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剑儒学大讲堂——劳动不但能够创造财富,还能让人变得善良,“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儒家,又称儒学、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为历代儒客尊崇,是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且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子路向孔子问从政之道。孔子说:“做事要勤敏,率先垂范。带领百姓一起勤劳做事。”子路要求多说一点。孔子补充说:“要坚持不懈”。

大凡能造福一方百姓的为政者,一定是个“勤政”,有“率先”精神的人,领导走在前面了,百姓自然就会跟随。所以领导“先之”了,百姓就会“劳之”。

孔子最后还补充一句:“先之”容易,“劳之”也不难,最难的就是:“坚持!”做事不能虎头蛇尾,坚持才能成功。

劳动不但能够创造财富,还能让人变得善良,古人说:“劳则思,思则善心生”。所以,人一定要勤劳。教育孩子方面,不要以为给他安逸的生活就是“爱”,人只有在劳动的过程中才能学会很多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人要成才,必须勤劳,吃苦。安逸中长大的人,不但不能成才,而且不会善良。

先忧后乐范仲淹。中国四大名楼指的是: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山西永济鹳鹊楼,湖南洞庭湖畔的岳阳楼。

它们之所以成为名楼,无一不是因为该楼和历史上的某个重要人物有关。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被称为千古名篇,同时,岳阳楼也蜚声海内外,被世人所熟知。

《岳阳楼记》开篇就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巴陵郡就是现在的湖南岳阳地区,当时滕子京(政治家,文学家,今河南洛阳市人)任巴陵郡守,重修岳阳楼(原为鲁肃阅军楼,李白赋诗之后称为岳阳楼)之后,寄了一幅岳阳楼的画给范仲淹,让他给重修岳阳楼一事写一篇文章。

范仲淹从来没有去过岳阳楼,他凭一幅画,加上自己的想象,再借景抒怀,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无一不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为了纪念范仲淹和滕子京两位先贤,今在岳阳楼附近建有“双公祠”。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大臣中规格最高的谥号)”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今陕西彬州市),后因战乱,从其高祖开始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范仲淹从小丧父,其母改嫁一朱姓男子,所以范仲淹曾叫朱说。

范仲淹从小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成年后,他独自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著名教育家)门下。

范仲淹非常刻苦,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数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经典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他曾立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范仲淹能文能武,他曾以龙图阁(朝廷收藏御书,典籍,图画,宝瑞的阁楼)大学士身份经略西线边防,改革军事制度、调整战略部署,构筑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呼应的坚固防御体系,西北战线固若金汤。

西北边陲谣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羌人称范仲淹为“龙图老子”;西夏人称其为“小范老子”,认为“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

范仲淹为将,号令清楚,爱护士兵,对于前来归附的各部羌人,诚恳接纳,信任不疑,因而,至李元昊(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向北宋称臣(庆历和议),西夏军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范仲淹宽厚仁慈,他担任邠州知州时,有一次登楼饮酒,尚未举杯,就看到几个人披麻戴孝地营造葬具。

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得知是一名书生客死邠州,准备就近埋葬,但墓穴、棺材和治丧用具尚未制备。范仲淹听后非常悲伤,立即撤去酒席,并赠以钱财,使其得办丧事。

范仲淹志趣高雅,素爱弹琴,曾于琴中思古,又向志于琴道的崔遵度(北宋古琴家,湖北荆州人)请教“琴何为是”。

并问还有谁与他志同道合,崔公说是唐处士(唐姓,才德很高的隐士),于是范仲淹“拜而退,美而歌曰:有人焉,有人焉,且将师其一二。”

他为自己寻到能学琴与琴道的老师快乐如孺子。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载:“范文正公喜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操,时人谓之范履霜。

范仲淹熟治家甚严,教导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积德行善,范氏家风清廉俭朴、乐善好施。

一次,范仲淹让次子范纯仁自苏州运麦至四川。范纯仁回来时碰见熟人石曼卿,得知他逢亲之丧,无钱运柩返乡,便将一船的麦子全部送给了他,助其还乡。

范纯仁回到家中,没敢提及此事。后在闲聊中,范仲淹得知此事,不但没有责骂儿子,还夸奖他做的对。

范仲淹特别善于识人,当狄青(今山西汾阳市西河县人,曾代兄受过,面有刺字,作战时喜戴面具,披头散发)还是个下级军官时,范仲淹就对他很器重,授之以《左氏春秋》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

