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与李清照词中“愁”的对比

南唐后主李煜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都是家喻户晓的婉约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两人词中分别所体现出的那一腔愁情。他们两人虽然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却有着十分相似的生活经历,那就是都历经了国破家亡的历史剧变,他们通过诗词的创作,传递出内心无限的哀愁。因此,他们的诗词中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但由于个人的性情,生活体验以及生活感悟等方面不尽相似,所以,他们的诗词创作也不乏同中之异。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前、后期词中“愁”的对比

从李煜和李清照的诗词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心思非常细腻的人,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会的既到位又深刻透彻。因此,他们诗词中的愁情便呈现出了很多种形态。首先,两人前期的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愁大多都是离别相思之愁,往往是通过伤春和悲秋体现出来的。作为一代君主的李煜,他的作品大多数呈现给人们的是奢纵的宫廷生活,作为皇帝的他,不愿意操心国家大事,更不喜欢潜心研究政治。他所喜欢的是在宫中自由自在地饮酒赏花,吟诗作对,一晌贪欢,甚是悠闲。从表面上看,人们或许会认为他过得很闲适,很坦然,很潇洒快乐。其实不然,因为他早就意识到自己最终的悲剧。他希望通过靡靡之音来麻痹自己,掩饰自己,尽情地沉迷于眼前美好的生活。但由于他是一个天性的敏感的人,因而已形成了悲剧意识。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无法排解的忧思和愁情。如他前期的作品《菩萨蛮》中所写:“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虽然表面上是写男女的生活乐趣,但是从深层次的意境上来看,却透露出无限的哀伤和凄凉。又如“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体现了他在极尽欢乐之后,一个人独处时内心中无尽的失落与惆怅情怀。李煜不仅仅是一代君王,更贴切地说他是一位非常卓越的文学家。虽然他前期的生活纸醉金迷,奢华无度,但他的灵魂却是寂寞的、孤独无依的。那些描写纵情生活的词作,实际上体现了他企图通过这些短暂的欢歌乐语来抵制无常的人生中的悲伤和哀愁。与李煜相比,才女李清照最前期的生活是非常美好的。父亲是当时比较著名的学者,丈夫赵明诚是金石考据家,那时候的她生活优裕富足,夫妻情投意合,家庭幸福美满。可是后来渐渐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夫妇长期分别,使她常常陷入无尽的相思之中,因此,在这一时期,她写下了不少抒写寂寞愁苦的诗词。如《醉花阴》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写的是重阳佳节之时的思人之情。通过“愁”、“凉”、“瘦”等这些萧索的词,写出了她因终日思念丈夫而惆怅不已,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心境。陈祖美把这首词阐释得非常到位:“自己被迫离京而产生的离愁别恨,对于人的折磨,犹如风霜对黄花的侵袭,政治的忧患给主人公所带来的体损神伤,就像黄花将在秋风中枯萎一样。”体现了她深受离别相思之苦。又如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名句是由于她独特的经历,独特的思乡情怀凝结而成的。“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引《外传》:‘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绵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词表由此而来,表达出自己不舍与丈夫分开的那一种哀婉的情怀,并且她把这种无可排遣的相思离愁抒发的淋漓尽致。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无论是一代君王李煜,还是才女李清照,他们的诗词创作都在经历了国破家亡之后才真正达到了创作上的巅峰。他们的愁情哀伤也是在后期的诗词创作中得以最充分最深刻最真切的体现。李煜和李清照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真”。首先,李煜这位生长于深宫之中,阅世甚浅的词人,自始至终都保持着非常纯真的性格,在他的词中,我们不难以发现到处都是真实情感的倾泻和外露,从不加以节制。他后期的词真实地抒发了他内心深处的那一腔亡国之痛,痛彻心扉。如《相见欢》中:“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首词,是李煜沦为亡国奴后创作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凄婉悲哀的。第一句:“林花谢了春红”,道出了作者的那一种伤春惜花之情,这正是对他这个昔日皇帝风光无限,而今沦落为亡国奴的最好形容。这也是他短暂的一生中最大的转折。“太匆匆”和“晚来风”写出了他满腔的怨恨与哀愁,哀叹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无奈”二字真实地体现了他懦弱不堪的性格,他并没有力量,更没有信心去挽回他所失去的一切,改变他的悲苦命运。最后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把自己个人的失意情怀与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缺憾相融合,使人感同身受。又如他的名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运用了比喻、反问等手法来悲叹命运、思念往昔,充满了无限的慨叹和哀愁。词的一开头就连着两个诘问,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作为一个被囚禁的皇帝,他脑海中不断地闪现着的是美好的往事,但睁开眼睛,却是残酷无比的现实。两者加以对比,只会是无限感伤涌上心头。词的下阕,表现出了物是人非的境况。他无穷地憾恨然而却无可奈何。他把难以诉说的失国之痛,亡国之恨全都用一个“愁”字来诠释。最后一句真乃是千古绝唱,那源源不断地向东南流去的春水,正如他绵绵不绝的故国之思;那滔滔不尽的江水,正如他滚滚而来的失国之悲。水汹涌波涛,无情地把言恨的弱者淹没覆亡,空留亡国之恨。可以说:“宋朝的刀剑灭亡了李煜的王国;而后来,李煜的笔则征服了灭亡他的宋朝。”李清照后期词中的哀愁也来自于生活中对现实的感悟。她的词中大多数都体现了“物是人非”的浓重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对往事的深情眷恋之怀。如她的《武陵春》:“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一首悲情哀愁之词。第一句“风住沉香花已尽”,简短的几个字就描绘出了那一种凄凉的环境氛围,“日晚倦梳头”,可以看出,她的愁无处可依,无可奈何,消极面对生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愁苦的心境只能让她以泪洗面。最后一句“载不动,许多愁”,她把抽象的“愁”具体化,并且赋予它重量,在她看来,这种“愁”连小船都承载不了,更何况是她小小的内心。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声声慢》更是体现了她满腹的愁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的意境是非常凄凉的,呈现出一种伤感悲凉的氛围。运用一系列萧索的意象,勾勒出一副阴沉惨淡的画面,这也是道出了她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这首词的声调也十分独特,运用反复、重叠的艺术效果,让人读出来如一串哀婉的音乐,倾诉出了她凄凉的心情,悲凉的境况。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个人性格对词中“愁”的影响

