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知识付费狂欢的背后,是数以千万消费者的买单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及人们对于“内容”和“知识”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念的认可,在近两年实体经济下滑的情况下,“知识付费”却逆风飞扬,迎来井喷,现象级产品和爆款层出不穷。
“分答”上线仅一个半月,发展超过1000万收听用户,100万付费用户,交易额超过1800万元;喜马拉雅FM首届“123知识狂欢节”单日成交额超过5000万;马东团队的奇葩说选手开发的付费音频课程《好好说话》在喜马拉雅FM上线,订阅用户达到54.6万人;李笑来老师在得到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售价199元,至今已售卖超过16万份;武志红售价199元的心理课,上线5天订购超过5万人。
而在各类知识付费平台爆发和行走的知识IP狂欢的后面,是数千万乃至上亿知识付费消费者为这场狂欢奉献出的真金白银。
这些消费者付了钱,买了单,听到了想知道的道理,过好自己的生活了吗?
02很多人买了,部分人听了,只有少部分人用了
在知识付费的大潮面前,我也不例外,去年以来,购买的课程或付费专栏超过2000元。学习付费课程时,很早就注意到,不管是多厉害的IP,其付费课程的打开率并不高,单堂课程的收听人数同整体的定购人数相比,整体很难超过20%,尤其是越到课程最后,收听的人数越低。看看不同平台部分课程的截图吧,请大家注意订购人数和收听人数。
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得到)--订阅人数:166334
刘轩-教你巧用心理学,过更有效率的人生(十点课堂)(订阅:92097)
马东携奇葩天团亲授“好好说话“(喜马拉雅FM)(订阅:54.8万)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花了钱,并没有完整完成整个课程的收听,更别说应用于实践。
真金白银购买的付费课程,为什么束之高阁?
前几天,写作平台简书上作者“小鹿快跑”写了自己在知识付费上花5000元得到的4点教训,引起了很多人共鸣,留下1000多条讨论,他们的留言反映了大部分人买了却不用的原因:
1、成长带来的焦虑,渴望成功,渴望一朝成名,看到速成类的控制不住冲动,买课时只看到了主讲者的华丽逆袭,却没有看到别人一天又一天持续付出的努力;一旦发现不能立竿见影,就懈了气。
2、想学的太多,冲动之下购买了太多的课程,可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学习,很多课程不了了之
3、看到热门课程推荐,为主讲者的光环所吸引,冲动之下付费,等冷静下来才发现课程对于自己并没有那么必需,持续听课就没了动力
4、有的付费栏目确实很好,可深入学习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自己的现状根本没法顾及,于是被束之高阁
我自己也有同样的经历,有一个投资类的专栏,年费1000元左右,主理人内容产出相当高,所提供的投资逻辑训练也是大为受益,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跟踪和挖掘,于是有至少一半的内容都只是泛泛而读,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应;而一个声音训练的,是一时兴起在喜马拉雅上开了专栏,为了让自己的声音更加专业,购买了这个课程,但到现在语音栏目已经有近半个月没有更新,而这个声音训练的应用更无从谈起。
03知识付费也需要断舍离,5个步骤,让你成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知识付费面前,很多人买了,部分人听了,只有少部分人用了。那怎么才能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呢?如同我们购物一样,知识付费也需要断舍离。
1、买单之前,先问问自己购买它的动机
在购物时,我们通常会被时尚宣传裹挟,或为折扣促销所刺激,买入许多不需要或不适合自己的物品;知识付费也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看到主讲人短时间的华丽逆袭或课程宣传的似乎学了一门课,从此就可以过好这一生的文案,就冲动付费。
付款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要买这个课程方面,它能帮助我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真的是我当前迫切想解决,优先级很靠前的吗?所学知识我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或工作的哪一方面?问了这些问题后,你也许就明白了,自己有时真是一时冲动而已。
只有购买动机是刚需时,才会让我们有充足的动力去学习。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刚需呢?人只是在正向反馈的激励下才更容易坚持下去,如果它所针对的问题是我们当下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的痛点,就能够让我们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以便于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而一旦学习的东西在现实中产生效果,更会激励我们继续坚持下去;从另一方面来说,知识付费是为个人成长投资,既然是投资,我们当然要追求回报率。将钱用在刀刃上,让每一笔付出都能产生价值,这才是最合算的买卖。
公众号运营课程是我前天刚购买的课程,很早就关注过,最后决定下单,是因为想快速了解公众号运营中的一些技巧,节省自己摸索的时间。我的公众号是工作之余打理的个人自媒体平台,以前一直将精力主要放在原创文字的撰写上,埋头码字;所谓的运营,只是将文章链接分享到朋友圈和微信群。在把熟人圈扫了一遍后,粉丝增长陷入了长达半年的停滞。
一直到端午节放假前突然灵感一现,主动把自己的文章推荐给自己转载过我文章的几个公众号编辑,结果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些大号转载后,吸引了很多公众号转载,连带着近半年的一些旧文也被编辑挖掘,重焕生机;一个月时间,粉丝数新增是此前一年累计粉丝数的两倍,并且和很多编辑建立了良好的互动。这突然让我意识到运营于个人自媒体发展的重要。而借鉴别人的经验,可以让我走得更快更好。
购买自己真正需要的课程,能够让你有更多的可能成为付了费,听了课并使用于实践的少数人。
2、看看自己是否具备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条件和动力
有的课程是需要一定的前提和条件的,没有这个前提,你把市面上所有相关的课程买了都没有用。
比如近期市面上非常热门的快速阅读,它的前提是什么?首先你得是一个有阅读习惯,爱好阅读的人。如果你根本就不喜欢阅读,只是一时跟风下单,即使你都听了,也知道了快速阅读的方法,可你还是不喜欢阅读,那又有什么用?
