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刚毕业时的故事,最近很多人在知乎问如何做好销售,我根据个人经验写了一些答案,现在重新整理了如下:
本人92年,女生,15年本科毕业,然后作为管培生进入了一家全国前15强的上市房企,我本科学的是文学,所以对策划文字这类感兴趣,性格算内向的,不太擅长跟陌生人沟通,在领导眼里,也是呆呆笨笨的,属于很不会来事的那种。
在学校宣讲时,人事强调管培生的岗位是可以轮岗的,销售,策划,渠道,还有客服,最后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决定定岗哪个岗位——我是奔着策划岗位去的,12个管培生,留在策划岗的只有我一个,其他全部做销售去了。
我做了半年策划,同时包揽了售楼部大大小小的杂活,然后,人事告诉我,策划经理都是满岗的,要升上去很难,而且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公司招我们的初衷就是提升营销团队素养,应该哪里需要哪里搬,反正明里暗里就是说最好换岗到销售了。
我从人事回来,就去找项目营销总,说我想换到销售岗位,需要做些什么准备,我心想应该至少会安排个师傅什么的。
营销总说,你明天换个衣服,就可以直接上岗了。
没有师傅,也没有培训,倒是得到了一大堆话单(也就是周边小区业主电话,或者来访过售楼部又没有人跟进的电话资料),我开始没日没夜打电话。
我对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面有个片段印象很深,威尔·史密斯饰演的主角为了多给客户打几个电话,尽量少喝水,这样可以减少上厕所的次数——我没有这么夸张,但是基本上也就是一个人坐在角落,打上一整天。
没有抱怨,没有沮丧,也没有患得患失,只是机械地工作,大量地工作,其他人在接客户就去悄悄听着,销售说辞我第一天就过了,但是过了也不能接客户。
那是2015年冬天,长沙房地产还比较冷清,我们卖的是商业产品,售楼部一天也就几组客户,为了不浪费客户,都是业绩靠前的接待,我这种新手,必须开了第一单才会安排接客户——也就是必须凭借自己打电话开单。
我一直在研究积极心理学,深知很多负面情绪都是有害的,对自己工作和生活无益,所以我尽可能让自己保持在很好的情绪状态里,依然勤快地给大家跑腿,顺便帮策划干点杂活。
打电话时也尽量把自己好的状态带给客户——当你情绪饱满时,隔着电话也是可以感受到的,不是冷冰冰推销的声音,人都喜欢听见开心的声音。
当一切没进展时,开心是并不容易,但是这也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对于销售而言,尤其重要。
我就这样打了快一个月电话,也陆陆续续约了一些客户,对人家说有意向来看的,我都会补短信,加深自己对客户的印象,终于有一家人在一个大雪天过来看公寓,他们就住在售楼部对面,以前来这里看过商铺。
客户没看多久,他原本想买几个三楼的铺子做网咖,我们的铺子都是带租约的,所以我就推荐了公寓,成本低了一半,位置差不多,他粗略看了看就走了,我还是补了条短信,表示第一次接待客户,有做得不好的请见谅,类似的话。
晚上,这个客户给我微信,说准备拿半层公寓,10套。
这是我第一单,那个月马上过年了,其他人都进入了放假模式,我一单就成了那个月的销冠。
然后,第二个月,我又卖了一层,同样是一个客户买的。
那栋楼一共32层,我一个人卖了将近70%,有的是打电话打出来的,有的是自然来访接待的,还有是单位上一个人买了,其他人也跟着接二连三买,结果不知不觉又卖了一层。
我一直很认可《吸引力法则》的观点,向这个世界释放爱和喜悦,期待最好的事情,然后就不急不躁,等着它发生,你释放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对任何人,事,都是这样。
这个法则很微妙,有时也会失效,但是很久以后,会发现失效的原因,也是来自自己。
因为不抱怨,所以安然自得,才可以持续努力,因为勤劳愉快,所以同事关系都很好,在关键时刻,会伸出援手来帮忙……我笨嘴拙舌,确实不擅长谈判,我总是会请更老练的同事帮忙,也从不吝惜分出自己的佣金。
我一直相信合作共赢,我能很快发现自己接的客户适合哪个同事帮忙谈判,我没打算把自己打造成万能的,我愿意自己做适合自己的部分。
我最多一单有分过一个同事十多万,只因为他会抽烟会嚼槟榔,能翘起二郎腿聊几个小时,跟我当时那个大客户的代理人气质很合拍。
除此之外,就是我喜欢心理学,所以我很快可以发现客户是不是真的想买,适合哪个产品,哪个点可以打动他,我从不给客户灌输什么,我只是带领他们发现他们自己的需求。
所以我老客户带新客户特别多,很多投资客户都是反复购买,包括后面我自己创业,他们还是会用别的方式支持我。
我现在已经离开第一份工作三年,但是这一份工作给我带来的经验在后面很多时候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让我有勇气开始一次又一次全新的旅程。现在很多招聘网站上都会注明:工作内容和销售无关,因为怕遭到年轻人无端的抵制,但是每一份工作都有它背后的宝藏,不去尝试,永远无法发现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