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激发创造力的心理学分析一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制作和定式。二问题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应状态,三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造,四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2、问题的分类与价值,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jw盖泽尔斯曾经把问题大致分为三类,一呈现型问题,他们是一些给定的问题,由教师或教科书提出答案往往是现成的,求解的思路也是现成的。二是发现型问题,他们有的也有已知的答案,但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或自己发现,而不是由教师,我教书科书给定的。问题三创造性问题。这类问题是人们从未提出的。
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一充分发挥创新教育功能,例如《将相和》一课中的负荆请罪,这部分内容既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教育创新点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让学生给课文加上廉颇请罪的话,正是为了鼓励启发诱导学生敢于怀疑,促使他们的心灵触角从书籍身上未知从而产生创新的动机。
4、充分发挥学科思维功能,例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有这样一句话,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这个,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教学时有的学生对这句话有新的认识,到底有没有人怀疑亚里士多?这个如石激浪的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思索,有的同学说我认为有,如果没有怎么会有那些责备的话呢,另一个学生说我认为没有,因为文中用了钥匙,就这个关联词语表示假设,说明还没有人怀疑亚里士多德,还有学生补充,我也认为没有,因为当时人们都非常信奉亚里士多德,而伽利略是第1个敢于怀疑他的人。由此也可以看出伽利略的勇气胆识和善于独立思考,这样学生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虑,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5、充分发挥学科综合功能,语文知识体系包容了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逻辑学,文学,哲学,美学诸多范畴,能力体系更是包容了朗读学演讲学写作,学心理学,交际学,书法学等多个领域,美国一个有众多重要领域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认为21世纪的学生必须掌握23项基本技能中。其中有9项技能与语文学科密切相关。
6、抓住课题引导学生发问。《鸟的天堂》一文教师导入新课后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思考后立刻会提出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为什么称之为鸟的天堂,学生自己有了问题自然会主动读书,在书中寻求问题的答案。
7、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发问,《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可引导学生提问,深感不安是什么意思?什么事情使华佗深感不安,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围绕给出的问题自读教材展开讨论,学生就会明白,病人动手术时疼得死去活来,这件事使华佗深感不安,说明华佗是一位时时关心病人有崇高医德的医生。
8、抓住主要矛盾引导学生发问《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说,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着,如果让学生细读这句话?学生就会提出疑问,焦急是着急,耐心是不着急,焦急而又耐心,不是自相矛盾吗?
9、抓住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发问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构上质疑,学生则会提出课文,重点写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那么作者为什么开始要写春雨中的杨梅树,不是有点多余吗?通过讲解学生会明白杨梅果好看,颜色鲜艳,味道鲜美,使杨梅树的生长茂盛分不开的,而杨梅树生长茂盛又是和春天的雨水充沛分不开的,看来作者安排是别具匠心的,绝非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