狄青从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后以武官任枢密使,成为一代名将。

张载(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人)少年时,喜欢谈兵,并立志要领兵取洮西之地。

二十一岁时,谒见范仲淹,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作为将领实在屈才,对他说:“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劝他读《中庸》。

后来张载遍观释老,无所得反而求六经,后成为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之一,宋明理学关学派的创始人,一代大儒。

富弼(今河南洛阳人)少年时,好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说:“王佐之才也”,并把他的文章给王曾(今山东省青州市人,名相)、晏殊(今江西省抚州市人,神童,名相)看,晏殊奇之并把女儿嫁给了富弼。

宋仁宗恢复制科(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后,范仲淹告诉富弼说:“你应该由制科步入仕途”,并推举他为茂材异等(特别出众的优秀人才),富弼从此进入官场,成为一代名相。

相传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城中文武官员,大多得到过他的推荐,惟有苏麟(今湖北宜昌市人),因在外县担任巡检,不在城里,未得提拔。

于是,苏麟就向范仲淹献诗一首,但该诗只有两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所以叫《断句》诗,范仲淹看了以后,心领神会,理解他的心情,便为他写了一封推举信,后来苏麟也得到升迁。

由于范仲淹对待羌民蕃户能诚信相待、和睦共处,在羌族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他当时的职衔是龙图阁大学士,族人亲热地称他为“龙图老子”。

范仲淹死后,羌人无不悲痛,羌族酋长数百人为他斋祀3日,“哭之如父”。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他勤学苦读、逆境成才的经历,这也造就了他做官清廉、关心民意、刚正不阿的形象,成为后人品学言行优秀的榜样。

孔子曾说为政者应该“先之,劳之,无倦”。范仲淹是个能真正践行这“六字真言”的好官。

明代有一个朝廷命官犯了死罪,朱元璋听说他是范仲淹后人,肃然起敬,立即释免了他。

但是,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范文程却是个汉奸,为范文正公抹黑,范文程原是明末秀才,后投降清军,为清军入关出谋划策,成为清朝开国功臣。

孔子说:“我跟他说话而不感到厌倦的人,恐怕只有颜回一个人吧!”

关于本文的解读还有一个比较流行的版本,孔子说:“我跟他说话而始终能恭敬不殆的人,恐怕只有颜回了吧?”

宋代有诗云:“贤哉颜氏子,至乐忘其贫。语之而不惰,好学无与伦。”这里的“不惰”指的是颜回。

这个解读可能不太符合事实,在孔子面前毕恭毕敬的人,何止只有颜回?

三国时期的何晏认为,这里的“不惰”指的是孔子,他说:“颜渊解,故语之而不惰。余人不解,故有惰语之时。”

根据何晏的意思,颜回对于老师的教诲一听就能够理解。所以孔子跟他讲话“不惰”,就是不厌倦。

而其他弟子,对于老师所教导的不能完全理解,或者是理解了之后,不能够付诸于行动,不能依教奉行。所以孔子对他们的教育积极性大打折扣。

夫子教导人强调悟性,如果“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孔子就不教了。

学生在找好老师的同时,老师其实也在找好学生,孟子曾说人生有三乐:一,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颜回曾称赞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他老师的诚敬是无人能比的,他又好学,能“不二过”。悟性又高,能“闻一知十”。又诚敬,能“不违如愚”。所以老师对他是“语之而不惰”。

孟子和咸丘蒙。老师喜欢教怎样的学生呢?一,悟性好的。二,好学的。三,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四,态度谦虚恭敬的。

孟子的优秀弟子众多,如乐正克、公孙丑、万章、公都子、陈臻、陈代、屋庐连、高齐、咸丘蒙、孟仲子、充虞、徐辟、陈代、彭更等十七人。

其中,咸丘蒙就是个非常善于思考的人,他和孟子有一段对话非常精彩,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叟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叟,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

咸丘蒙问:“古语说:‘盛德之士,君主不能以他为臣,父亲不能以他为子。’舜南面而立当了天子,尧带领诸侯向北面朝见他,瞽叟也向北面朝见他。舜见到瞽叟,神情局促不安。孔子还批评说:‘这个时候,天下危险得很啊!’不知道这话确实如此吗”?

