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上文所述,我们知道,现代人类起源于距今约20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关于智人,我们上一节中提到过,他们是由留在非洲的晚期直立人演化而成的。对于智人的特点,我就不描述了,因为你、我和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所有人类,都是智人。晚期智人在体型、智力、脑容量方面已经与现代人类无异,只是肤色偏深。
最早完成突变的是人类东非祖先的一支后裔,他们的Y染色体单倍群为A-M91,可以称为最古老的现代人。他们原本生活在非洲东部,现存的直系后裔是现在生活在非洲南部的“科伊桑人”与“布须曼人”。他们的身材矮小,女性平均身高在1.4米左右,男性也很少超过1.6米。皮肤呈现一种黄中透红的颜色,颧骨很高,面部扁平,头发呈现浓密而卷曲颗粒状。
距今约12万年前,人类东非祖先的另一支后裔Y染色体单倍群突变为B-M60和M168。M168继续突变为三个分支:C-M130、P9(YAP)、F-M89,其中的P9(YAP)又继续突变为D-M174和E-M96(SRY)。至此Y染色体单倍群A、B、C、D、E全部凑齐,这些都是比较古老的人类,他们的统一特征就是肤色偏深。其中,B-M60的后裔分布非常分散,遍布整个非洲大陆,涉及很多不同的人群和文化,典型的有俾格米人。其特征与A详细,肤色深,身高矮,比较边缘化。E-M96是现在非洲尼格罗人种(黑人)的标志性性基因,他们的肤色已经呈现出黑色,身高较A人群有了大幅的提高,属于一种身材细长的人种。面部扁平,体毛不发达。他们在非洲西部完成突变后,迅速向整个非洲扩散。扩散到东非时,大量屠杀和驱逐了位于东非的A人群,将他们驱赶到了非洲西南部的荒漠中。
还有一部分E向北迁徙,扩张到了今天的埃及地区。之后,他们不断与亚洲迁徙至这里的其他族群融合,形成了“古埃及人”。古埃及人建立的“古埃及文明”则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二早的文明,他们继苏米尔人之后发明了世界上第二种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这里还是得注意,“古埃及人”与后来的“阿拉伯人”和现在的“埃及人”也没有继承关系。在阿拉伯人占领埃及之前,古埃及政权已经被罗马帝国消灭。公元前30年,屋大维占领开罗,埃及国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自杀,托勒密王朝覆灭,随后埃及并入罗马帝国,四大文明之一的古埃及文明,就此灭亡。现在的埃及全称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相当于阿拉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古埃及文明几乎完全没有关系。
距今10万年前,非洲的晚期智人越来越多。有一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的脑海中出现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一看”的想法,于是他们就开始了自己的远行之旅。有些读者可能会问,他们为什么会迁徙?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也没有明确的答案。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生物扩张的本能。小到一个细胞,大到一只鲸鱼,所有的生物,其本能就是生存和复制。对于动物而言,复制就是繁殖。如果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例如一间屋子里,那么这种繁殖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完成,因为空间不够。我们不妨用现在的一些动物行为去解释一下。像草原上的狮群,每个狮群都有自己固定的势力范围,以尿液为标记,标记地标。晚期智人大概也有自己固定的狩猎范围。当人口不断增多时,原先区域内的食物不够了,而又无法通过战争占领其他领地。这就导致他们的食物资源匮乏,为了生存,只能选择迁徙。
第二,生活方式的影响。在1万年以前,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狩猎和采集,那时候没有畜牧业,也没有农业,只能靠捕捉野生动物和采集野果子为生。像植物种子和果实,这片吃光了,再想吃,就得等几年,而晚期智人可能并不知道这一点。同样,大家都知道,动物也不傻,人类在这片地方呆的时间长了,它们的同伴们被杀了不少,他们就会跑去别的地方。所以,跟随着食物来源的流动,晚期智人也不断迁徙。
