮茶逐渐演变为文人雅士间的来往之礼,便又有了:琴棋书画诗酒茶。
素有茶圣之称的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中说道: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其中的白茶山,多被认为就是如今坐落于福建福鼎境内的的太姥山。
太姥山立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山内有奇石怪岩。古人有诗赞之:太姥无俗石,个个皆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就是如此之境,塑白茶之身,养白茶之神。
记得儿时,家家户户的灶边都放着一个茶壶,岁月的沧桑爬满了旧壶身。虽也时常清洗,却依然掩盖不住那发黄的壶口。犹如一个健硕的老人,容颜不老,头发却已发白。
农村的夏天,其实算不上炎热,可爱玩的童年,还是总惹得满身大汗。三两伙伴,时常在田野山间里乱窜,玩得累了,就迫不及待地跑回各自家的灶边,倒起一碗茶,咕噜咕噜,一饮而尽。口中的茶,犹如琼浆玉液般润喉沁心,一扫童年的疲劳,即使穿肠过肚后,唇齿依然留着淳淳的茶香。
每每春来之时,茶露尖角,村上的人便忙得不可开交。窄窄的乡间小路上,也多了几道厚实的脚印,那不止是因为茶人肩上担着的一箩茶,更是承载着小小乡村几代人的梦想。茶经过淳朴的茶人之手,离开那片生长的土地,跃入水中,翩翩起舞,从枯萎到绽放,是修行亦是另一种重生。
儿时喝茶没有太多的讲究,纯粹只是为了解渴,享受大口大口时带来的快感。长大之后,喝茶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闲来无事,便坐着泡泡茶,捣鼓手中的星月,置身于茶中,仿佛世界都是静止的,令人心神向往。
冈仓天心曾在《茶之书》说过: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或许吧,好茶道的人,都是在追求喝茶中美的极致。他们心里心中都有一种向往,向往某种完美的可能。
幽居于江南,与古刹为邻,时以清风相伴,花草相随。偶而有三两好友来访,煮茶相迎,席地而坐,聊一聊往事,呷一口好茶。怕是再躁动的一颗心,也能归于平静。如此这般,还有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