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先生发来一条短信,说是接到一个工地投诉,于是他与所属乡镇建管所干部联系,想一起去现场看看。但是某镇建管所工作人员接了电话直截了当就说不去,有事。干脆利落地挂了我先生的电话。
先生很生气,说这些乡镇干部素质太差了。
我顿时内在也有同仇敌忾之气出来,“是的,有的乡镇干部很任性,素质很差。”随后我很快觉得这样子对先生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也把自己的情绪带了出来。这就是无效沟通。
于是我说,“他说不定自己心情不好,你撞在了枪口上而已,或许他的情绪与你无关呢?你一定有些生气吧?别为了这种与你无关的情绪烦恼。”
先生似乎好多了,发来短信“刚才很生气,现在好多了,管他呢!”
我确认先生的情绪好一点了,想试试看进一步更有效的沟通。于是我继续发消息“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处理?还有其他办法吗?”先生回答“我自己联系了施工方去现场了。”我说那太好了,能解决了就好。
显然,对方没有理由与我先生第一次电话沟通就产生矛盾,对方一定有别的原因。所以这一次,与先生同理共情不代表就完成了一次有效沟通,要让他看看真相——对方的情绪与自己无关,那么也就没有必要生气了。看看自己还有没有别的可能,别的途径,就得到了完美化解。
我在这件事里又一次看到了自己的急躁,急着向先生表明自己共情的态度,渴望先生看到我的重视,其实慢一步想想,这种时候的共情不过是加重了不明真相下的误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