不过,笔者更倾向于这批智人是因为竞争失败和资源不足而被迫出走的,因为这批人确实比较弱,从之后他们的表现也能看得出来。
这群最早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就是我们上文提到过的Y染色体单倍群为C、D的人群。
D人群就是现代的矮黑人,他们和现代的非洲黑种人(尼格罗人)拥有同一个祖先,现在的印度安达曼群岛原住民是他们的直系后裔。通过命名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平均身高很矮。根据1875年时由英国殖民者测量的身高数据,安达曼人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只有153.6厘米,女性也只有142.7厘米。皮肤呈现暗褐色至黑色,体毛不发达,毛发短而卷,头发为暗褐的黑色。面部器官扁平,嘴唇较厚。
纯种的C人群现代已经不存在了,棕种人是他们的直系后裔。他们的身高适中,较矮黑人偏高。肤色呈巧克力色,体毛较为浓密,头发呈黑色波浪状,且发质较为粗糙。面部特征为鼻高唇薄,下颚粗大,颌骨突出。因为现在的棕种人基因并非完全来自C人群,所以其后代面貌可能与C人群有所差异。
通过以上比较,大家可以发现C、D 两大人群在体貌特征上比较像。同时他们是第一批迁徙至亚洲晚期智人,且迁徙方向、时间大致一致,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笔者暂时将他们命名为“古亚洲人”。
古亚洲人自东非出走,穿过红海(冰期海平面较低,红海南部地表裸露),第一站到达今天中东地区。此时,中东地区已经有前文提到过的尼安德特人分布。按照我们现在掌握的体质数据去推测,古亚洲人应该不是尼人的对手,所以他们并没有深入尼人的分布区。他们向南,沿着印度洋海岸线继续迁徙。尽管如此,古亚洲人还是与尼人发生了一些基因交流,就是啪啪产生了后代(羞)。选择这条路径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方便他们捕食海中的鱼类、贝类,这些食物富含蛋白质,而且比较容易获取。
他们走过今天的阿拉伯半岛南部,进入伊朗高原,再进入印度北部。有一部分人留在了这里,成为“前达罗毗荼人”,是印度最早的原住民。剩下的人则继续东进,到达东南亚。在这里,他们分成两拨人。
一拨是C人群中的一支,他们选择向南迁徙。由于那时候的海平面较现代要低很多,所以巺他群岛与中南半岛连成一片,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的许多岛屿也连在一起。6万年前,棕种人到达并占领了这片地区。后来海平面抬升,澳大利亚与亚欧大陆隔开,棕种人被永远的留在了这块孤立的大陆上,成为了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祖先。由于澳洲大陆孤悬海外,气候变化无常,土壤贫瘠,缺乏大型畜力工具,这些外在因素大大限制了先进文明的产生。所以这些棕种人在石器时代停留了很多年,直到欧洲人发现了这片大陆。
另一拨古亚洲人则留在了中南半岛,距今4-5万年前,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又北上占领整个东亚大陆,创造了中国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历史课本中的“山顶洞人”、“资阳人”都属于古亚洲人。
在古亚洲人北上的过程中,遇到了上一章中提到的人类另一支表亲——丹尼索瓦人。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不同族群之间基本上是没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说法。对于丹人而言,这些远道而来的外族,基本等同于入侵者。于是,他们一言不合就撕逼(当然,那时候未必有语言,或许是一见不合就撕逼),发生了冲突。
上一节说过,丹人的迅速扩散是因为在北亚缺乏竞争,而古亚洲人的出走是因为在非洲竞争失败。所以,这次冲突是一场典型的菜鸡互啄。按照进化论的观点,似乎较晚形成的古亚洲人会占有很大的优势。但由于丹人已经在这里生存了20万年,族群人数已经发展的足够多;而古亚洲人又属于晚期智人中战斗力偏弱的类型。所以即使在工具使用、战斗经验上有优势,古亚洲人也能未将丹人彻底灭绝,只是将丹人向北方驱赶。
同时,由于不存在生殖隔离,他们之间又羞羞发生了某些不可描述的关系,使丹人的基因永远留在了晚期智人的体内。例如,藏族人的父系基因中就有大量的矮黑人D系成分,而藏族人适应高原的EPAS1基因,却是来自丹尼索瓦人。这表明矮黑人曾与丹人在青藏高原上发生过基因交流,而这种基因遗传到后来的藏人体内,使藏人血液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帮助藏人适应了高原缺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