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勇于翻墙的人,往往学得比较快。
身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涌现一撮牛人。她们的共同特点:学习能力强,行动力超群。
我最近认识的一位姐姐,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在一家知名外企当高管,年薪百万,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是很多人眼中的人生赢家。我们在一个线下活动中认识,她和我做了一些关于新媒体的交流,我提出了3点不大不小的建议,大部分的人在听到了方法技巧之后,只是点头说“嗯”,或者干脆启动启动防御模式“这和我想的不一样,一定是哪里错了”。而她却在几天之内全部实现,而且做得很内行,她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比你牛逼,还比你勤奋的那种人。
有人总是将一个人的成功归咎于天赋或者运气,我觉得这是她对自己不够努力的托辞,甚至她可能连怎么努力都不知道。
当不同的人进入一个同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是最考验学习能力的。
例如现在公司交给你一个新的项目,拍一个视频吧,我们可能会有以下2种做法:
1:直接跟老板讲,我以前没有拍过视频,应该怎么拍?能不能找别人拍?
这样回答显示出你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没有太大的信心,而这可能会浪费了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你得到的每一个任务都可以当做是加分的项目,你做的越多越好,自然就会收获越多。
2:这个视频你想达到怎样的效果,我能调动到怎样的资源?
先明确这个项目的需求,盘点现在手头上有的资源,缺啥补啥,学习能力强的人都有很强的结果导向的特质,她知道做成这件事情的步骤是怎样的,需要找谁,花多大的力气能做成多大的效果,事情交给她们,总会特别的放心。
想翻墙,先把背包扔过去,自然就想到翻墙的方法。
二、
你那么有想法,为什么你不是行家?
想成为一个高效的学习者,需要学会尊重行家。每个领域都会有先行者,他们用了大量的实践总结了相关领域的经验,我们可以通过微课,系列课程,线下约见等方式请教他们。
例如你想系统学习英语,然后你请了一个出版过英语学习类书籍的作者面谈,结果人家给你倾囊相授,最后却你觉得他的方法不靠谱,或者说不适合自己,结果没有去实践。坦白讲,我觉得这是一种很笨的方式。
为什么这样说呢?
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学习每个东西都靠自己摸索,跟有经验的人学是最快的方式,我们也因此付费,我们学开车,学英语,学时间管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如果你总是保持自己固有的想法,就会学得慢。
为什么很多互联网公司招人的时候指明只招90后呢,不为别的,而是因为90后大多是一张白纸,没有太多的预设,所以他们能很容易接受新事物,不需要去和他原来固有的思维对抗。
很多70,80后的人懂得放下预设,还是能保证很快的学习速度。
我自己的做法是,只要这个人在这个领域比我强,我会默认他是对的,按照他的方法来尝试,如果取得好的效果,一段时间之后,我就能体会他给我的建议的内涵,如果效果差,我就需要复盘再去请教。这样我相当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试错——错不到哪里去。
学会放下自己的预设,会学得更快。
三、
不要学动作,要学会思考方式。
现在有一股热潮,叫IP热潮,它的背景是自从罗辑思维的崛起,大家慢慢意识到知识原来是可以用来收费的,现在她们花大力气做的得到,也是希望做知识电商。一下子,你身边会涌现出很多思维导图,PPT,时间管理,写作达人,他们会做大量的分享和输出文字,但同时也会迷茫,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
萧秋水老师讲过:“我心中的IP至少要达到2条标准的其中1条,1是出过书,2是有10万的关注用户”。从这个角度,很多同学还是有漫长的路要走的。
我对这句话的解读是,要么你有作品,要么你有渠道,因为IP变现的本质在于,你有能力将你的知识封装成一个用户体验还不错的产品,放在你的目标用户面前,他们感兴趣就会支持你。
你的书是你的产品,你的用户是你的渠道,如果你两者兼具,你的潜力会很大。如果你只有其中一个,可以去找合作方。
弄清楚了问题的根本之后,你就不会焦虑,可以淡定下来去写自己的第一本书,或者积攒你的第一批种子用户了,并没有那么难。
你的速度就会比别人快许多。
希望对你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