孟子说:“不,这是齐国东郊的民间传闻,是尧上了岁数而叫舜代理天子的。《尧典》上说:‘舜代理了二十八年,放勋(尧)才去世,人们象死了父母一样服丧三年,民间停止了一切音乐。’孔子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人民没有两个天子。’舜如果在此前已经当了天子,又带领天下诸侯为尧服丧三年,就是有两位天子了,所以舜并没有把尧当臣子。”

咸丘蒙说:“舜没有以尧为臣,这个我已经懂得了。可是舜和瞽叟的关系我没搞懂。《诗经·北山》上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然做了天子,请问瞽叟却不称臣,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这首诗,不是你所理解的那样,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是后面两句:‘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王抱怨自己为了天下之臣而忙碌,不能尽心奉养父母。所以解说《诗经》的人,不能因为文字损害语句,不能以语句损害原作主旨。不能停留在文字表面,要用自己的思考去领会作者的精神实质,要‘以意逆志’才能得到诗的真谛。

如果只看辞句,《诗经·云汉》诗篇说:‘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从文字表面上解读,就等于说周朝的人全死了,没有后代了吗?这就是‘以辞害意’了。”

孟子的原话是这样的:“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评论文章诗词,不能断章取义,要通读全文,领悟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这对后来的文学评论思想有着重大的影响。

《礼记·檀弓下》记载,“孔子曰:啜(chuo)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孝无关乎地位、贫富,能做到让父母开心、高兴,即使生活清贫一样是尽孝。

孔子答子夏问孝时说:“色难”!对父母和颜悦色最难以做到,但又是最为重要。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问:即问候,古代人在问候时往往要致送礼物。

他:会意字,从人从也。他的初文写作佗,佗又由“它”演变而来,它的原义指“蛇”,后来本来表示蛇的它,因为被借用为代词之后,就创造出了个“蛇”字。

他最初的意思是别的、其他的,比如他乡,即指自己家乡以外的地方,他年指以前或者将来。《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吕氏春秋·贵生》:“又况于他物乎?”

后来,他逐渐被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上古时期的第三人称代词除了“他”,还有其、之等。如《论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他也指不正、邪的,如《扬子·法言》:“君子正而不他。”

民国时期的教育家、文字学家刘半农发明“她”之前,第三人称代词的他,并没有性别差异,男女都可以用。

她也指美好的事物、自己喜欢、敬重、热爱的事物等。

他也虚指。如:打他个措手不及。

他也指姓氏,源于蒙古族。

再:一举而二也。凡言二者,对偶之词,凡言再者,重复之词,一而又有加也。从一,冓(gòu,同构)省。

“再”字是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为:在一条鱼的首尾处各加一横线,金文字形中上下都有“二”,结合中间鱼形的简化,可表达重复得鱼“一举而二”的意义。

据《说文解字》,本义是两次、第二次,用作数词。而古文中,“再”和“二”是有一定区别的,两两相对为“二”,一个一个相互堆叠,则用“再”字,如《书·禹谟》:“朕言不再。”

“再”常表示更加,如“再勇敢一点”。如《礼·儒行》:“过言不再。”

后来,“再”被虚化为副词,引申有重复、继续等义,如用在动词前,修饰动词,表示同一动作行为进行了两次,再来表示“多次”、“不断地”。如《左传·僖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送:遣也。从辶从(yìng),从人从灷(zhuàn),灷指火种,人灷结合,意为种的延续,即婚嫁。如《唐韻》:“古者诸侯取夫人,则同姓二国之。”《荀子·富国》:“送迎无礼。”

辶结合,意为送嫁。送的原义就是送嫁。后延伸指把东西从一地运到另一地方。如:送货。

送也指送别、送行,《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送也指送终,如《孟子·离娄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明史·海瑞传》:“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器者百里不绝。”

