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工作一年多了,有时候还是会生出这么一种感觉:我们都是小孩子。
按理说,我们都是二十多岁的人的了,应该是成年人,怎么会有一种小孩子的感觉呢?
我想,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关系。
我跟爸妈的沟通交流一直比较少,出来工作后突然意识到应该多跟父母交流。最近,我就尝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他们听,结果我发现换来的不是沟通之后的愉悦感,而是有一种道不明说不出的抵触和矛盾,总之,这种感觉并不愉快。
后来,我尝试分析了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每当我尝试跟父母讲一些我的想法的时候,父母基本都是持怀疑、批判的态度。比如我说:“我想辞职去考研,你们看怎样?”他们就会说:“考什么研,有什么用?还不如去考公务员。”
有时候我会说一下我的近况,跟爸妈调侃我吃外卖吃到腻,他们就会说:“叫你回家来工作的咯,回家多好啊。”我听到这种回答,就会觉得很无趣,似乎只要是我的选择,都是不好的。
小时候也是这样,我说的什么事和什么想法,基本上都会遭到父母的怀疑和批判,导致我跟父母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少,以至于他们总是跟我抱怨:“为什么你都不跟我们聊天?”
父母总是把我们当成小孩子,总是认为我们不成熟,对于我们的选择和判断不信任。在父母的身上,我感觉到了权威的压制,这种感觉让我不是很舒服。
在他们眼中,哪怕自己已经是30岁、40岁,估计都是小孩子。他们一直认为他们才是对的,孩子的想法并不是那么重要,只有过来人才懂,只要自己正确,那就是正确的。
大部分都是因为父母的态度,导致目前社会中还存在许许多多的“巨婴”,哪怕自己想独立,想成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也很难成熟起来。
你的父母,是这样的吗?
我一直都觉得,我的父母已经给了我足够的自由,可以让我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真幸运啊!我一直都是窃喜的。可是后来我才意识到,这种“自由选择”,也不过是在父母允许的范围内,在他们的控制之中罢了。
爸爸总是跟我说:“在外面不要怕,没钱了跟我说,有事情跟我讲,我都会帮你解决的,要相信爸爸。”
听起来很开心吧?当然很开心,这么多年来,这句话一直存在于我的潜意识中:有困难,找爸爸,而不是有困难,自己解决。我自以为是的独立,其实都在父母的掌控之中,他们以他们自己的实力——坚强的后盾作为支撑,给你自由,在他们允许的范围内自由。
如果你觉得这没什么,那么随便你。
如果你想要摆脱这种状态,独立成熟,首先要做的就是:思想独立。
你要把你的爸爸忘掉,把你的父母忘掉,把你的“靠山”忘掉,这种忘掉,不是说从此以后不跟父母交流,而是要学着改变一下和父母的关系。
我认为一个人成年后,和父母最好的关系,就是朋友关系。
大家可以彼此平等交流,交换想法,没有人可以高谁一等。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说法,你也可以不同意我的说法,求同存异,平等相处,这是一种比较舒服的状态。
遇到这种父母,是幸运中的大幸,如果成不了这种状态,也可以学着去相处成朋友,毕竟交一个朋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们既然可以跟一个陌生人做朋友,为什么不可以跟父母做朋友呢?
当然,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不同,大部分“巨婴”长不大,都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父母也要学会舍得放手,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们可以成长,可以解决问题,可以自己生存,要学会信任自己的孩子。
个人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对父母,对家人的依赖,学会思想独立。
有时候你可能觉得你已经独立了,可是在遇到大事的时候,还是习惯咨询父母,找父母商量再做决定。最典型的就是工作和婚姻,父母包办的太多了。
我们自己就是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又想依靠父母,又想独立自主,哪有这样的好事?
遇到问题,要先自己想办法,可以参考别人的建议,最终要自己做决定。
其次,是要经济独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百年不变的真理。
为什么你的思想上有了独立的觉悟,还是处处受到父母的管制?那是因为他们手握经济大权,掌控者你的经济命脉。想独立,就千万不要有“父母会养我一辈子”、“父母是我一辈子的靠山”这种想法。
任何经济上的不独立,都不是真正的独立。
经济困难,可以跟父母借,不要有“父母的就是我的”这种想法。既然是借钱,就要还,可以跟父母打借条,或者立下还钱的时间,不要给这笔钱定个“无限期”,“无限期”就跟直接要钱没区别了。
我觉得对于女人来说,独立是比较困难的。无论是家庭还是环境,都对女人有一种潜意识的暗示:女生只要依附于男人就好了。
你的爸爸会告诉你:“读那么多书也没什么用,以后还是要嫁人的。”
你的妈妈会告诉你:“赶紧学会做饭做家务,要不然将来嫁不出去。”
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也会告诉你,早点找个男朋友,结婚生子才是你一生的大事。
好像除了结婚,女人就没有了目的似的。
结了婚以后呢?就要生孩子,然后被命令不要工作,要一心一意照顾下一代。
剥夺了经济自由,讲独立,很难。
如果你是男人,独立对你来说,不言而喻。如果你是女人,更应该明白为什么要独立:我们是我们自己,不是弱势群体。
思想独立,经济独立,做一个独立的人,二者缺一不可。
你是一个独立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