李煜和李清照词中所透露的愁情不仅与他们国破家亡的痛苦经历息息相关,这与他们个人的性格也是分不开的。首先来谈一谈李煜,他被后人称为“词中之帝”,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皇帝,显然他是失败的,失败不仅是因为他所处的历史境地所致,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个人的性格所造成的。其实,我们可以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倜傥的艺术家。生于帝王之家,长于动乱之时,李煜作为宫中男儿,不操戈习武,功名,却唯独喜欢吟诗作乐,纸醉金迷。他天性懦弱,多有柔婉的女儿气息,从他的身上丝毫看不出任何的阳刚之气。古人对他的评价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可见他的性情是多么地儒懦,如同女子一般的温婉。从他前期的诗词中可以看出李煜的气质是柔婉清秀的。如《谢新恩》中:“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又如:《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李煜还喜欢借女子之口来抒发情怀。如《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姿意怜。”这些诗词大多具含有婉约的风韵,闺内的柔情,却出于一个帝王李煜之手,可见他心思细腻。李煜的性格与他作帝王的身份是相互矛盾的。从一个帝王的角度去看待他,他是愚笨无能、狼狈不堪的,让人觉得既可悲又可怜。而在诗词创作方面,他又得心应手,胸有成竹。从一个平凡人的角度去看待李煜,可以看出他渴望像所有的普通文人雅士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当然,李煜还是一个多情浪漫的人,前期的诗词创作中,呈现给我们的大多是男女间的约会及爱情等方面。不可否认,李煜的感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无论是对昭惠还是对周后,他的爱都是一往情深的,因此说李煜的悲剧不仅是命运的悲剧,同时也是性格的悲剧。他的性格造就了他的诗词,形成了他对自己内心深处愁情的宣泄。如:“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无奈”二字流露了他的懦弱的性格。再来看旷世才女李清照。她作为一名封建社会中的女子,却不甘受到封建礼数的束缚,她从不在乎古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这种说法,她热爱文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词作,可以说她的诗词创作成就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男性词人。其实这些与她那种优裕的成长环境和丰富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前期她的词大多都是描写春闺爱情的,呈现出一种淡淡的相思离别之愁。如她的《如梦令》中“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可以从词句中体会到她淡淡离愁的那种心境。李清照是一个感情丰富、多愁善感的女子。她长期与自己心爱的丈夫分别,寂寞难耐,无法消遣,无处排解,时常在思念中度过,这些造就了她悲切伤感的性格,同时也成就了很多言愁的词作。如:《一剪梅》等。其实,李清照还是一位非常有气节的女性,她性格中也有刚毅正直和洒脱的一面。可以说她的性格是双重的,这从她的众多词作中是可以体现出来的。她柔婉悲伤的性格使她写出了千古名篇《声声慢》,道出了她一腔愁情,无处安放。同时也写出了《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愁绪满容的诗句,从中可以体会到她内心的愁是深切的、沉重的,甚至是难以承载的。而她在国破家亡之时如男子一般豪情满怀,壮志满腹,同样也写下了掷地有声的铿锵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以此来表达自己对项羽这样英雄人物的深切敬佩之情。可以看出她的内心也有刚毅豪迈的一面。所以,我们可以说,李煜作为男子,诗词中却大多充满了女子的柔情与温婉,而李清照,既有婉约派惯有的多愁善感、感伤悲切的一面,也有如男子一般豪爽、大气、坚毅的一面。因此,他们自身的性格对他们愁情诗词的创作风格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愁情词艺术风格的异同