送也指了结、断送,如《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

自寻死路叫送死,向对方示意,以求得和好叫送人情,以眼神传递情意叫送秋波,放松后放走叫放送,用迷信的方式让自己脱离贫穷叫送穷。

全文理解为:

孔子托人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会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

《大学》里说:“诚于中而形于外!”人一定要内心真诚,并真实地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

孔子问候远方的朋友,内心是真诚的,所以他要向朋友行拜礼,同时,他要感激那个帮他捎话捎信的人,所以他要再拜。

孔子的一投足、一举手都保持了恭敬的态度和正大的气象。这既是他个人修养的具体体现,也通过自己的“身教”,身体力行地向弟子们诠释了“礼”的真正意蕴。

古人是怎么送别的。欧阳修曾说:“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人生总是有聚有散,聚的时候固然开心,散的时候总是让人伤感,这是人生常态。

在通讯不发达的古代,聚散更是让人心情复杂,李白曾说:“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表面看似旷达、豪迈,他们内心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喝送别酒是古代文人最常用的送别方式,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的《金陵酒肆送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直到现在,喝酒送别依然是最常用的送别方式。

喝酒送别也叫饯酒,最早源于先秦时已流行的一种叫“祖”的风俗。“祖”,原本是出行时祭祀路神的行为,目的是祈求旅途平安,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称:“祖者,行神,送行之祭,故曰‘祖’也。”

后来干脆将送行喝酒称为“祖”,东汉学者郑玄即称:“将行而饮酒,曰祖。”祖,又称“祖行”,在先秦时属“七祀”(或“五礼”)之一,为“行祀礼”,时人出行必不可缺。

写送别诗,也是常用的送别方式,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人也常用唱歌的形式送别,如高渐离送荆轲时击筑而歌曰:“风箫箫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谢浑的《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折柳送别的习俗在《诗经》中就有记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杨柳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古人用杨柳枝条送别还寓意尽早适应环境。

古人又视杨柳有辟邪功能,所以送杨柳有祝旅途安全的意思。

如隋朝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古人喜欢攀花弄草,宋代王安石《杖策》诗中就有“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弄草兴常新”。

古人还有攀花送别的习俗,唐代张籍《送从弟删东归》中称:“春桥欲醉攀花别,野路闲吟触雨行。”李白《江夏送张丞》亦称:“藉草依流水,攀花赠远人。”类似的还有耿湋(wéi)的《荐福寺送元伟》:“送客攀花后,寻僧坐竹时。”

攀花有梅花、牡丹、山茶花、桃花、杏花、樱桃花甚至不知名的野花只要随手可摘,都可以送。

如唐代诗人元稹曾用樱桃花送别,其《折枝花赠行》诗写道:“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元稹还曾折牡丹花送别,其《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诗称:“莺涩余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

古人送别的地点一般分陆路和水路,走陆路一般在长亭或者短亭里,走水路则在渡口边。

陆路送别比例有名的就是灞桥,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区东十公里灞水上。始建于汉,汉唐时送客多到此桥作别。

唐时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的风气,为文人骚客所乐道。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灞桥风雪”从此被喻为“关中八景”之一。

在周代,亭是设在边塞用来观察敌情的处所,如《墨子》记载:“百步一亭”。在秦汉时期,亭成为各地的治安机构,亭设有亭长,刘邦就曾做过亭长。

慢慢地,亭发展成为筑在路旁的公家房舍,供旅客投宿休息。如《说文解字》曰:“亭,人所安定也。”《风俗通》则说:“亭,留也,行旅宿会之所也。”

古诗中常常会提到“亭”字,如柳永的《雨霖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民国时期的李叔同为一首欧美歌曲重新填词,写下了《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渡口送别常见有渭阳和南浦。“渭阳”最早见于《诗经·秦风》:“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渭阳即渭水之南,那里设置了水边送别的场景,后渭阳成为重要的送别地。渭阳甚至成为送别的代名词。

如杜甫的“寒空巫缺曙,落日渭阳情”。杜牧的“寒空金锡响,欲过渭阳津。”