而且很多课程需要一定基础,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理解这门课能够解决你的哪些痛点问题。人不知道有的事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有的课程,你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你对在实际工作中的痛点没有体会,没有了解,你即使听完课程,也不知道里面到底哪些是最有价值的。就比如我所定购的那个公众号运营的课程,并不建议没有公众号实际运营经验的人去购买,为什么?你没有运营过公众号,你连里面的一些概念都会不清楚,也不知道实际运营中到处哪些成为你上升的障碍,更别说运营思路的应用。
3、问问你有时间学习这些课程吗?
“一入侯门深似海,我没算花了多少银子,反正得到、豆瓣时间、喜马拉雅、简书、网易云课堂买了各种,然后发现根本来不及听。有些坚持学完,学完就学完了。”这是一网友在简书那篇文章下的留言,类似这样情况的应该不少吧,买到最后,可能自己都忘记了有哪些课程,更别说一门一门潜心学习。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对于一般的上班族来说,每天能抽出三小时用于自我提升的学习已经很不了起。在打算支付时,不妨看看自己当前的时间和精力安排,它是否能够排到靠前的优先级。
在工作和生活中,三大原则是一个很实用的管理方式和技巧,每天安排三件最重要的事,每天梳理三个让自己快乐或感恩的三件事(人),每年三个大的目标….我们在付费知识学习时也可以使用这个原则,同时学习的课程最多不超过三门,其他的都列入候补课程。
合理安排,张驻有度,才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潜心学习。
4、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案
选定了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案,才能让我们的学习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不是随心所欲,因为一些意外或情绪上的问题让学习进展变得遥遥无期。
一般课程都会永久有效,所以不必强求自己按照课程更新的进度严格执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定每周安排几节课的学习,每次学习多长时间,在多长时间内完成整个课程。
除了计划外,我们还需制定学习方案,强制自己深入学习,比如每次听课要做笔记,每学一堂输出一篇文章或做一次分享,或是应用于工作实际。这样目标明确,就更能让我们自觉自律地去执行。
5、人至践则无敌,实践是学习最有效的途径
学习最有效的途径还是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总结归纳最后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为什么很多人道理听了很多,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他的所有行为仅仅止步于“听”和“想”,而唯一能够带来改变的唯有“行动”。
可以学完以后做微群分享,分享实际是将学到的东西再做一次逻辑梳理的过程,也是可以将理论结合个人体验的机会,分享中和别人的互动更能拓展你思考的深度。这一方式我经常使用。
可以将它进行拓展思考,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为自己的观点和理论,并输出为文章或指导自己的生活或工作。在李笑来老师的专栏中接触到出售时间的三种模式后,突然想起自己以前读大学时兼职的经历,想起自己工作生涯中碌碌无为的一些阶段,因此提出普通人享受“时间复利”的三个原则:“一是珍惜你的时间,让每一段时间都能发挥价值,带来成长;第二重含义就是要懂得成长不是一蹴而就,我们要有耐心,要能沉住气。三重含义就是要善于将不同阶段的成长、收获、资源进行整合,让时间产生1+1大于2的效应。”把这个观点分享给朋友们后,朋友们觉得很受益,相关的文章转载也超过10次。更重要的是,我更加清楚了以后每一段时光都不能荒废,每一阶段都要让自己有新的成长。
太阳底下无鲜事,如果你曾经读过很多经典书箱,再去上一些付费课程,就会发现很多课程只是将经典书籍的某些观点掰开了揉碎了再加上自己的经历说给你听,而后面的精华,始终是那些朴素的道理。
在知识付费的大潮中,不要迷失了自己;别人灌输的始终是二手货,经典书籍还是要自己读的好,多读些经典,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才是个人成长赖以持续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