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为《少年的你》贡献了票房,与看预告片后的期望有落差,不过尚且不错,细腻表情及情感的特写凭添了更多的文艺气息,冲淡了写实的效果,因为现实更为残酷。
魏莱,第一眼那漂亮的笑容没有达到她的眼睛里,如果她一直活着然后考上大学了会是怎么样的?
陈念,那第一眼的皮肤特写让我在想画妆师的手法技术很逼真,她演译的那种隐忍而又倔强的性格很吸引人,妈妈虽然不怎么称职,但却不失一个好妈妈,两个人很像,身处生活低处却心怀亮堂。
小北,首先吸引我的是造型技术,可能是因为现实的易烊千玺太过优秀,虽然演技还不错,但这个优秀的小混混怎么都没有办法让我入戏,毕竟气质是怎么都掩饰不了的。
可能学生时代太过平庸,钝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残酷竞争,在某种意义可底感到有丝庆幸。
那个学校那群疯狂复习的学生,我在想这些学生考上了大学,有多少正常善良的,或者我对正常善良的定义也是模糊的,那是一条独木桥的拼杀,没有硝烟却也是更为残酷的,如果说把少年时代形容成一个人格,那经过“浴血”后,少年的人格还能活下来多少呢?
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当各种简单易懂心理方面的信息进到大众视线后,各种的心理分析描述的文章公众号信息反倒更是增添人们的一种归因焦虑,如果一切的反思之后不能落实到自我行为的约束上,只变成一种谈资说辞话术的话,那该是挺可怕的一件事情吧。
第一次写观后随想,写完再看感觉奔至中年,心态却还如学生思维,幸或不幸?
心怀善意,阳光总可以照入,人生数十载,归处依然少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