李煜与李清照两人都非常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刻的方面,来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他们愁情词在艺术表现风格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但又各有不同。首先,来谈谈他们的相同之处。二者在对愁情的表达上都是十分真实,自然的,没有一点儿的矫揉造作之态。两人无论是在描写儿女情长的缠绵悱恻方面,还是对亡国之痛的悲愤诉说方面,都来自于他们对生活的最真切的感受。李煜的诗词中,没有一点儿掩饰,所写诗词都是他对自己真实生活的深切感悟。他一生都钟情于诗词的创作之中,放弃了国事,失去了君王之位。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也。”如他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琼枝玉树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苍黄辞庙日,教坊尤秦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词的上阕是回忆昔日的美好时光,下阕是面对亡国的现状悲哀难耐,感慨不已。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今非昔比的情景,也体现了他悲凉的内心。这也是李煜内心自白的真实写照,他毫无掩饰地反省了自己往日奢华骄纵并且导致国家灭亡的过错,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真诚坦率的人。李清照对愁的表达也是如此,她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内心的真切感受,挥洒自如地写下了很多言愁诗作。如:《声声慢》、《永遇乐》等,都是李清照内心的真实写照。她把自己内心中思念丈夫,感慨亡国之痛的悲哀无奈、寂寞凄楚的心境完完全全地在词句中透露出来。既没有夸张,也没有掩饰,唯有真实,实在是真挚又真切。李煜和李清照还都善于使用白描的手法去抒发郁积在内心的愁情,他们诗词中的语言清新自然、朴素动人、明白如话。如李煜词中的:“流水落花”、“春花秋月”、“一江春水”等都是白描的词,都是以各种自然的意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怀。李煜的词中既没有过分的夸张,也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铺张渲染,有一些甚至接近于口语,从中透露出的是一种自然美,本色美。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亲切易懂的感觉,读上去别有一番风味。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载不动,许多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也都是一些本色寻常的语言,清新明快,平淡自然。给人一种淡淡的、恬静的美感。

他们两人的愁情词中艺术表现风格也有着很多不同之处。首先体现在创作手法上,创作手法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他们后期的创作之中。李煜后期的词中大多都运用对比,白描和映衬来表达内心的哀愁和悲愤。亡国之后,他的处境一落千丈,从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皇帝沦落为万分屈辱的阶下囚徒。那种悲愤无奈并且思念故国、思念亲人的情怀在他的诗词中都鲜明地呈现了出。他的词,不仅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艺术技巧也运用得非常精湛到位,并且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可谓是意境远大博深,感慨深刻隽永。相对于李煜来说,李清照后期词中的表现手法是比较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例如反衬,铺叙,这些表现手法都是她在诗词创作中经常运用得,以此来表达思想感情,向读者呈现出一个真实饱满的自己。通过她的词,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有着很强的观察能力和很深的艺术造诣。其次,在抒情方式上,他们也有不同之处。李煜是一个感性率真的人,在他的诗词中所体现的情感是真实自然,放任自如的,没有丝毫的掩饰,并且不去刻意的节制。如:“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愁恨何能免”等,都是直接率真地抒发自己内心的一腔愁绪,一点儿都不委婉,不含蓄。而李清照在诗词中的感情表达方式大多数是比较委婉的,内敛的,并且非常地含蓄,给人一种欲说还休、欲言又止的感觉。如她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中:“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事实上,作为读者我们都知道她是在思念丈夫,并且痴情地盼望他早日归来,但是,她并没有直接去写,而是把楼前的流水拟人化,说是唯有它在怜念自己,实乃是含蓄委婉,曲折幽深。而且她在心理活动的描写上也是曲曲折折,层层深入,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此外,她还特别善于运用叠词,连绵词和重复语等表现手法,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如《声声慢》中的前几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就是运用了这种表现手法,来增添诗词的感情色彩,这种表现手法在李煜的诗词中是从来没有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我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之中,李煜和李清照两个人可以称作是“言愁大家”,他们以其独特的言愁方式而被人们所熟知、所称颂,他们大多数诗词创作中呈现出来到处都是一种凄美的、哀怨的愁情,使读者感同身受。他们各自的身世、人生经历、以及国破家亡的不幸造就了他们的人生悲剧,然而,正是这些不幸成就了他们在诗词创作上的较高造诣。他们汹涌澎湃的满腔愁情化作为历史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延绵、传唱,慰藉了无数的文人墨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62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3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2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6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80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9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4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7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6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271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0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
    孔庆羽阅读 1,415评论 2 18
  • 记忆中的14岁,特别难过,直到今天我都没法释怀,在梦境中会经常被相同的场景惊醒,对爸爸的失望、对妈妈的埋...
    垒宝妈妈阅读 230评论 3 3
  • 为了躲避尴尬 从快餐店跑到站台 假装自由只要两枚硬币 我眯着眼, 在上班前坐了个往返 为了两块钱给街上的人宣讲道义...
    夜谷阅读 23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