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两年没有回家过清明了。记忆中的清明,自然祭祀是最大的主题,而伴随其中的更多是在春意盎然的山间游走的喜悦,令人记忆犹新。
为了尽快在日落之前完成所有的扫墓活动,清明当天一大早,家家户户忙里忙外。蒸糯米、做粉蒸肉、杀鸡、打豆腐圆……各色各样的美食一道上备齐。将祭祀的用品、贡品一律打包好,放在背篓里,外带镰刀、铁锹等等,各种户外防护措施都准备好后,全家大小集体出动。此时郊外的空气微凉,旭日还在盘踞在远处的山后,植物上的凝露还略微打湿人的衣角,真是事宜扫墓的好天气!
坟地大多隐匿在茂密的老林里。四处杂草丛生,高高耸起的土堆若隐若现。到达坟地第一件事就是先清理坟茔周边的枯枝杂草,为坟墓培植新土,一切都显得豁然开朗且焕然一新了许多。再拿出贡品在坟前摆好,烧好香,由小孩依次给先灵倒酒。另一边,大人们拿随处砍到的竹竿插在坟头,挂着白纸,白花花的在风中飞舞。还有插柳,插在坟头上,有辟邪、去除疾病之意。一阵忙碌后,大家开伙吃着贡品,这是一定要吃的,寓意着与祖先同食同饮,我们吃了意味着祖先也吃到了。在大自然中品味美食果真是别有一番滋味。祭祀的尾声,烧纸钱,放鞭炮,大家陆续离开。短暂的热闹后便又陷入来时的孤寂与凄凉。我回头望了望,孤坟静卧,挂着的青无助地挥舞,迟疑了一下,跟着队伍继续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扫墓的顺序总是由近到远。远的坟墓总是需要翻山越岭,花上大半天的时间才能到达。赶路虽然辛苦,却也是充满乐趣的。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见到各种奇花异草,似乎更为亲切地感受到了春天的浓烈。天空有些阴郁,太阳不知踪影,也好,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潮湿,也没有“火旗焰焰烧天红”的酷热,微风轻拂。大人们用柳枝编织织成“柳帽”给小孩子戴在头上,小孩用柳枝做成柳笛吹着。在山间游走的惬意让我难以忘怀。
到达目的地时已是日上三竿了。这里是一片大的坟场,听他们说这里风水好,村里大多数的祖先都埋在这里。按照先前的程序将坟墓打理好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一路辛苦背来的祭品。历经艰险后的食物吃着更有味道,更为美味。老一辈们相互交谈那个年代的往事,我对坟头里的先灵顿时有些肃然起敬了。
启程离开时已接近日落黄昏,我顿时有些默然,如那孤坟,如那山间的寂寥。这些在异乡安葬的孤灵,是否也如同那离家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乡?带着挥之不去的凄凉之感,我们踏上了归途。迎着彩霞,留给身后一阵阵悲凉的晚风。
清明祭祀,缅怀祖先,这种传统的行为,不仅是对历史的解读和怀念,也是精神与情感的寄托和纪念。在追忆先人的同时,也让我们对现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不忘初心,不忘根,将家族的历史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