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跟家人说说话”,这句话常常作为一句建议出现。而它之所以会成为建议,是因为我们多数人在离开家乡去外地上学以后,跟家人说话的频率就会大大降低。
不过我们常常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因为我们可以拿出各种视频聊天的通话记录,每个月的转账记录,还有给家里买下各种杂物的淘宝记录,以此去证明自己还是一个很关心家人的儿女。
但是这是真的关心还是自以为的关心呢。
如果是真的关心,那么为什么回到家后还是抱着手机刷个不停,为什么还是忍不住和爸妈顶嘴,还是不懂事不能帮爸爸妈妈分担一点家务活呢。
那是我们都觉得,我们在他们的眼里始终是一个孩子,孩子在家长面前始终都可以展示最无忧无虑的一面。
其实,相比送给父母贵的礼物,父母最需要的只不过是我们一句贴心的问候,是我们可以再当他们累的时候主动地做一些家务,是可以认真倾听他们与你分享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我看过很多关于“忽然发现父母老去”的故事,甚至会觉得这些调调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没什么意思。可直到我亲身经历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为什么每一个创作者,每一种创作形式,都会有“这种时刻”的类似记录。
因为它对一个刚刚独立的我们来说,太颠覆了。
我们常常只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自己觉得钱重要的时候,就认为全世界都觉得钱重要;自己觉得生死离自己很远的时候,就认为全世界都离生死很远。
可事实是,对于即将迈入五十岁的我们的父母来说,每过一年,就意味着他们的体力,抵抗力又要降低一截。
而这种“低”,又会在最近这种特殊时刻体现得非常明显:
“要是我们跟我们的父母同时中招,他们顶不住的概率会大很多。”
当然,没有人希望去验证上面这个结论。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父母”这个词现在越来越跟”脆弱“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趁这段“只能跟家人说说话”的时间,好好跟他们说说话,关心一下他们。
因为我不希望,如果有一天,当你要身负重任上场为他人作战的时候,你会因为有些话还没说过,有些关心没表达清楚,而在战场上感到遗憾和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