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书上有这么个观点,说能力、意义、快乐这三个加在一起可以产生召唤。
这让我想起福格行为模型的一个关系说:能力+动机+提醒=行为的发生。
把意义对应给动机,把快乐对应给提醒,于是就可以召唤出一个人做某事的使命、行动。
对于年轻人,他们可以分成四种:疏离者25%(比如以手机为目标、以游戏为目标……都会比较容易痛苦);幻想者25%;浅尝辄止者(不了解超越当下的意义,他看重虚荣和待遇)31%;目标明确者20%(能够看到目标背后的意义,不被年龄影响,乐观,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被目标困扰的人(比如反社会的人,要报复社会)
如果一个人没有找到亲社会的目标,他就会容易显得愤怒和自我吹捧。
当我们的心智还跟不上身体的成熟速度、社会环境的激烈变化,我们就会出现“成年早起”的现象。什么呢?就有点像青春期反应期滞后的感觉似的。不灵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负面现象,比如“空心人”的症状、“啃老”的现象等等吧。
但是使命感的生发是由内而外的,不是别人能给自己强加的,所以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很重要。
我想,我只想感恩我的父母,其次就是感恩我的孩子,所以就是这种感恩会在我心底生发出强大的使命感。
累一点无所谓,吃了亏也无所谓,但到最后都一定要回到原点,才不至于灵魂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