南浦今属重庆市万州区,与渭阳齐名,如屈原的《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江淹的《别赋》中写道:“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都兵剑,号卧牛斋主,桃园书画社社长,剑兰客厅掌门人,当代著名书法家、书画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其书法作品被称之为“兵剑书法”。共和国同龄人,出生于太行之巅一一山西陵川。都兵剑先生曾戎马军旅20载,后创办“北京鸿都书画院”并担任院长,研究探讨和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都兵剑先生先后发表书法专集《翰墨剑情》、《兵剑书法作品集》,中篇小说《岁月留痕》,回忆录《剑行》,散文集《手机上的歌》等文学艺术作品。

卧牛斋主都兵剑先生是当代行书名家,兵剑先生的行书被誉为当代流体行书名家,可以说兵剑先生把行书写到了精致程度,并且在书法风格上也自成一体,是在继承中以所发展的。兵剑先生出版了很多部书法学习的专著和书籍,为普及书法教育、学习书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对于兵剑先生的书法作品来说,自然与古朴并存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著名书法家、画家、书法教育家卧牛斋主都兵剑教授自幼喜爱书画,坚持50年临池不缀。习遍二王、柳、颜、欧、赵诸家精品,研究历代名家之精髓。能融各家之长,自幼风格,楷、行、隶、篆、草五体皆能,以隶书见长,国画以书入画,也有较高水平,功底比较深厚,属传统功力型书画家。

著名书法家、画家、书法教育家卧牛斋主都兵剑教授作品汲取二王笔意,颜柳风骨,又有欧体俊秀和赵体灵动之气,楷书疏朗爽健,行书收放有度,隶书古朴大方,小篆俊秀有力,草书妍美多姿,先后在宜昌、武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西安、烟台、香港、澳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地展出。

著名书法家、画家、书法教育家卧牛斋主都兵剑教授在国内外获得金银铜奖30多次,并传播到日本、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地区,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著名书法家、画家、书法教育家卧牛斋主都兵剑教授出版有《卧牛斋主都兵剑先生毛笔书法集》。毛笔和国画作品集正在筹印之中。

卧牛斋主都兵剑书法端庄俊秀,肥瘦相宜,方斗之间见真功。

卧牛斋主都兵剑书法作品笔锋有力,雄浑博大,蕴含了千钧力量,字体圆润丰满,颇有颜真卿的风范。

卧牛斋主都兵剑书法字体苍劲,运笔有力,整体给人一种雄浑圆润、丰满洒脱的感觉。

卧牛斋主都兵剑书法这幅草书,骨感清俊,灵动飘逸,豪迈中透着豪放,洒脱中透着不羁。

卧牛斋主都兵剑书法作品,洋洋洒洒,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颇有王羲之的遗风,堪称行书作品的典范。

卧牛斋主都兵剑书法中透着秀气,笔画该弯则弯,该直则直,该重则重,该轻则轻,很有大书法家的气势。

卧牛斋主都兵剑书法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若霜林无叶,瀑水进飞。

卧牛斋主都兵剑书法群鸿戏海,舞鹤游天,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卧牛斋主都兵剑书法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卧牛斋主都兵剑书法丝毫不受束缚,甚至整行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来去无踪。

卧牛斋主都兵剑书法观其力而不失,身子展而不夸,笔迹行云流水,苍劲有力。

卧牛斋主都兵剑书法字字遒劲、笔锋强劲、婉转圆润、笔法自然。

卧牛斋主都兵剑书法龙蛇竞走、磨穿铁砚,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卧牛斋主都兵剑书画作品整个篇幅一气哈成,笔画引带牵丝,势如跳跃,行气贯通,笔墨计白当黑,干湿得当。

卧牛斋主都兵剑书画作品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卧牛斋主都兵剑书画作品秾纤折中、清雅自然,楷书圆熟洒脱,气势奔放,古色古香,流畅自然!

卧牛斋主都兵剑书画作品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卧牛斋主都兵剑书画作品有“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

卧牛斋主都兵剑书画作品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卧牛斋主都兵剑书画作品其色,其形,其浓淡枯湿,其断连辗转,粗细藏露皆变数无穷,气象万千。

卧牛斋主都兵剑书画作品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具有了最为生气灌注的特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