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与一位学姐一起吃饭,她想做一些亲子类课程,但是感觉这个市场不太好推广,遇到一些家长的反馈是:我要的是给孩子的课!他们希望自己的投资是直接和立竿见影的。学姐看起来有点信心不足了,于是又来采访我,让我谈谈针对孩子的教育市场如何。据我所知,除了知识类的教育,的确还有一些对孩子能力、情商等的教育机构和项目,收费都不菲。但我直接回答她:“至少在对孩子价值观的养成、在个性和软性技巧的培养上,我坚持认为需要学习的是父母。”她眼睛一亮,似乎看到了一点点的希望。当然要不要花钱请人教还是因人而异的,但作为父母的自我反思和修行不可或缺,我是说真的。
我看到现在的家长有两种极端。第一:鸡血型,为了学习成绩、各类比赛、升学择校等各种直观的学习成果而努力奋斗,毫不放松的督促孩子;另一类是倡导所谓的“快乐童年”型,“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想让他为了学习那么辛苦,还是多玩玩吧。” 我不完全赞成第一类家长的做法,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很多不清楚学习是为了什么,关注点局限在学习成绩、排名、择校。在这个焦虑的时代,这种氛围很容易被渲染,成就一批批着急的家长。我完全不赞成第二类家长的观点,他们对快乐的理解过于狭隘,谁说学习就一定是不快乐的呢?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对快乐的理解就是纵欲享乐,那他长大以后又该何去何从呢?我的看法比较居中,学习就是要靠勤奋,对于毅力的培养,不仅在学习成绩上会体现,更重要的是一种品格的养成,而艰辛付出过后获得的成就感是无比的快乐!
小李刚出生的时候,我有大概一年的时间有点无所适从,生了一个“建设银行”,只觉“压力山大”。尽管我当时有外公外婆的鼎力协助,照顾他的衣食起居都还得心应手,但那段时间我总是觉得心里没底,不知道该如何去承担这个孩子的将来。直到有一天,我在收音机里听到一个节目。嘉宾、主题都已经不记得了,唯有记得嘉宾叙述她的父亲当年对她的教育就是要求“自食其力”。自食其力,这四个字让我豁然开朗,我一下感觉这是一个我应该承担的重量级。他的将来无论是辉煌、抑或是平凡、甚至是艰难,我希望他都可以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能够靠自己强大的内心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说句大白话,哪怕哪一天他去扫大街,只要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并且靠这点微薄的收入他也能感觉满足,我就应该替他骄傲。当然我必须要承认,我的内心并不希望他最后是去扫大街的,而且以我世俗的眼光看,能靠扫大街让心灵满足的也不是一般人。所以“自食其力”这个重量级,也不是一根容易举起的杠铃。在实际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在太多了,如何把控和处理考验的是家长的智慧和各类综合能力。
有人说,教育孩子各有各的方法,但最怕的就是一家没几个人却套路各不同。小李最亲密的家庭成员是父母和外祖父母,一共也就四个人。外婆只管他吃饱穿暖,其他一律不多嘴,主旋律就是无需任何理由的觉得这个孩子好。剩下三个就有点麻烦了。外公自以为是个有成功育儿经验的人(你们都懂的哈),他怀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准备再攀高峰。他认为自己在我身上失败的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我过于循规蹈矩,也缺乏冒险精神,于是他一改曾经对我的高标准严要求,开始不分场合的对小李极尽表扬之能事。大李同学从小是学霸,从湖北那旮旯拼来大上海,学费生活费都靠自己解决,必是付出了多于常人的努力。一个理科男,教孩子也没那么多啰嗦的,规矩定好,奖惩定好,执行就好了。我呢,仗着曾经看过的几本育儿书,上过的几期沟通课,工作上带过的几个下属,坚信孩子自己有能力去面对和处理他的问题,拿着业余的水准去进行所谓的启发式教育,还常常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老爸和老公,偶尔再把他们教育一番。不得不说,跟他们俩比,我的嘴皮子还是相当利索的,每次对话看似都以我的慷慨激昂结束,但实际上,一点效果都没有,下次大伙儿还都该怎么着怎么着!
这些情况在一开始都没有造成什么大问题,直到小李同学进了小学。他的小学生活起步得并不顺利,先不说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只说从我看到他考试失误的频次不断增加,到感受到他对学习的抵触情绪,我是担忧的。这时家里的三套教育理论直接冲突,大家都真正为了孩子着想,自然谁也不让谁。我一边替孩子着急,一边又烦恼怎么就不能劲儿往一处使!
最后,外公首先妥协。他想通了,说,孩子是你们的,教好教坏都是你们的责任。剩下一个大李就比较好办了,我用承诺从此在小李身上多花时间换来大李的支持。三年级的暑假, 我带着小李特意去了一趟五台山,给自己一个仪式,回来就去找老板谈话了。当我用心在小李身上时,我意外发现他曾经多么缺少陪伴和倾诉,他说他宁愿听我骂也要把那只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的长毛绒玩具抱上床,就是要睡觉前跟他说说心里话,听到这里, 我很内疚!我发现我们曾经用来争吵辩论的所谓教育理念全部都是假的,因为我们都在居高临下的按照自己的意见行事,没有人知道小李自己是怎么想的。我庆幸自己醒悟的不算太晚,还有机会赢回他的信任,让他重新开始对我滔滔不绝。如今他快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成绩还是忽上忽下,不少顽疾也还没有改过来,但学习态度和习惯大有改观,最近,我似乎还看到了从小李身上透出的一点小自信。
这两年的时间,也让我经历了各种心路的跌宕起伏:工作家庭的平衡;当自己觉得很努力,还被大李批评时的挫败感;对小李恨铁不成钢时的气愤;尝试各种方法却始终不见效时的着急......我曾向研究心理学朋友讨教,想从小李身上找到一些激发他潜力的方法,结果他们几乎都把矛头指向了我,反问我为什么觉得他不好,都让我好好反思某些问题的发生是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也有人直接说我就是一个焦虑的家长。坦率讲,我一直标榜自己是个理智的家长,最后那一句让我有点受伤,前面的那些也许有道理,但我也没有找到答案。
看来我还是心有执念。别无它法,唯有修行。小李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磨练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