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有趣的人》是一本有趣的书,书的作者是一位有趣的姑娘。我很羡慕她。
无论是古今文学典故,还是东西方哲学和心理学,作者都能信手拈来,这也是本书一大亮点。
这是一本兼具思想深度和文学素养的书,初读爱不释手,阅读即享受。
读到书中多处地方,好想唤朋友来看,“来来来,你看这里写得多有意思”,“看这里,不谋而合的观点啊”。作者采用独到的角度,旁征博引,重新梳理出了一个个鲜活的观点。下面是我选取的部分:
刷新概念一: “有趣”VS“逗比”
“幽默”是笑点的统称,“有趣”和“逗比”同属于幽默的范畴,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有趣”带给人的是一种深入的思考和精神的享受。“有趣”是一种高端属性,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它让人在感觉到好笑的同时,还能反复品味,细细琢磨,便唇齿留香。“有趣”属于厚积薄发式的一种技能,既是技能,便有法可循,读书、历练和交友可以帮助我们开启有趣之窗。
“逗比”则是属于一种消遣,激发的是人的感官和情绪,但触及不到精神的愉悦和享受。“逗比”能够娱乐自己,但笑点是在自己格调的中心线或下限附近的。
当然,“有趣”的人也可以不显山露水,转而选择以“逗比”形象示人。
“有趣”和“逗比”差异的背后,其实是思想深度和文化素养的差异,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由此看,能不能让对方感到有趣,则需进行一番知识储备和思想深度的较量。
刷新概念二: “知识分子”VS“知道分子”
身处时间碎片化的时代,阅读也变得碎片化,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我们左取一点,右薅一些,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充斥在大脑里。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可能已过了n手,几分真假已难辨。再者,碎片化的信息是平面的且孤立的,因为信息不成体系,所以拓宽不了知识的广度,因为信息是平面的,所以对知识的深度也是无用。如此,我们便成为了“知道分子”。我们只是接收了无用的知识,而不自知。一旦等到输出,我们便不知从何讲起。
而“知识分子”则是指具备知识广度或知识深度的一类人。与有知识广度的人交谈,他会带你领略一个又一个新奇的大陆。与有知识深度的人交谈,他会带你不停地将知识拆解重组,思维便会越辩越明。
刷新概念三: “观察”VS“预判”
不是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大家对有趣的标准应该是不一致的才对。
没错,不同的人对“有趣”有不同的定义。同一件事情对“有趣”阈值低的人会觉得有趣,阈值高的人反而会觉得无聊,但是无论是谁,产生“有趣”想法的底层原因是一致的。
这底层原因便是“观察”和“预判”的不一致性,当别人对你的“观察”超出“预判”时,便会产生“有趣”的念头。比如很多“初识平平,次遇惊艳,再见倾心”的剧情,便是这个道理,初次见面“预判”的太低,以至于再次接触后的“观察”远大于“预判”,便产生了“此人有趣”的念头。
有趣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完整世界。两个拥有完整世界的人,不需要强迫对方归顺自己的世界,而是只需打开一扇窗,便可以去参观另外一个完整的世界。自此,你与他便拥有了两个完整的世界。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个冲动,想要成为一个有趣的姑娘,成为一个宝藏女孩。我羡慕内心豁达明朗,精神世界丰富的人。我乐于一步步构建自己的小世界,每天不懈地装饰它,慢慢成为一个拥有无数惊喜的存货姑娘。
作者是位学文学专业的姑娘,读过的书很多,想起作者谈到,大学时期,搜集很多书单阅读,很是羡慕。我的大学就那样匆匆过去了,我错过了《红楼梦》里多位纯真有趣的姑娘,错过了多瑙河畔关于爱情的赞歌,错过了诸位学识渊博的国学大师。当然现在还不晚。现在是种下一颗书种最好的时候。
这里又一次提到了阅读,最近我读到的很多书籍里面都提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对于普通人来说,阅读是最应该投资的。与让“身体在路上”相比,阅读的门槛要低的多。此外,除了阅读,我们还要尝试输出,比如说与写。学习的完整的步骤不应该止于输入,应该是,始于输入,忠于输出。
PS: 不知道应不应该插播个“广告”,个人公众号“抹茶味甜筒”,欢迎来找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