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周围的很多人都在提“仪式感” 这件事。我也经常将:“生活需要仪式感。”这句话挂在嘴边,可是若是正经地问我:“仪式感到底是什么?”我一时间却语塞了。
有一句台词这样说:“仪式感,就是给没意义的事情找意义。”给没意义找意义,听着好似是很矛盾的事情,其实仔细想想才明白这就是所谓的“仪式感”。
生活本来就是由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琐碎平常的事情组成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重复无数遍同样的生活模式,一天又一天地重复,几百天都好像变成了一天,而“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和其他日子不同,某一时刻和其他时刻不同。所以有人说:“仪式感”就是为了提醒我们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以前我一直觉得结婚举办婚礼是一件极其麻烦和无聊的事情。每次看到那些满头大汗、身体疲惫的新人们还不得不挤出微笑应付那些根本不熟悉的亲戚的时候我在心里总是为他们感到同情并且告诉自己以后结婚的时候坚决不要举办婚礼。但是现在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这些新人明知道举办婚礼是一件麻烦又劳累的事情还乐此不疲了,因为婚礼也是生活的“仪式感”,新人们需要通过这场婚礼告诉周围的亲朋好友自己不再是独身一人,他们在这场婚礼中证明彼此的爱意同时借用婚礼将自己的爱人介绍给亲朋好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们是在为彼此制造回忆,当白发苍苍的时候两个人依偎在一起聊起年轻时共同的经历是何其美好的事情。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婚礼”、“节日”、“生日”是极具“仪式感”的事情,在这些特定的日子不论身处何方我们都会想办法聚在一起,就算数个小时的奔波只能换来片刻的相聚。
现在我慢慢觉得“仪式感”其实更多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稀疏平常的小事中,比如:陪伴。我们都知道“陪伴”的重要性,陪伴父母、陪伴孩子、陪伴老人。但是我所指的“陪伴”不是身体的参与,更多的是“心”的陪伴。很多时候我们和家人在一起,却低头玩着手机或是处理自己其他的事情,其实这仅仅是表面上陪伴而已。真正的“陪伴”是灵魂的参与,是你发自内心地想要和对方待在一起,倾听对方的心声,陪对方去做他想要做的事,而不是形在而魂不在。
端午假期正好碰上六级考试,这意味着我原计划回家的安排被打乱了,正当我犹豫是否回家的时候突然妈妈微信告诉我她想我了,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预约了顺风车,即使我来回要在路上奔波7、8个小时却只能在家呆一天,但是我觉得知足了。
在顺风车上,司机师傅给他老婆打了一个电话,因为开车的原因他用的是扬声器接听,明明是一个一米七几体态健壮的男人却在接听电话的时候像个撒娇的孩子,我忘了他们具体谈论的内容,总之都是很家常的话题,但是我记得司机师傅说的那一句话:“老婆,太晚了,你早点休息,等老公明天早上回来给你做早饭。”听完他俩的对话我当时心里暖暖的,即使当时夜已深了外面还下着雨。
这些小事在我看来充满了生活的仪式感,不需要过分的华丽和细致的策划,仅仅是陪伴,仅仅是想要把生活的新鲜感带给自己、带给别人就十分美好了。
希望在生活不那么愉快的时候我们能给自己写封信、给自己准备一份小礼物或是完成自己的一个小心愿以用来提醒自己生活需要“仪式感”,生活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