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社交讲究第一印象,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太安静腼腆的孩子,不太有存在感;太活泼闹腾的孩子,显得不懂规矩,没有分寸感。也许你会说,孩子的性格就是如此,没办法啊。那你就错了,问题不在于孩子的天性怎样,而是他们在参与社交活动时,有没有打开自我,能不能有意识地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
想让孩子更好地融入陌生环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地加以改进:
第一,在家庭内部给孩子安全感。帮他们放下戒备心,保持好奇和自信。
第二,培养对周围人的同理心。懂得换位思考的孩子,更容易根据周围人的反应,及时矫正自己的言行。
第三,在陌生的环境下,教会孩子在社交活动中主动介绍自己,以寻找和陌生人的共同点。
针对这三个方面,推荐三个方法,来帮助孩子在社交活动中更好地打开自我。
一、家庭内部:定期举行家庭会议
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建立充满爱和信任的沟通关系。
作为成年人,你可能挺不爱开会的。但如果把这种有仪式感的活动引入家庭,还是很有魔力的。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只不过到了不太熟悉的环境,他们会因为紧张或者恐惧,而缩回到自己的世界里。为了帮助孩子消除压力,尽快放松下来,你跟孩子之间,是否能建立有深度、充满信任的沟通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当你的陪伴能让孩子感觉安心,当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尴尬窘迫一五一十地说给你听时,你的安慰和鼓励才会有效果。
为此,我建议定期召开家庭会议,最好是每周一次。让孩子知道这是对所有家庭成员都很重要的活动,一家人围在一起,开心地分享故事,玩游戏,吃东西的温暖氛围,更容易让孩子打开内心。
家庭会议每次都要有一个讨论议题,比如说礼貌、尊重、感恩、友情、家庭预算等等。话题的选择由包括孩子在内的全家人轮流负责。讨论时,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分享上一周每个人遇到哪些有趣或者糟糕的事情。
分享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平等的姿态,二是自然的语气。
1. 什么是平等的姿态呢?
比如,告诉孩子你工作上的一些事情、家庭收支计划等,让他们知道自己是重要的家庭成员之一,你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你对他们是开诚布公,没有秘密的。
再举个例子。你可以主动分享自己的糗事,并发起讨论。
比如,“昨天跟一个客户谈判,我紧张得手心全是汗。谁能告诉我,应该怎么办?”让孩子看到你不回避问题、主动寻求理解和帮助的态度。同时,让孩子明白家庭是完全可以信赖的地方,遇到困难,要先分享,再分担。
你的神态越自然,语气越轻松,孩子越能感受到,主动提出并讨论问题不是批评打击,而是一种祝福和鼓励。
这样,当孩子日后遇到类似的困境,也会很自然地跟你分享、商量,而不是把糗事或秘密藏在心里,害怕受到惩罚,或者觉得难为情。
二、学会互动:做故事人物的心理分析
分析故事人物的心理,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相信在很多家庭,亲子阅读、睡前故事,已经成为你跟孩子之间的一个日常沟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一些经典的绘本或故事,蕴含着人际关系和价值取向的道理,是很好的社交启蒙工具。
比如《绿野仙踪》就是一个关于成长和友谊的故事,温暖又充满想象力。
在跟孩子一起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你可以和孩子分析稻草人、铁皮人、狮子等角色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引导孩子说出人和人之间的差异,相互沟通的重要性,提出如何克服困难,战胜恐惧的方法等。
提示你注意两个细节:
细节一:给孩子挑选故事时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孩子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选择有启发性的内容。
你可以用故事里的人物、场景,启发孩子换位思考。比如这样做为什么不对,这个角色为什么不受欢迎,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等等。
细节二:在讲故事的时候不要过多点评,也不要每次都把话题拉回到当下的场景。
让孩子觉得你是在借讲故事之名给他讲道理,时间长了会让他们感到扫兴,甚至产生逆反的情绪。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我们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拉拉队长,而不是裁判。对孩子多一点耐心,让他们自己从故事中发现问题,主动跟你讨论,这样他们才能由内而外地持久转变。
三、陌生环境:帮孩子准备有亮点的自我介绍
知道了在家庭中怎么跟孩子建立爱和信任的沟通关系,跟周围人互动之前学会换位思考后,接下来你可以教给他们一些具体的方法,帮助他们在陌生的社交环境中,大方得体地展现自己。
一个简单好用的办法是准备一个30秒钟的自我介绍,让别人知道你是谁,有什么爱好、特长,先积极地展示自己,再慢慢寻找跟别人的交集。
下面我就从自我介绍的内容、语气、眼神和身体语言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帮孩子准备一个精彩的自我介绍。
1. 内容
在30秒内,孩子除了讲出自己的名字,还要强调两个自己的亮点和至少一个可能和别人建立链接的共同点。
说出自己的亮点,是为了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让对方记住你。找到和他人的共同点,可以引起他人的好感,让对方想主动和你交朋友。
那么,两个亮点怎么找?
每个孩子都有亮点。比如自己名字的意义,在学校最喜欢的科目,感兴趣的活动等。
找到亮点之后,怎么说出来,用什么样的语言说出来,是有讲究的。
如果孩子只是说“我对花样滑冰有兴趣”,这个说法就不够吸引人。
如果说:“我特别喜欢花样滑冰,每周都会花几个小时练习,一滑上冰,时间过得飞快,每次都舍不得走。”这样介绍,特点就突出了,容易被别人记住。
除了亮点,跟其他人的共同链接点又该怎么找呢?
方法是,刻意提示孩子从自我介绍的场合和听众入手,孩子只要说出一个跟场合或者听众相关的共同点就可以了。
如果是在一个新的班级介绍自己,那么孩子最喜欢的科目、电子游戏、食物、儿童电影等等,就可能是链接点。如果是去参加一个才艺表演,孩子可以说说自己最擅长的才艺是什么,最喜欢的艺术家是谁,平时喜欢什么活动,这些都可能是链接点。
2. 语气
提醒孩子,自我介绍时,一定要使用强烈的、正面的、肯定的词语。
比如“我非常喜欢……”“我热爱……”“我很擅长……”“我特别希望……” 这样才能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热情和自信。一个情绪饱满、意志坚定的人,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3. 眼神
告诉孩子,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其他人。
如果人很多,就采取环视,从左看到右,或者在人群中找到几个点,然后轮流看着那几个人,这些目标点应该是面带笑意的人,温暖正面的回应能让孩子更放松,受到鼓励。
4. 身体语言
讲话时,尽量让身体舒服、舒展,让自己的身体和四肢,占用更大的空间,这样可以增加信心和气场,让听的人感受到你是开放的和邀请性的。
千万不要把身体四肢缩起来,这样会显得自信心不足。
说了这么多,相信你已经发现了,在短短30秒钟内既要说出亮点也要说出链接点,还要注意语气、眼神、身体语言,这个要求对成年人来说已经不低了,何况大部分孩子还不具备张嘴就来的能力,所以你要帮孩子提前准备。
在家帮孩子准备自我介绍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站在镜子前练习,也可以帮他录像,一起回放录像,来纠正表情和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